其他

一册《陈善图》 十里西湖景──由司礼太监孙隆进献《陈善图》说开去

2017-07-19 焦傲 古籍


孙 隆[明]等 进太子(万历皇帝)陈善图册
设色绢本•泥金纸本 册页(共四十二页)
1571年作 
57×31cm×2 31×27cm×40


说明: 本品为明朝隆庆五年(1571)司礼监孙隆进献太子(即后来的万历皇帝)之陈善图册,图中所绘为历代圣君之事迹。图册之首有进陈善图表,每帧图画后配有题记。所进者孙隆,为明代著名宦官,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又独揽江南织造,万历年间曾斥巨资复建西湖十景。


细数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历任君主,在“培养君德、开导圣学”的教育方面,最可圈点者非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莫属。在帝师兼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督导下,十龄皇帝经筵、日讲寒暑不辍。张居正亲为编纂《帝鉴图说》等便于冲龄皇帝学习的直观教材,化枯燥冗长的史书为短小精悍的故事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可谓用心良苦。


《陈善图》的初衷亦是如此。明隆庆五年(1571)十二月初一日,“东宫处典玺局司房写字司礼监奉御”孙隆上表,选《资治通鉴》和《史记》中所载明君事迹,上溯尧舜禹,下迄宋太宗,“上下三千余年”,“先后一十余主”;形式上为宫廷画家绢本彩绘,工稳典雅,细密严谨;表章及故事由孙隆亲自手书于泥金纸上,书法整饬清秀,赏心悦目,并无过多匠气;装成册页,锦面奢华,精美绝伦。孙隆盼望皇储能将其“常置于座隅”,但显然图册几乎未经翻检便长存大库了。直至明亡清兴,民国初建,抗战风云,解放建国,是册不知于何时流出宫门,如今翻阅笔墨如新,色泽浓丽,原装未衬,彷如昨日新作,成为研究晚明宫廷书画及装帧艺术的绝佳标本。


孙隆于嘉靖年间即入宫,隆庆皇帝尚未登基时曾在潜邸裕王府侍奉还是世子的朱翊钧。孙隆是个政治嗅觉十分敏感的人。他深知隆庆皇帝体虚多病,即位虽仅五年,却已如风中残烛。果然,公元1572 年农历五月二十六,隆庆晏驾,六月初十,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八年的统治,是为万历。从孙隆“芹献曝敬”《陈善图》到万历登基不过数月,时间拿捏地不远不近,即无诅咒当朝皇帝之嫌,又有为刚刚出阁读书的太子甄选教材之意,无怪乎万历即位之初便在太后与辅臣的授意下将孙隆擢升司礼监“文书房”太监,距离“秉笔”仅一步之遥。


这样一部升迁云梯般的《陈善图》到底是什么呢?它亦书亦画,以现代人的概念来看就是一部绘本。其中所选的先王圣迹大部份出自《资治通鉴》,仅“周文王”篇选自《史记》,故诸篇之首均有“谨按通鉴”或“谨按史记”四字,下录节选《通鉴》、《史记》原文。选文短小精悍,或多为韵语,或故事性极强,充分考虑到了阅读者是个年方十岁的孩童。如首篇“帝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读过令人浮想联翩。“汉文帝”篇,“汉文帝辇过郎署,问冯唐曰:‘家父安在?’”则开篇引人入胜。文字之右配以工笔彩绘,构图严谨如宋之界画,用笔细腻纤毫毕现,色彩明艳对比鲜明,几乎每幅都绘有黄云烟霞等祥瑞之兆。


但最需探讨的是,这是一部非常入世的绘本。因为每幅画的主人公都被画成了同一位明代君主的样子,说不定就是隆庆皇帝的样子。不论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画中人始终明代装束,帝王或头戴燕弁,身着韎衣、韎裳、韎韐;或身着明黄常服,头戴乌沙翼善冠;或如明神宗《出警图》中一样身着罩甲;即便只着便服,亦明风昭然,实为明代名物考释之重要资料。


也许正因《陈善图》中人物的面目大悦龙心,从万历四年(1576)六月十六日始,孙隆两度受命提督苏杭织造,后又兼任苏、松、常、镇四府税监,皆是肥缺。明代宦官当权最盛,富贵家子弟亦争为之,内廷官制以司礼监掌印太监最高,秉笔太监次之,苏杭织造太监与秉笔太监相当,而安逸尊富过之。除了一部《陈善图》,孙隆还有什么妙招得意稳坐泰山呢?据晚明太监刘若愚《酌中志》,孙隆“多学善书,曾刻《通鉴总类》、《中鉴录》等书,所造清谨堂墨,款制精巧,犹方于鲁、程君房,而剂料精细,为殊胜焉。神庙(神宗万历)最重之,今不易得也。”其实,幼年皇帝未必知晓雕版刊刻的版本优劣,更不能鉴别墨质高低,倒是万历生母李太后倾心培育幼子又酷爱书法之道。孙隆在诗书绘画方面也有一定造诣。他鉴藏过不少名画, 宋代崔白《双喜图》上就有“三河孙东瀛珍藏”的印鉴,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遑论孙隆如何攀上“苏杭织造太监”之位,“隆在苏杭日久,又以暇日重修西湖苏堤,从容儒雅,盖事办而民不扰,大得东南民心,至今思之未艾。”


这是就事论事的公正之语。明代的宦官政治,定然是弊大于利的。孙隆协助万历皇帝在江南敛财,也是史有定论。然而,只说他在杭州这二十余载对西湖及周围景观的复建和修缮工作,便足以令其青史留名,功过相抵了。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描绘了许多孙隆营建的西湖景观。如昭庆寺、玉泉寺、灵隐寺、柳洲亭、净慈寺、龙井、一片云、三茅观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处。一是“十锦塘”,一是“湖心亭”。


“ 十锦塘,一名孙堤,在断桥下,司礼太监孙隆于万历十七年(1589)修筑。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苏堤离城远,为清波孔道,行旅甚希。孙堤直达西泠,车马游人,往来如织,兼以西湖光艷,十里荷香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湖船小者,可入里湖;大者缘堤倚徙。由锦带桥循至望湖亭。亭在十锦塘之尽,渐近孤山,湖面宽厂。孙东瀛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筵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袁宏道称赞孙隆为“西湖功德主”,便因十锦塘之美。他在《断桥望湖亭小记》中说:“望湖亭即断桥一带,堤甚工致,比苏堤犹美。夹道种绯桃、垂柳、芙蓉、山茶之属二十余种。堤边白石砌如玉,布地皆软沙如茵。杭人曰:‘此内使孙公所修饰也。’”


湖心亭是西湖中央的一个小岛上的亭子,万历“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书画、骨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姣宫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张岱以玲珑巧笔写西湖难以名状之胜景,读之令人神清气爽,艳羡欲往。而此等景致初成于南宋,至明多已凋敝,如非孙隆慧眼识珠加以修缮,恐无今日十景之称矣。故杭州市民为他在西湖边孤山上营建了一座生祠。据《西湖手镜》载:“孙公祠:士民创建,以祀司礼监东瀛孙公隆。万历间,公以织监驻杭州,先后几二十年。修筑堤桥,增布花柳。城内、城外、南北山间,荒祠废殿,到处鼎新。可谓湖山之功臣,熙朝所仅见者。”


一册《陈善图》,钩沉巨珰遗事,瞻观皇家气象,追溯西湖旧史,可谓尽善尽美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