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知人识人:古籍中至少有182个“观其”可借鉴

2017-09-27 丐丏 古籍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说完这句话后,孔圣还是给出了个“九征识人法”——君子(王)识人,或人识君子:“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猝)然问焉而观其知(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仪态),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表里不一)人得矣。”此见《庄子·列御寇》。九征,即人品素养的9个方面:忠、敬、能、知、信、仁、节、则、色——通过如此9个“观其”而得人之“九征”,咋看都不像是阳谋呢?有似于今之“钓鱼执法”。


《六韬·龙韬·选将》中,姜太公则以“八征”教周武王识别“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中外不相应,也即孔圣给出“九征”前所另言之“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八征,即:辞、变、诚、德、廉、贞、勇、态;涉及8个“观其”,手法手段和前述“九征”差不多,都是基于人多表里不一而思考并提出的。同一试,可看出不同“征”,比如试之以财,贪则不廉亦不仁——仁者爱人,不爱财物,不自私身外之物。


上所引二书之外,谈到“观(视、知、论、效、察、别、验)其”以知人识人的古籍古书还有不少,如《大戴礼记》《化书》等(下文中所引皆简称书名前两字,个别再加章节一字),此录20种(见文后所附);或互相抄袭,或删节篡改,或别有发挥,不考虑重复,累计“观其”等竟有182条之多!——这肯定不是古籍中“观其”之类的完全统计。


泛泛182条,其所知人识人之“征”也即品质素养却不外乎如下12方面,知识之途径、方式不同而已。


德守


《逸周》(《大戴》):“贫贱(穷)者观其有德守。”贫贱卑微而能安之若素、安贫乐道,那这个人就是有德有守的,是靠得住的。


贫、穷、贱者,有需求,容易把持不住,故而其德守在于不取、不受、不为。《淮南》:“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者(则)观其所不取。”《晏子》:“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吕氏》:“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韩诗·三》(《史记》《说苑·臣》):“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尸子》:“贤者易知也。观其……穷之所不取。”


《鹖冠》:“贫者观其所不取,足以知廉;贱者观其所不为,足以知贤。”贫而不取固然廉,但更说明的还是其有德守。贤,贤德,贤即德。贫者可是廉者,贱者可是贤者。


《文子》:“穷即观其所受,贱即观其所为。”《中说》(《人物》):“贫观(视)其所取,穷观其所为。”有所取、有所为即有所不取、有所不为,前提看其是否符合道义,君子不爱不义之财。


看一个人的德行操守,还可以通过其在喜乐、安闲、声色等易唤起人欲之事面前的定力。富、贵、官者之德守之验试或即在于此。


《逸周》(《大戴》):“滥(蓝)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宁)。”荒,放纵。宁,安宁,宁静。《吕氏》:“止则观其所好,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止,闲居。僻,邪念。《文子》(《淮南》):“动以喜乐以观其守。”


《荀子》:“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音涛)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燕,晏也,安宁、晏然。流慆,放荡荒淫。此句过于笼统。


《逸周》(《大戴》):“省其居处观其义方。”义方,守义而方正,慎独也。《韩诗·三》(《史记》):“居则视其所亲。”亲,亲近,喜好。《人物》:“故居视其所安。”安,安于什么。居,闲居。“无事”生非是很常见的,无论富贵贫贱——两极的人尤不能让人放心。


《六韬·龙》:“明白显问以观其德。”明知故问,看其是否有所隐瞒,通过诚判定其德。德是大概念,包括仁、义、诚、正等。


《化书》:“闻其琴瑟,则知其人之道德焉。”操琴弄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在古时,这却是士人的“必修课”,《礼记·曲礼下》:“士无故不彻琴瑟。”《曲礼上》:“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通过琴瑟之技知人识人,似乎要有指挥家的水平。琴瑟和谐固然是一种文明道德的状态。


仁义


有先官后富的,也有先富后官的。为富容易不仁,或观富以仁,或观仁于富。


《逸周》(《大戴》):“富贵者观其有礼施、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成)。”曲,委曲。备(成),具备,仁善之心。


《鹖冠》:“富者观其所予,足以知仁;观其大袢(音盼),长不让少,贵不让贱,足以知礼达。”大袢,大端。


《晏子》:“富则视其所分。”《尸子》:“观其富之所分。”分,分予,分给。《文子》(《淮南》):“富即观其所施。”《说苑·臣》(《史记》《韩诗·三》《人物》《中说》):“富视(观)其所与。”富而能分能施能予,其财便还不算不义。


《吕氏》:“富则观其所养。”所养,你的财富都用来干什么了。


《六韬·文》:“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犯,违犯礼法。其随后自释曰:“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


《鹖冠》:“观其所不行,足以知义。”无论富贵贫贱,其行皆当依道义,无道义则非德行。


《吕氏》(《中说》):“通(达)则观其所礼(好)。”通达即意味着富贵,其礼遇好恶必关仁义。


诚信


《吴越》:“远使以难以效其诚。”山高皇帝远了,不在眼皮底下了,你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六韬》:“使之而观其无隐。”其随后自释曰:“使之而不隐者,信也。”《鹖冠》:“使之不隐,足以知信。”二“使之”亦当是“远使之”。


《大戴》:“考之以观其信……考其阴阳以观其诚,覆其微言以观其信。”考其阴阳,看其是否是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覆,复也,复核;或“覈”之误,即核。“以观其信”两出,一通过考察,一通过微言。《逸周》:“复征其言以观其精。”精,精诚。


《庄子》:“急与之期而观其信。”限期完成,不止考验的是诚信,更是能力。《论语·尧曰》:“慢令致期谓之贼。”《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二章》:“慢令致期,暴也。”又《第二十四章》:“不戒致期为之虐。”不是先慢后急、不是“贼、暴、虐”就好。


《逸周》(《大戴》):“乡党之间观其信诚(惮)。”你如何对待乡党,或乡党如何议论你,都可作为衡量你诚信与否的依据。


《吴越》:“内告以匿以知其信。”说点儿内部的、秘密的事儿,看你是否很快就泄露出去了。《六韬·龙》:“与之间谍以观其诚。”通过“间谍”监督观察并反馈?二观诚信法有点儿太不君子了,属于诡道。


忠正


《逸周》(《大戴》):“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你忠我惠。怎么观之?其又有:“远(使)之以观其不二。”不二,即诚即忠。又是“远使之”,还是“远使之”——《庄子》:“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否正否,还看你“所举”,特别是有权位、有责任举荐者。当举不举,是失职失尊失贵;滥举、举人唯亲,则自非忠正之“举”。《鹖冠》:“贵者观其所举,足以知忠。”《文子》(《淮南》《吕氏》):“贵即(则)观其所举(进)。”《说苑·臣》:“贵视其所举。”


《晏子》:“通则视其所举。”通,通达。《韩诗·三》(《史记》《人物》):“达则视(观)其所举。”《尸子》:“观其……达之所进。”自己通达了、机遇了,也要考虑考虑别人,不能“武大郎开店”。


《六韬》:“付之而观其无转。”付之,给予职权、赋予重任。转,转借,转移;无转,即完成任务、忠于职守。其随后自释曰:“付之而不转者,忠也”


廉洁


《逸周》(《大戴》):“其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私……省其出入观其交友,省其交友观其任廉……临(淹)之以利以观其不贪。”壮者,正当年。“傍大款”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廉。


《逸周》(《大戴》)又有:“喜之(以物)以观其(不)轻。”轻,轻浮,轻举妄动。


《淮南》(《文子》《庄子》):“委以财货以论(观)其人(仁)。”《六韬·龙》:“使之以财以观其廉。”临财临物临货而不苟得,往小了说是廉,往大了说即是仁。


智能


《逸周》:“设之以谋以观其智。”一起议事、谋事,看其才智如何。《六韬·文》:“事之而观其无穷。”无穷,来者不拒,总是得心应手。其随后自释曰:“事之而不穷者,谋也。”足智多谋,谋即智即能即办法。《吴越》:“与之论事以观其智……指之以使以察其能。”使,事也。通过论事、办事,观察其智能。


《大戴》:“挈之以观其知。”挈,带领,置于身边。知,智也。


《鹖冠》:“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去就,革弊鼎新,也即如何“在其位,谋其政”的问题,也是智而能的问题。《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四章》:“好恶去就者,所以说(悦)心也。……就仁去不仁,则民心悦矣。”


《大戴》(《逸周》):“烦之(以事)以观其治。”《庄子》:“烦使之而观其能。”能则治,不能则乱。


《荀子》:“与之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时俱进。


《庄子》:“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卒,猝,突然;看其能否急中生智、应对自如。


言辞


《六韬·龙》:“问之以言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变,应变,或辩。《鹖冠》:“口利辞巧,足以知辩。”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要的。封建社会用人是讲究“身言书判”的:身,相貌身材;言,口齿语言;书,书法字迹;判,智能思维。斯大林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意思正确通顺地表达出来,他的思索也就同样是杂乱无章的,他怎么能够办好受人委托的事情呢?”


《吕氏》:“习则观其所言。”看似检验所学,实则看其是否学以致用。说得明白,也即学的明白,反之亦然。


勇节


《逸周》(《大戴》《六韬·龙》):“示(告)之以难以观其勇。”《文子》:“视其所患难以知其所勇。”《淮南》:“视其更难以知其勇。”难,危难。更,经历。


《庄子》:“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文子》(《淮南》):“振以恐惧以观(知)其节。”要的是临危不惧!与其说这是节,不如说是勇。《六韬·文》:“危之而观其无恐。”其随后自释曰:“危之而不恐者,勇也”《鹖冠》:“迫之不惧,足以知勇。”


《吕氏》:“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特,特有的品质,即勇。有节制力,能以静制怒,这是“小节”,非“大节”。《逸周》(《大戴》):“怒之以观其重。”重,持重,沉得住气。


礼敬


《逸周》(《大戴》):“其老者观其思(意宪)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首先应该是尊老敬老,当然我们反对倚老卖老。其又有:“昵(迩)之以观其不狎(倦)。”《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庄子》:“近使之而观其敬。”


《荀子》:“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校,验也。


孝悌


《逸周》(《大戴》):“其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弟)……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省其丧哀观其贞良。”贞良,仁孝也。《吕氏》:“哀之以验其人。”


孝悌乃真正的“大端”,是中华民族历来所提倡的,因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广扬名》)。《孝经纬·附录》:“事亲孝,故忠可遗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何以182个“观其”中涉及“孝悌”的却不多呢?


情志


《逸周》(《大戴》):“方与之言,以观其志。”观其所言不仅可以检验其所学,亦可看出其志向、意志;当然,我们首先要有判断力,不能为大言、狂言所迷惑。《吕氏》:“听则观其所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我们历来反对言行不一,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今我们更反对憎恶“两面人”“多面人”。


《吕氏》:“苦之以验其志。”这个比察言更准确,虽然手段还是不够光明正大。《大戴》:“探取其志以观其情。”情之所钟,足见其志。这是可逆的。


《化书》:“观其书篆,则知其人之情性焉。”所谓字如其人——从书写看一个人的性情是一个技术活。


酒色


财物之外,酒色亦是人之最难把握的。这其实也属德之范畴。


《逸周》:“醉之酒以观其恭。”《大戴》:“醉之以观其不失也。”看看在酒精的作用下是否保持恭谨、是否失态。俗谓“酒品看人品”,酒后无德则无德矣。《庄子》(《六韬·龙》):“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态)。”则,清醒时所能遵守、克制的。


《吴越》:“饮之以酒以视其乱。”这是一个委婉一点儿的渐进的办法。乱,也即失则失态。


《逸周》(《大戴》):“从(纵)之色以观其常。”常,常态,平常,往常。《六韬·龙》(《吴越》):“试(示)之以色以观(别)其贞(态)。”贞,狭隘点儿讲就是对夫妻之另一方、对家庭的忠贞负责。


《庄子》:“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杂处,当然是男女杂处,更生动的试验。不杂处不乱不难,坐旁边也即杂处而不乱稍难,坐怀而不乱就只有柳下惠等寥寥了。《孟子·万章上》:“好色,人之所欲。”又《告子上》:“食色,性也。”


前面讲,从交友上,可识人廉否,实际上远不止此,从交友上甚至可见整个人之端倪,《韩诗·八》(《孔子》):“欲(不)知其人视其友。”《吕氏春秋·论人》亦曰:“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身边人)。”总体上认识一个人,还可通过其父母,《孔子》(《韩诗·八》):“不(欲)知其子视其父(母)。”养不教,父之过;教而成,父母功。遗传之外,父母的影响是至早至深至远的;当然,有其父无其子或反之的情况也是有的。《论语》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是一个整体识人法,也即从其为什么做(事情)、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来知识一个人。


“观其”以知人识人,182条之许多于今还是有现实借鉴意义、有可操作性的,是可发扬发挥的。


 

附:20种古籍中的182个“观其”


1.《大戴礼记·文王官人》32“观其”:富贵者观其有礼施也,贫穷者观其有德守也,嬖宠者观其不骄奢也,隐约者观其不慑惧也;其少观其恭敬好学而能弟也,其壮观其洁廉务行而胜其私也,其老观其意宪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也;父子之间观其孝慈也,兄弟之间观其和友也,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也,乡党之间观其信惮;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友,省其交友观其任廉;考之以观其信,挈之以观其知,示之难以观其勇,烦之以观其治,淹之以利以观其不贪,蓝(滥)之以乐以观其不宁;喜之以物以观其不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不失也,纵之以观其常,远使之以观其不二,迩之以观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观其情,考其阴阳以观其诚,覆其微言以观其信,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成;方与之言,以观其志。


2.《逸周书·官人解》29“观其”: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嬖宠者观其不骄奢,隐约者观其不慑惧;其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其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私,其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友,省其交友观其任廉;设之以谋以观其智,示之以难以观其勇,烦之以事以观其治,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喜之以观其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酒以观其恭,从之色以观其常,远之以观其不二,昵之以观其不狎;复征其言以观其精,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方与之言,以观其志。


3.《吕氏春秋·季春纪·论人》14“观其(以验)”: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4.《六韬·文韬·六守》6“观其”: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其《龙韬·选将》8“观其”: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5.《鹖冠子·道端》11“观其(知)”:富者观其所予,足以知仁;贵者观其所举,足以知忠;观其大袢,长不让少,贵不让贱,足以知礼达;观其所不行,足以知义;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惧,足以知勇;口利辞巧,足以知辩;使之不隐,足以知信;贫者观其所不取,足以知廉;贱者观其所不为,足以知贤;测深观天,足以知圣。


6.《庄子·列御寇》9“观其”: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7.《淮南子·氾论训》9“观(知、论)其”:贵则观其所举,富者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者观其所不取;视其更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财货以论其人,振以恐惧以知其节。


8.《文子·上义》8“观(知)其”:贵即观其所举,富即观其所施,穷即观其所受,贱即观其所为;视其所患难以知其所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货财以观其仁,振以恐惧以观其节。


9.《韩诗外传·卷三·第六章》5“视其”: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其《卷八·第九章》3“视其”:欲知其子视其母,欲知其人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


10.《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6“观(效、知、视、察、别)其”:远使以难,以效其诚;内告以匿,以知其信;与之论事,以观其智;饮之以酒,以视其乱;指之以使,以察其能;示之以色,以别其态。


11.刘向《说苑·臣术》4“视其”: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其《杂言》2“视其”: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


12.《史记·魏世家》5“视其”: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13.刘劭《人物志·效难》5“视其”: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14.《晏子春秋·内篇问上》4“视其”: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15.《荀子·君道》4“观其”: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之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


16.《孔子家语·六本》4“视其”: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17.王通《中说·天地篇》4“观其”: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


18.谭峭《化书·仁化·知人》4“观(闻)其”:观其文章,则知其人之贵贱焉;观其书篆,则知其人之情性焉;闻其琴瑟,则知其人之道德焉;闻其教令,则知其人之吉凶焉。


19.《尸子·劝学》3“观其”:观其富之所分、达之所进、穷之所不取。


20.《论语·为政》3“观(视、察)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182条或有一两条是与“知人识人”无直接关系的;其都是谁说的似并不重要,记为“孔子曰”的也可能是假托。)


 

简介:本名张新春,辽宁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市作协会员,编辑职称,喜爱文史,些有文章见媒获奖出版,现为国企管理人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