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如珊:讲真!青绿山水不仅有《千里江山图》!还有这些青绿杰作...

2017-09-27 李如珊 古籍

青绿山水是一种着色山水画,于山石树木上施涂石青石绿,呈现以蓝、绿色调为主的画面,同时亦搭配其他设色或墨色,产生色彩斑斓、富丽奂烂的视觉效果。若再用泥金加以勾勒,则称金碧山水。

 


众所熟知少年天才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青绿山水之旷世巨作,然而在青绿山水发展脉络上,各个时代都曾留下一些优秀的青绿山水作品,点点选择极具代表性的十件唐宋元青绿山水,分享给大家。

 

“卡哇伊”的古老青绿山水插图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


北京故宫所藏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图1),其人物故事背景为青绿山水,圆圆的山头上长出如卡通图案一般的树木,树干通直,树冠像插着一把把扇子,有的树木甚至和山等高,人物则比山还要高大,水域像小池塘一样被圈围起来。


 -请手机横屏观看-

图1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局部,北京故宫藏。


这种造形稚拙、比例失衡的画法,正是南北朝时代的山水风格,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述“其画山水,则羣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暎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此卷中的山石树木皆以均匀的细墨线勾勒,再填入青绿设色,山脚透出淡淡赭石色。此卷《洛神赋图》,虽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据研究,应为南宋初年的临摹之作,画中反映了六朝的绘画风格,其祖本应该是6世纪画家的作品。

 

点点:原来青绿山水6世纪就有了呀,那青绿山水何时开始流行起来的?


师父:敦煌285窟的西魏壁画(538~539)中,即出现以青绿两色来施涂山石的装饰手法(图2),然而这类青绿山石造形简单,多是用来作为佛教故事画的背景,以及区隔叙事场景之用。


图2  西魏敦煌285窟(538~539)五百强盗成佛之得眼林,局部。(非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展品)


到了唐代,敦煌壁画、帛画、写经卷中的青绿山水仍多作为人物故事背景(图3),但山石结构已愈加复杂。唐代皇室成员李思训(651~716)和李昭道(675~758)父子掀起青绿山水的流行风潮,人称大、小李将军,青绿山水遂成为8世纪唐代宫廷品味的代表,于皇室成员之墓的残存壁画中可略见一二。


图3  盛唐莫高窟103窟南壁《法华经变之化城喻品》,局部。(非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展品)


青绿山水的祖师爷

隋展子虔《游春图》


“……于是乎巧以饰拙,工以致精,细以表微,种种断开后人脚手,然而不同后人,则以其巧而不纤薄,精而不浓媚,细而不尖杪,种种通于大雅,如唐诗之有近体,虽不免于对偶声律,而雄浑冲雅之趣自在,故足术也。”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

 

展子虔是北齐到隋代人,他是青绿山水画的祖师爷,为唐代画家李思训所宗法,传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图4)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传世画作。展子虔被评为诗人般的画家,他的笔下“触物留情,备皆绝妙”、“能作难写之状”。


 -请手机横屏观看-


图4  隋展子虔《游春图》,北京故宫藏。


《游春图》画江南二月早春时节,游人赏景,画中一片湖光山色,波光粼粼,青山绿坡,花树盛放,湖心小艇上搭着棚子,坐着几位女子,正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里。岸上则有游人乘马出行,在山间谷地中优游。画家采取俯瞰的角度来描绘广阔的湖面与两岸之景,呈现了“咫尺千里”的空间感,如用广角镜头将美景尽收画里。

 

此画山石树木以青绿设色,山色青青,白云缭绕,边坡翠绿,山中建筑、小桥、人马、花朵等多为红、白配色,展现春天的诗意富丽。山石以细劲且具起伏顿挫的轮廓线勾勒,再填入浓厚的青绿色彩,此种空勾无皴的画法正是五代北宋以前的特色。此画山石以片状前后层叠而成、山头树丛以简化的坨状表现、远山斜向重叠、树木枝干平面化等,充满浓厚的早期画风。画中人物如豆,与山石的比例较为合理,显示其已经脱离南北朝时代“人大于山”的表现。鉴定专家傅熹年曾比对画中建筑式样,认为此图成画年代不早于北宋,可能是徽宗朝时代的摹本,其底本应在晚唐五代之时。

 

点点:很好奇青绿山水如何上色?就是把颜色调和水直接涂上去吗?

 

师父:这要从石青石绿的属性说起,石青和石绿是矿物性颜料,色彩鲜艳,覆盖性强,石青呈现亮丽的宝蓝色,石绿则是浓翠的绿色。石青的原料有多种,分为空青、扁青(又称大青、梅花片,根据产地分为滇青、甸青)、曾青、白青、沙青(佛青、回青、藏青)等;石绿则依外形特征分为狮头绿、蛤蟆背等。原料经过研漂以后产生由深至浅的色调,石青可得到头青、二青、三青、青粉,石绿可得出头绿、二绿、三绿、枝条绿、绿花。研漂后的颜料,临用前兑胶,石绿还要调入槐花水以增艳,方可使用。

 

图5  隋展子虔《游春图》,局部,北京故宫藏。

 

点点:原来石青石绿就有这么多层次呀!


师父:是的,所以青绿上色可是画家祕技,使用石青前,先以墨或花青分染出浓淡深浅,再逐层薄涂石青。施以石绿的部分,需先用墨皴染出阴阳向背、浓淡,再用淡赭石通体罩染一遍,最后,才一层层涂上薄薄的石绿,愈到山脚处则施涂愈淡,使其渐渐露出赭色调。待石绿干燥后,再以草绿烘染,若是绘于绢上,还要于绢背面以头绿衬托。

 

点点:听说唐代大诗人、被誉为水墨画之祖的王维也喜欢画青绿山水吗?


师父: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王维(701~761),活动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与李昭道为同时代人。身处青绿山水流行的时代,史载王维有三种山水画风,第一类是着色山水,第二类是隐居山水,第三类则是破墨山水。这正显示了此时唐代山水画的流行趋势,由大小李将军所领导的青绿山水风潮,渐渐过渡到由吴道子所带起的水墨山水。在敦煌帛画、墓室壁画等史料中,我们亦可看见在山石的描绘上,青绿与水墨并存的状态,有时青绿比例较水墨高,有的则以水墨为主,青绿只用来点缀画面。王维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多样画风,正代表了8世纪唐代山水画的多重面貌。

 

士人的绘画实验,宋代青绿山水的江南Style

《烟江叠嶂》、《万松金阙》


到了宋代,徽宗朝的年轻院画家王希孟作《千里江山》长卷,继承大青绿山水的宫廷美学,融入江南景色,呈现气势磅礡的盛世山水图卷,并于山石上加以墨皴,使其更添精致雅丽。另有一派文人式的青绿山水实验,为青绿山水开创出崭新面貌,其中以北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6)与南宋赵伯驌的《万松金阙》(图7)最具代表性。


  -请手机横屏观看-

图6  北宋王诜《烟江叠嶂》,上海博物馆藏。(非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展品)


《烟江叠嶂》(图6)为一短卷,起首便是水天一色的大片空茫江面,一小舟漂流其上,直到画面三分之二处才出现了层叠的山巖,近看则有流泉飞瀑。此图山石的青绿设色与墨色调和,使浓重的翠绿成为沉稳的墨绿色调,青绿景致浓缩在画面收尾处,赋予全图音乐性的韵律感。据王诜题诗,此画描绘他流放在外时所见之景和心境,“山重水远景无尽,翠幙金屏开目前。晴云漠漠晓笼岫,碧嶂溶溶春接天”,好友苏轼亦为此画题“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愁”字点出此画灵魂,王诜和诗于后,透露归居山林的隐逸心志。学者指出,这不仅是一幅复古青绿小景,同时亦表现出画家心中的放逐山水、隐逸心志,甚至暗含政治批评之意,使此幅青绿山水成为“可以兴可以怨的文人画”。

 

图7  南宋赵伯骕《万松金阙》,北京故宫藏。


南宋赵伯驌的《万松金阙》(图7)被赵孟頫评为“别开生面,近世之奇”,其构图出新,山石树木融合各家笔法,“笔法气韵若董元,山势点苔类小米”,并加入创新笔意,写山中万松掩映,临安凤凰山一带宫阙附近之景。


此画由江面起首,逐渐进入一段近景坡岸,岸上乔松数株,接着以远景视角画满山松树,近处在一大片墨绿上加以无数大小横点,远处松林则以密密麻麻的竖点表示,间以数株桃林,金阙仅露出屋顶。卷末左下角坡岸的三株巨松斜向排列成扇形,构图相当特别,被誉为“画卷中之奇品”。赵伯驌与其兄赵伯驹皆擅丹青,他们作画讲求画家“胸次”、“风规”,“神气脩翛然,韵味清远,不为物态所拘”,由此而作之山水,果然出奇。

 

历代传摹的古老图式

元胡廷晖《春山泛舟图》


元代画家胡廷晖的《春山泛舟图》(图8)代表一种流传甚广的唐代青绿山水图式,其画中山石与旧传唐人《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藏)中央的一段山石结构几乎一致,只是另在前景加绘了亭台楼阁与人物。


图8  元胡廷晖《春山泛舟图》,北京故宫藏。


两图画风相类,同样以方硬的线条勾勒山石,填入青绿色彩,敷上白粉的勾边卷云缭绕山头。胡廷晖与赵孟頫同为吴兴人,是一位画技卓越的职业画家,史载他曾为赵孟頫全补过小李将军的《摘瓜图》(史载《明皇幸蜀图》,亦曾名为《摘瓜图》),且凭记忆私摹了一本,几可乱真,元末文人书画家张羽还以高价向他购买摹本,《春山泛舟图》即可能出自这一类的摹本作品。

 

图9  传唐人《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藏。(非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展品)


台北故宫所藏的《明皇幸蜀图》(图9)所画为唐明皇避难幸蜀的故事,背景是一大片浓重艳丽的青绿山水,山石造形方硬,充满晚唐五代的古早画风,被认为是李思训“笔格遒劲”一派的大青绿风格。在画史上有多位画家都曾画过“明皇幸蜀图”,最常见的便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的版本。此图在宋代便存在多种摹本,现今存世摹本除了台北故宫本外,还有若干本藏于美国宾州大学美术馆、日本大和文华馆与海外私人藏家处,现存摹本的图式皆与台北故宫本如出一辙。



图10  传李昭道《春山行旅图》,台北故宫藏。(非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展品)


台北故宫本《明皇幸蜀图》的山水图式经常被后代画家撷取使用,其构图、山石造形或风格出现在不少传世画作中,包括宋人《松巖仙馆》(台北故宫藏)(图11)、传李昭道《春山行旅图》(图10)(台北故宫藏)、仇英《仿明皇幸蜀图》(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等,《春山泛舟图》亦是此类作品。

 

图11  宋人《松岩仙馆》,台北故宫藏。(非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展品)


点点:可是我经常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山水画,还是水墨山水居多。水墨山水画兴起后,青绿山水何去何从?


师父:五代以后,水墨山水渐成主流,荆浩对李思训的评价为“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北宋时期,进入水墨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然而,宋元时期青绿山水并未绝迹,除了宫廷画家仍有部分继续创作青绿山水,青绿开始代表一种古老的画风,成为文人画家复古的手法之一。文人画家多用青绿山水来描绘理想中的世界,表现画家所要传达的内在精神,经常带有隐逸之意涵。

 

点击图片可观看【独家】深度解密《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展期:即日起~12月14日

(10月30日换展、周一闭馆)

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午门展厅


展览展出包括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86件(组),旨在系统梳理、展示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起大早,故宫跑,看青绿,少不了!

 

文、图∣李如珊

原文刊将登于《典藏·读天下》10月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