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黄宾虹和启功最美信札

2017-09-30 叩山问水 古籍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徽州歙县,生于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信札,拼音xìn zhá,是指书信,信件信札。信札收藏三个要点:一重其人。历代名人当为首选,地位越高名气越大越受重视。二重其字。字要写得好,书法名家为首选,因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其中以毛笔第一,钢笔次之,圆珠笔、签字笔、水笔、铅笔又次之。因后者难以长久保存。三重其文。文采斐然的书信,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果内容涉及历史重要事件及关键人物,还可能补史之阙如。若是诗笺及学术论争亦具文史价值。


图1


图2

一般而言,三项标准齐全的书札少之又少,三缺一,乃至三缺二者也值得收藏。同书画收藏一样,信札收藏并非以量定而以质胜。民国时曾有人藏书札三万多件,不可谓不多,但充其量也不及同时代张伯驹先生的一纸陆机的信《平复帖》,收藏宁精勿滥。黄宾虹的信札现今自然价格不菲,早已越过六位数(十万);从收藏和投资的角度来看,黄宾虹的任何一件作品都将是稳定持久的升值,偶有信札露面拍卖场上,注定必是高价落槌。


图3


图4


图5

   上款人汪福熙(1860—1943),字吉修,汪宗沂长子,汪采白的父亲,郡庠生。1877年,应歙县院试,同黄宾虹并列高等。曾供职北洋大学,能诗工书,尤擅隶法,(图)临池之兴,至老不衰,为时所称。其手书对联“读有用书,行无愧事”,悬挂于“韬庐”堂室。汪福熙学识、人品对汪采白影响很大。

黄宾虹《汪仲伊先生小传》:“歙县汪仲伊先生宗沂,为近代国学家巨子……尤好剑,于唐人遗留之《舞剑赋》中,求得剑法。得一古剑长三尺有咫,终身自随不暂离。”还记载 他“乃撰《红楼梦》全八十回,话言林黛玉化为男子,明习高强之武艺,缔造国家。此遗稿尚未刊行。”足见汪采白的这位祖父是无所不通,也不愧是徽州历史上一位传奇的人物。汪宗沂之妻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之女。


图6


图7


图8


图9

上款人:帅詻(1896—?),字铭初,广东南海人。工篆、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擅肖像画。曾为画家何翀、居廉、任伯年、吴昌硕、王震写真;着意于佛像,曾为西藏班禅及荣津堪布画像,创办南洋义学五所。曾任职于香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齐白石、黄宾虹、蔡哲夫等经纪书画事宜,与黄宾虹交情甚密,时有书信往来。


图10


图11

释文:树滋贤咸大鉴:承属拙书,兹奉行草四帧先行寄奉,余俟涂有得意之作再当续奉。新年起居谅多增胜,式慰述念。敝寓觕安。此复即询春祉。愚叔朴存谨启。

树滋即黄树滋,是黄宾虹的亲侄子,在帮黄宾虹打理家庭资产和投资的管家。在很多信札里都会提到树滋,尤其在家书上。在黄宾虹留下的信札中居上海,写给树滋的,内容十分丰富。


图12


图13


图14

“砚英”应为黄宾虹弟子朱砚英。朱砚英上世纪三十年代师从黄宾虹先生,是黄氏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书信往来讨论画理。1935年黄宾虹曾为朱砚英所辑《海盐画史》作序并题诗。


图15


图16


图17

黄宾虹曾在《与朱砚英书》中说:“庸史之画有两种:一江湖,二市井。此等恶陋笔墨,不可令其入眼;因江湖画近欺人诈吓之技而已,市井之画求媚人涂泽之工而已。如欲求画学之实,是必先练习腕力,终身不可有一日之间断。无力就是描、是涂、是抹。用力无法,便是江湖;不明用力之法,便是市井。故虞山、娄东,易流市;浙江、扬州,易即江湖”。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昂青”即黄昂青,黄宾虹的侄子,与汪吉修、程啸天、黄树滋等均为黄宾虹的的弟子门生。图18-图30,均是昂青上款人。


图22


图23


图24

信札收藏的学问其实很深,特别是民国以前的古代书札,多为行草书。有人说读草书,如吃带刺的鱼,经常被卡住。但经验告诉人们,越是刺多的鱼,越有得品味。所以不识草书,不识繁体异体字,不识篆书(有印章时)的人,就无法读懂书札。


图25


图26


图27

如果是文言文或诗词,不懂词牌韵谱,无法断句,不了解古代信体格式及称谓虚词,更是一筹莫展。并且古代收信人不允许指名道姓,皆以字号相称,写信者往往仅具一两字的名。有些书信署名只写“名正肃”,“名心印”或“知名不具”等,只能从收信人的亲朋友僚关系网和其笔迹上比对与厘定。正所谓:藏需要的是眼光,品需要的是功底。


图28


图29


图30

        信札在版本学中归稿本,有其唯一性。书信一般只针对收信者或周围微量人群。书信往往更能显露写信人的真情实感,说的是实话,所记录的历史细节也更接近真相,可作为研究相关史事的重要参考史料,允为信史。


图31


图32


图33

         上款人陈柱(1890-1944),字柱尊,又字守玄,广西北流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为黄宾虹挚友,黄氏一生有多幅佳作相赠,其女陈蕙英是黄宾虹弟子。曾有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黄宾虹信札选》,全部为陈柱上款人收藏。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7释文。守玄先生鉴:昨奉手翰,所云以画法透入书法,此诚书画秘诀。仆以此鉴别赵松雪、文衡山、王觉斯、释石涛真赝,百不失一。旧伪甚有佳作,惟不解此,故唐经生与名贤不同,只是丹青隐墨,墨隐水,水之为用,神妙不测,易轻忽耳。然用水贵在墨浓而笔有力,力而以舒和出之,弓燥手柔,全无剑拔弩张之气。近得姚公绶写诗,用章草法,遒媚可爱,为一法国人杜博思君夺之去,惋惜久之。大作画奉还。祗候著绥。黄宾虹顿首。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陈柱是黄宾虹南社社友,二人通信多集中于1940年代中期黄宾虹寓居北京的时期,黄氏常致函南方友朋,述说近况,或请代为购买书籍等事。十七通信函中涉及层面广泛,有论及书画鉴赏和研习途径者,有陈述北京古籍书画市场者,有记叙北京画坛风格倾向者,画家的种种心得或有趣的观点散落其间,读来颇具兴味。


图42


图43

读原始信札远比读回忆录与自传靠谱,更不用说他人所作的传记。因为所有史家都重视第一手原始史料。这就是信札的文献价值,如果作者系书画家,其书法还具有艺术价值。信札由于幅面狭小而易于保存和流传,而同时代其他大的纸质品就没有这么幸运。小有小的好处,不但精致且利于传承。


图44


图45


图46

黄宾虹的信札目前市场赝品不多,偶有所见,均是有原版来临摹的,尤其陈柱上款很多见。从鉴赏真伪角度来看,主要是字与字之间的链接贯气不够,另是行气欹侧的穿插也是不到位;总之细心观察,比较容易分辨的。


图47


图48


图49

黄宾虹的信札有个特点,就是开始以中锋行笔比较多,所作书法比较硬朗,有种横枪直矛的感觉,基本沿袭他绘画的笔性。但是半页一页写过来以后,又慢慢绵里藏针,侧锋加多,到了收尾如再补上那几行小字,那就更完美了;叫做朴茂丛生,繁密有致的郁郁苍苍。 


黄宾虹花卉的绘画,我们之所以分两篇来介绍,主要原因是他两种不同的用笔风格习性,分开解答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融会贯通。其实我们在鉴定花卉方面:主要的无非就是线条的硬度连续性和柔弱性,另有用墨的技法,加之书法的落款。看的多,见的多,多去比较,自然会容易很多。其实书画鉴赏,更多的就是一门比较学。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启功先生的为人与书法造诣、学识与教育贡献,令亿万中国人为之动容。

       

       有别于一般书法作品,

       书札特有的私密性、放松性,

       让其颇有一气呵成的潇洒灵动,

       也更真情流露,

       观启功书札就是这样一种享受!



致黄胄(著名画家)



启功平生交际甚广,与师友、中外学者、名人及社会人士的往来信札繁多。内容涉及论学问、谈艺术,诗词唱和,友朋约会、资料借还,题写书签,传道解惑等诸多方面。书札内容亦皆言之有物,通读能给人以教会与启迪。


先生一生更是谦抑自律,无论班辈长幼,均以尊称对人,谦称自署。


致黄苗子(书法家、漫画家)

郁风(画家)


还有那笔迹中透着的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的美;那隐隐游动着的气、韵、神;即使是不懂书法的人,也会深深着迷吧!



致(恩师)陈垣


致 台静农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




致 刘乃中

(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致 吴小如(著名书法家、

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历史学家)


致 王世襄

(著名文物专家、收藏家)




致 冯其庸

(中国红学会会长、

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




致  荣智健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之子)



致  傅熹年

(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

启功先生的私淑弟子。)

       注:学生崇拜某人的道德学问,但未能亲受其教,而引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样的学子往往自称“私淑弟子”。




致  方介堪

(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致  钟敬文

(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

现代散文作家)


致  张中行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致  陈梦家

(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



致  刘九庵

(著名古书画鉴定家)



致  杨仁恺

(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

书画大家、美术史家)



致  周绍良

(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

文史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




致  刘贡扬


致  马爾(尔)云


致  方子才




致  黄苗子



致  黄苗子


致  黄苗子



致  黄苗子


从启功先生诸多信函等点滴字迹中,不难感受到先生那颗令人敬仰的淳朴与热忱之心。先生一如邻家爷爷般慈祥与温和,总在我们耳旁耐心指点、细心疏导……



来源: 尚敷精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