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友唐:十月革命的炮响是怎样传到中国的?

2017-11-07 李友唐 古籍
28 26598 28 7547 0 0 4062 0 0:00:06 0:00:01 0:00:05 4061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的历史事件。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农民、士兵,以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功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而且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那么,在当时十月革命是怎样传到中国的?这个反映又有多大呢?


中国驻俄使馆从一开办就经常向我国北洋政府外交部发回当时俄国的各种消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奉北洋政府之命,于3月30日在俄首都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会见了俄国临时政府外交部副部长,宣布承认临时政府。这之后,刘镜人不断从彼得格勒发回关于俄国政局的电报。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发报时起义正在酝酿中,尚未爆发。电报中说的“广义派”,就是布尔什维克。


11月8日,刘镜人又发了一个电报,报告了起义的消息:“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这封电报对起义经过作了详细的报告。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镜人连续发电报给外交部,报告俄国革命进展。


刘镜人在11月30日发出的电报中,通报了俄国立宪议会选举的结果,但北洋政府追随各协约国政府的政策,拒绝承认苏维埃政府。1918年2月26日,刘镜人根据北洋政府的命令撤离彼得格勒。北洋政府这时就没有从苏俄直接来的消息了。后来,他们从驻其他国家使馆,得到一些消息,但这是间接的。


此后,北洋军阀政府继续承认克伦斯基政府旧俄国的外交代表。并派军队封锁与苏接壤的东北边境,阻断中俄交通,隔绝布尔什维克与中国革命者的联系。1918年5月同日本政府签订了关于反对苏俄的秘密军事协定,不久就加入了帝国主义各国对苏维埃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武装干涉。为了把外蒙变成对苏俄进行敌对活动的基地,中国政府于1918年10月将军队开入外蒙境内。这时的俄国西伯利亚也发生了革命,建立了远东共和国,和苏俄欧洲部分还是不统一的。


中国政府通过驻俄公使的电报,对俄国政局的变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这些电报的内容,只有少数官员知道。大多数老百姓并不知道,他们主要靠随后的报刊,从当时的《民国日报》、《申报》、《晨钟报》和一些杂志等发表的报道,了解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第三天即11月10日,国民党的上海《民国日报》,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临时政府已推翻”为标题,对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作了简要的报道。长沙《大公报》在12月6日的新闻栏中,对“俄国政变中心之兵工委员会”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广东中华日报》12月28日的新闻报道了《李宁(列宁)取得胜利的原因》。《劳动》杂志还刊载《俄罗斯社会革命之先锋李宁(列宁)事略》。当然,当时中国报刊关于十月革命的报道,是零星的、断断续续的。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一段时间,中国各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表示难以接受,有的却大加赞扬。


最积极地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代表人是李大钊。李大钊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就写了许多文章,分析了这场革命的原因及意义。(《甲寅》报1917年3月19-21、27、29日刊登了李大钊《俄国革命之远因与近因》、《俄国共和国政府之成立及其政纲》、《俄国大革命之影响》三篇文章。李大钊密切注视俄国二月革命以后的形势的发展,写了《暴力与政治》。这时,他已接近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观点。后来对十月革命经验的研究促进了他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李大钊在1918年7月1日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表明了他对十月革命的态度。他认为俄国事件不是“布尔什维克的阴谋”,而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他认为这两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两个转折阶段。法国革命奠定了新时代的基础,决定了19世纪文明的发展,而十月革命则为已经到来的时代奠定了基础。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办演讲大会,许多人在演讲中反复强调所谓“公理战胜强权”。李大钊于11月末在北大与中央公园举行的演讲会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918年11月15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Bolshevism的胜利》,他认为:“这件功业,与其说是威尔逊(当时的美国总统)等的功业,毋宁说是列宁的功业;是列卜涅西(即卡尔·李卜克内西)的功业,是马客士(即马克思)的功业。”“自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1shevism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明确主张:“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此后,李大钊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等一系列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李大钊在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呕心沥血奋斗的一生中,实践了他的誓言:“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痒力以成之”,“虽至势穷力尽,卒无变志灰心”,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创刊宣言》中,也热烈地赞扬了十月革命。


最早表示欢迎俄国平民革命胜利的,是一批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鉴于俄国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克鲁泡特金与布尔什维克合作,以及劳农政府高度重视工农利益的特点,率先发表了支持俄国十月革命的言论。其次,到1918年5月27日,中华革命党人主办的《民国日报》也开始改变对苏俄的态度,6月17日社论首次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1918年春,孙中山在会见日本和印度记者时要求承认苏俄,并号召广泛宣传十月革命思想。同年夏天,《政治周报》第5期,孙中山从上海向列宁发了贺电,祝贺革命取得了胜利。贺电说:“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孙中山已和苏维埃政府通信,并打算派遣数人去俄国学习。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俄国革命的道路呢?这一点,毛泽东同志作了最好的概括。


他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向西方学习。我自己在青年时代,学的也是这些东西。――那时候,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外国的情形。”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自此,中国人民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对此,忠于马列主义的人士是始终不悔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