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川军少将赵渭滨绝笔家书谈中共抗日

2017-11-24 赵金德 古籍

铁松:


出门因在行进中,未得家中一信,甚念!你学校的通知到了么?何时入校?望你告诉我!


到陕即催促前进。西安行营说到太原就可补充,到潼关等部队过河及孙军长来陕,又被催得要死。到了此地,仍一无所有。阎(锡山)的新炮新枪,均运到后方去。晋军则望风而逃,十五万人现只两三万,余均把枪带回家了。这种残余军阀的可恶,真正是太无人心到极点了。


我们奉命增援娘子关方面,受孙连仲指挥。娘子关一带是山地,倒还可守。不过川军的枪等于零,重轻机枪均土造,不能连发,没奈何只有以血肉去与敌人机械化的部队飞机炮火碰。结果之如何,不问可知了。


平汉线方面已退到彰德,整个的河北已入敌手,从石家庄到彰德沿途都有道路可以进入晋南,以威胁太原。太原有失,娘子关更极暴露。最后的退路,尚不知在何所,前途茫茫,也不愿再焦了。


所幸娘子关南翼,是红军的刘伯承师。我已同他们接洽,均有联络。红军之善战,红军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老百姓有三句话说,红军又会打仗又不扰民,中央军会打仗但是扰民,晋陕军又不打仗可扰民,就可见一斑了。


因为刘汝明、万福麟、李服膺这些家伙,使敌人把中国军队看得一个钱不值。它很少部队硬和我们干不稀奇,它连后方都不要,还是一往前进,向着一点攻击。它认为中国军队只要突破一点,全线都会溃退。所以在忻口的敌人,它的联络虽被红军截断,却仍然向我不断攻击。可恨这些军队都是私人的工具,都无协同作战的精神,所以才使敌人骄傲自信到这样子。


红军改编后,中央原意把他分作三处使用,经他们再四要求,乃发表第八路军,在山西境内作战。但仍然一师在晋西北,一师在晋东北,一师在晋东南,各发挥他的巧妙的勇敢的游击战术。


我在西安会李一氓不遇,蒙林祖涵(古籍公众号注:林祖涵即林伯渠)先生接见我,并与我写信介绍周恩来、彭雪枫。今天往会周,到五台总部去了,只会见彭。他说,前线红军除了得点中央的子弹外,一无补充。他们全靠俘虏敌人的粮食作粮食,他们把山西民众发动起来,同他们一致。所以他们敢于深入到雁门以北去。


从侯喜起[红军上车地点]沿途都听到红军的德政。不只是人民,中央军也说他好,也称赞不已。到了太原,人民团体竞[相]公请周恩来同丁玲讲演游击战术,他们到一处,也即集合民众演抗日的爱国戏剧,这些自然都是那些军队所望尘莫及,自然只有让他出风头了。我为什么同你写这么详细?就是要使你知道现在已是万恶的军阀总崩溃之一日。民国廿六年的总结算,恐怕快要到了!同时红军在民族抗战中的一切一切,也就是共产党在中国民众心理上所建立的很大基础,未来的成功,未来的抗战,恐怕还是要靠共产党吧!


你现在一切也不必问,埋着头只去读你的书,只要能学来一个健全工人健全技术家,我也就无恨了。况且你学的技术正是未来抗战必需的工具呢!


我的安危,我自己晓得。这么多人都牺牲得,我又怕什么?可惜的我的体力不顶强,不能参加红军去作战,否则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所谓机会,并不是机会主义者,我自信对于共产党,至少是同情的!就是列宁说的同路人,我自信也是同路人的一个!从前这类的话不能说,现在短期内总可以大胆说点。老实说我希望你技能标准,不是希望你作一个普通工程师了事,还希望准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能够当一个优良的技师!能够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服务!能够在复兴民族,恢复失地的工作上作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贡献!


封建势力和军阀的总崩溃,自然是最近将来即可看见的事!可恨的这种残余和新兴的[军阀]势力,不铲除于民众手里而铲除于敌人。坐使我们几千万无辜民众,也随他们而断送。这种痛心,真不能往下说了。


汉奸之多,出乎意外。自然是政治不良民生凋敝的必然结果。细想起来,也无足怪。但是听彭[雪枫]先生说,晋北民众的发动,还比其它省份快,还比其它省份靠得住点。这就难说了。


我说这些话,不必使祖母知道,你也不必向人说!自己有一目标,有一志愿,且把目的地走到再说。反正你们的造就比我好,你们的前途自然也比我好,你们的幸运自然更比我好了。


我不幸生在过渡时代,自己又无毅力打破环境,始终受环境的支配,以至今日。我也无怨。不过要使你们弟兄晓得,就不负我的苦心了。


原说今夜上车,因车不够,延到明日。一个人无事,提笔随便同你谈谈,并没有其他意思,不要误会。


来信仍交太原正太街安仁里32号苏宅122师留守处转。


代我问祖母及刘外婆安好。


宾十、二四、夜于太原[1937年]



这封家书是赵渭滨于1937年10月24日在山西抗日前线,写给儿子赵世诚的信,不想却成了给儿子的绝笔信。赵渭滨在信中重点叙述了国共部队在山西的作战表现与军民关系,阐发了对中国前途的思考。此信原件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赵渭滨(1894-1938),字象贤,四川成都人。辛亥革命后曾参加与清廷残余势力的斗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随军出川抗战,转战于山西娘子关、芹泉、榆次等地。1938年1月,随部由山西转赴山东临城参加徐州会战。1938年3月17日,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赵渭滨率部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壮烈牺牲,时年44岁。


赵世诚教授(赵渭滨之子,即书信开头乳名铁松)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曾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部副主任,技术部副主任,项目负责气动设计的副总设计师;北京航空学院第一系教学副主任,第一系科研副主任;多届校务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赵世诚教授194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航空系,毕业后在中央航空研究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48年任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任副教授。建国之后,担任四川大学航空系负责人,并于1952年协助饶国彰教授率川大航空系北上参加北航的创立。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教授。1993年1月18日上午因病辞世,享年73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