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鉴赏

2017-12-02 华侨历史博物馆 古籍

李月眉(美)归国证明书


时代:1965年
尺寸:纵21.6、横28.3厘米
材质:纸
杨善中先生捐赠

1 9 3 8年底,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招募3200余名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李月美会驾驶汽车,有心报国,便兴致勃勃地前往当地筹赈会报名,但却因不收女性被拒之门外。于是,李月美效仿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到另一处埠头报名应征,结果姐弟俩双双入选机工服务团。李月美既有男子的粗犷,又有女子的精明,她在战场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从没让同伴怀疑到“他”是个女子。1940年,李月美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幸被一位过路的南侨机工及时发现,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把她搭救出来。直到此时,周围的人们才发现这位司机原来是个女儿身,无不动容。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还曾题词“巾帼英雄”相赠。此后,她改当护士,成为白衣天使,直至抗战胜利后,她才复员回到马来亚槟城与家人团聚。此后不久,李月美随丈夫移居缅甸。为把儿女培养成材,1965年李月美相继将八个孩子送回中国读书,并离开丈夫独自回到广州就近照料。此为1965年11月,李月美带着最小的四个小孩回国的归国证明书。


双重国籍华侨出国证明书


双重国籍华侨出国证明书
时代:1946年12月
尺寸:纵23、横16.5厘米
材质:纸
钟淑言女士捐赠

清朝和民国时期,执行血统主义国籍法,以血统关系确定国籍,即只要父母一方是中国籍,不管是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出生的子女都具有中国国籍。当时欧美多数国家奉行出生地主义国籍法,即以其出生地来确定国籍。因此在这些国家出生的华侨就自动获得了当地国籍,同时,因其华侨家庭背景而具有中国国籍,成为具有双重国籍的人。从证明书中可以看出,当事人黄为英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侨,具有中美两国国籍。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多种原因,双重国籍给华侨在海外的生存发展和中外友好关系发展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周总理以外长身份与印尼外长在万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条约确定了双重国籍者自愿选籍和一人一国籍的原则,推动解决了印尼华人的双重国籍问题。1980年9月10日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而1946年的这份双重国籍华侨出国证明书是对这一特殊时期的见证。


居里夫人寄给杨承宗先生的贺卡


时代:1954年1月
尺寸:信封纵14、横16厘米;
贺卡纵12、横15厘米
材质:纸
杨承宗先生捐赠

杨承宗,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五所业务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获博士学位后,杨承宗毅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他带领科研人员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生产出足量、合格的铀原料,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且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代放射化学骨干力量。1951年4月,美国把能够运载原子弹的B-29轰炸机调到冲绳。美国的核讹诈,激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坚决反对。作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的核讹诈政策,而且对如何才能制止核战争有着深层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约里奥·居里于1951年6月的一天,约见了在居里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即将回国的中国科学家杨承宗,对他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1951年8月杨承宗回国后,即通过钱三强和丁瓒等,向中共中央转达了约里奥·居里的忠告,这对中共中央下决心打造中国自己的核盾牌,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张贺卡,寄自约里奥·居里,表达了她对杨承宗回国的关怀。


中华民国政府美金壹佰元航空救国券


时代:1941年
尺寸:纵13.8、横24厘米
材质:纸
美国旧金山南海福荫堂捐赠

1941年,国民政府在海外侨胞中发行总额为500万美元的航空债券,专为募款购机及推进航空教育,壮大空军力量。发行的航空救国券为无息债券,面额分美金100元、50元、10元、5元四种。航空救国券主要是在美国、加拿大发
行,华侨购买极其踊跃。


海外华侨购买的中华民国军需公债券


时代:1912年
尺寸:纵34.8、横26.5厘米
材质:纸
于传龙、汤晓霖先生,招思虹女士捐赠

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生的革命政权在成立之初就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临时政府决定发行军需公债。军需公债的发行得到国外华侨的积极支持,澳洲、美洲、南洋等处华侨应募颇为踊跃,以致南京临时政府所接“各埠华侨函电定购公债票者日有十数起”。虽然军需公债的发行并没有给临时政府带来转机,南京临时政府最终还是在财政困窘中宣告结束,但军需公债所筹措的款项在临时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对于维持岌岌可危的临时政府财政仍然起了巨大的作用。


孙文为南非杜省华侨联卫会所手书“博爱”


时代:20世纪20年代
尺寸:纵50.5、横103.7厘米
材质:纸
南非杜省华侨联卫会所捐赠

1909年,南非杜省华侨联卫会所(又称约翰内斯堡联卫会所)从南非杜省中华公会分离出来,同年4月通过章程明确其宗旨:帮助孤寡老弱、残疾人,树立墓碑,以及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等。1917年筹款3000英镑创办公司。1918年南非全国流行性感冒盛行,许多华人饮用该会所提供的中草药以防流感,约翰内斯堡仅一名未饮用者死去。这幅字是孙中山先生为答谢当年从事革命活动时海外华人的捐助而亲笔题写的。此物原来保存在有百年历史的爱国侨社南非杜省华侨联卫会所,当主人得知中国侨联正在筹建国家级的华侨博物馆,在世界各地征集文物时,决定将这幅中山先生的遗墨捐献给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谦益公司注册资料


时代:1916年
尺寸:纵25、横19厘米
材质:纸
黄兴先生捐赠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集美社人。陈嘉庚先生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早年投身实业救国,恪守“国家之富强在实业”的信念,建立起一个遍布世界的企业王国,是第一个集橡胶种植、制造和贸易为一体的企业家。1916年,陈嘉庚将新加坡土头桥的菠萝罐头厂和恒美熟米厂改作“谦益”橡胶厂,专制胶布,实现了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植到工业制造的飞跃,后又把橡胶厂的产品直接销售到美国,集橡胶的农、工、贸经营于一身。图为有陈甲(嘉)庚和陈敬贤签名的1916年谦益公司注册资料。


关德兴主演《黄飞鸿拳王争霸》海报


时代:1968年
尺寸:纵29.4、横38.9厘米
材质:纸
关汉英女士捐赠

关德兴是以专门演出黄飞鸿系列电影而享誉艺坛的爱国艺人。他生于广州,少年赴新加坡打工并开始学戏,16岁回广州深造粤剧,后自组班演出成名。1932年,关德兴赴美国旧金山演出粤剧和电影,抗战期间环游全美义演募捐支持抗日。自1949年开始,他在32年间主演了77部黄飞鸿影片,使黄飞鸿系列电影成为世界上集数最多的电影系列,塑造了黄飞鸿这一深入民心的传奇人物。


《美洲华侨日报》


时代:1940年
尺寸:纵57、横45厘米
材质:纸
美国《侨报》捐赠

《美洲华侨日报》创刊于1940年7月8日,到1989年7月29日最后一期的出版,前后共49年,在美国华文报刊的历史上,是仅有的几家存续时间最长的华文报纸之一。该报是在纽约华侨的全力支持下创办的,其中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作用特别突出。当时筹集股金,每股10美元,几个月时间,就有380人入股,大部分是购买一、两股的洗衣工人。从创刊到1950年上半年的10年间,是报社黄金阶段。《美洲华侨日报》每天出对开纸两张八版,内容有要闻、中国国内新
闻、美国和国际新闻、华侨社区新闻、副刊《新生》等。遵循依靠劳动华侨群众、高举抗日的旗帜两原则,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美洲华侨日报》始终坚持客观、真实的报道和公正的评论,以伸张正义,支持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事业,被认为“第一家向华埠传统势力挑战的中文报纸”。1943年,美国制定移民法的过程中,该报派记者参加国会的听证会,作了集中、连续的报道;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为华侨争取自身权力,充当华侨华人的喉舌。1982年3月,该报获美国人口行动委员会颁发非英语国际新闻最佳奖,1989年停刊。《美洲华侨日报》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在海外华文报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记录了美国华侨华人的发展历程,留下了与祖国休戚相关的真实记录,也为研究华文报刊史和华侨华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南洋女诗人莹姿(刘耘之)诗歌手稿


时代:1944年
尺寸:纵20.2、横14.4厘米
材质:纸
林阿绵先生捐赠

莹姿,1909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县, 1930年离湘赴上海中国公学文史系深造。漂泊南洋七年间,正是日本侵略者践踏祖国山河的年代。年轻的莹姿身居南洋,心系祖国,她将满腔爱国激情化为诗歌,先后在《南洋商报》副刊“狮声”、“南洋周刊”及新加坡诗歌团体“吼社”的“诗歌专页”上发表数十首新诗。其中《不堪回首话东北》、《愤怒的黄河》、《哀江南》等诗篇,在南洋爱国华侨中广为流传。1941年底,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经历日寇南侵的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她继续用旧体诗词记录时代的风雨,尘世的艰辛。图为莹姿在流亡过程中所做的诗歌手稿。


吴眉芳毛里西亚新华初级中学1953年成绩报告表


时代:1953年
尺寸:纵25.2、横14.2厘米
材质:纸
吴薇(眉)芳女士捐赠

毛里求斯的华文教育已有百年历史。1911年,毛里求斯的一些客属有识之士宋韵琴、古文彬、黎达夫等为了让在毛里求斯生长客属子弟不忘祖籍国的传统文化,从梅县请来一位教师,开办华文私塾。1912年,由于客属学童增多,经费短缺,黎达夫建议交由仁和旅馆接班为正式学校。毛里求斯创立了全非洲第一所全日制华文学校,命名为“新华小学”,黎达夫为第一任校长。1941年1月,扩展为初级中学暨附属小学,改名新华中学。此为毛里求斯归侨吴眉(薇)芳在新华初级中学的成绩报告表。


美国旧金山《中华中学校毕业特刊》


时代:1941、1943、1953年
尺寸:纵27、横20厘米
材质:纸
美洲中华中学校同学会捐赠

1888年创办于旧金山、几经易名和迁址的美洲中华中学校是美洲办学历史最长的侨校,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坚持以发扬中华文化国粹为主旨,为美国侨社培养了大批操双语、通中西的精英人士。自20世纪初开始,学校每年的毕业生都会组织编写毕业特刊,共述同窗之谊。


马来亚雪兰莪尊孔中学毕业证书


时代:1947年12月
尺寸:纵28.5、横38厘米
材质:纸
罗振辉先生捐赠


《最新南洋华侨小学地理课本》


时代:1949年
尺寸:纵18.4、横13.1厘米
材质:纸
黄兴先生捐赠

中国人具有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形式是私塾和义学。在华文学校建立之前,私塾和义学、学堂是世界各地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一般设在大户人家的家庭、会馆、祠堂和神庙里,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以及尺牍、珠算等。伴随着海外华人华侨日渐增强的族裔意识和文化自觉,在华人社会共同的关注和支持下,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由自发的私塾教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义学、学堂和学校教育,成为海外华人社会的文化基石和精神支柱。图为南洋华侨小学用的地理课本。


东南亚华侨所批八字


时代:1949年
尺寸:纵28、横63.5厘米
材质:纸
陈来华先生捐赠

华侨华人在海外长期漂泊和艰苦创业的艰辛,使得他们对风水和占卜有一种特别的信赖和情感,他们通过批八字、拜神求签等民间活动,表达趋吉避凶的意愿和对如意平安、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图为东南亚华侨所批八字一张。


美国加州老上海餐馆菜单


时代:20世纪20年代
尺寸:纵23.5、横14.6厘米
材质:纸
谭树本先生捐赠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食更是誉满全球,在美国外来菜系中,中国菜、意大利菜、墨西哥菜三大外来菜系曾被戏称为“三民主义”,中餐更以绝对优势压倒其他各菜系,在餐饮界独领风骚。自淘金热带来的中餐兴起,到排华浪潮丑化中餐,之后的中餐逐步融入主流社会,再到紧跟时代发展融合各文化元素新式中餐的崛起,中餐在美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时至今日,筷子变为时髦餐具,中餐馆成为美国的特色景观,中餐,成为华人的骄傲。图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加州老上海餐馆菜单。


新加坡华侨结婚证书


时代:1942年11月28日
尺寸:纵25.7、横37.5厘米
材质:纸
黄兴先生捐赠

民国时期中国旧的封建婚姻制度没有完全废除,新的文明婚姻制度还不完善,加之民国政府为了追求法律现代化和世界潮流,大量照搬了建立在工业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德日法律,其中冲突抵牾之处颇多。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则明显反映了当时这种新旧文明与东西文明冲突融合的现象。证书色彩大多鲜艳,有牡丹、鸳鸯、喜鹊、并蒂莲、蝴蝶等寓意幸福的画图,有的还有爱神天使丘比特的图案。内容大概有:结婚人的籍贯、年龄、生辰八字;人们对他们喜结良缘的美好祝愿“宜其家室齐眉合欢”等字样;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手书名字等。图为1942年的新加坡华侨结婚证书。


美国旧金山隆都同善堂入闸票


时代:1925年
尺寸:纵21、横11厘米
材质:纸
麦礼谦先生捐赠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早年北美有些华侨死后将其遗骸运回家乡安葬,不过,由于路途遥远以及诸多不便因素,将遗骸运回家乡的做法终究很难实现,于是便有了海外华人的墓地。旧金山隆都同善堂成立于1908年9月,是一个互相依靠、互相帮助的堂所组织。死者亲友持隆都同善堂的“入闸票”,才可以将死者遗体埋入隆都同善堂修建的墓地。


李大扁的华侨登记证


时代:1937年
尺寸:纵14.5、横18厘米
材质:纸
黄兴先生捐赠


华侨持有的 “华侨登记证”,是华侨的身份证明。登记证具有国籍证明的效力,持有者被承认为中国国民。该证是1937年中华民国驻巴达维亚(现称雅加达)总领事馆签发给祖籍福建的印尼华侨李大扁的华侨登记证。证件上有其基本信息和半身相片。


新西兰人头税证


时代:1920年
尺寸:纵15.7、横20.4厘米
材质:纸
杨金游先生捐赠

为实现部分新西兰人“全白新西兰”的梦想和限制华人进入新西兰,新西兰政府于1881年施行人头税政策。这是一项只针对华人明显带有歧视性的法律。开始时,人头税规定每个进入新西兰的华人需要向政府交纳10英镑的“入关费”,而1896年,该人头税已经涨到100英镑,随后政府加强客船运载华人的限制,但是华人依然采取各种办法进入新西兰。到了1905年,所有限制华人来新西兰的方法都已经不起任何作用,当时的总理Richard JohnSeddon决心解决华人增加的问题,提出“再加100镑也不惜”的言论。人头税政策直到1944年才停止。图为1920年的 YOUNG JUN FEE 缴纳100英镑新西兰人头税证的原件。


口供纸


时代:1926年
尺寸:纵25、横20厘米
材质:纸
简治平、简庆同先生、翁莉莉女士捐赠

华工为美国西部黄金的开采和铁路的修建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当时美国白人对华侨的歧视、排斥却有增无减。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开始限制华人移民,排华运动愈演愈烈,华工出国谋生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必须经过层层审核。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使当地政府存放的档案和资料损毁,许多华人利用重新到移民局填写资料的机会,成为美国公民。而华侨回乡结婚后出生的子女,依据法律申领了美国政府颁发的出生证明, 华侨们称这种文件为“出世仔纸”。一些并没有孩子出生的华侨也设法获得了这种证明, 因而出现了移民空额, 他们将空额转让给自己的亲属, 有的甚至卖给希望移民美国的乡亲。于是, 就出现了假父子关系, 这些假儿子被称为纸面儿子。为了让这些移民者顺利入境, 在美国的华侨申请人将提交给移民当局的资料翻译后寄回国内 , 让准备出国的人熟记于心, 以便到美国接受询问审查时与资料相符可以顺利登岸,这些翻译资料被称为口供纸。


印有华人头像的毛里求斯纸币


时代:1999年
尺寸:纵6.4、横13.3厘米
材质:纸
朱长淼先生捐赠

朱梅粦(MOLIN JEAN AH-CHUEN,1911~1991年),祖籍广东梅县,第二代华裔,31岁当选为毛里求斯华商总会主席。二战时期,朱梅粦号召毛里求斯华侨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呼吁捐献外汇支援中国政府。二战结束后,作为华人社区的代表,朱梅粦出任立法委员会委员、国会议员等职,56岁时,出任毛里求斯地区事务部部长。20世纪70年代初期,朱梅粦建议毛里求斯政府发展加工出口业,以免过于依赖旅游和蔗糖,为毛里求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表彰他对毛里求斯的贡献,1999年,毛里求斯发行了印有朱梅粦头像的25卢比纸币。


古巴华侨纪念碑邮票


时代:1964年
尺寸:纵3.6、横2.8厘米
材质:纸
陈民先生捐赠

19世纪中期,随着西班牙殖民者对古巴的掠夺和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当时很多生活贫困的中国劳工被骗或被卖到古巴成为契约华工。直到在19世纪末不堪忍受迫害的古巴华人参与了古巴独立战争,与古巴人民共度患难,推翻殖民统治后,华人的地位才慢慢地提高。古巴各界人民为纪念在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华人战士,在首都哈瓦那建立了一座碑体为圆柱形的古巴华侨纪念碑,碑文上的题词是“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逃兵,更没有一个是叛徒。” 1964年,古巴发行《古中友好》邮票一套,其中一枚就是“古巴华侨纪念碑”。


加罅宽千字文白鸽票


时代:20世纪20年代
尺寸:纵13.5、横15厘米
材质:纸
简治平、简庆同先生,翁莉莉女士捐赠

“白鸽票”于20世纪初已在澳门开设,曾盛极一时。所谓“白鸽票”,最初起源于赛鸽赌博。晚清时,广东地区流行赛鸽,并以《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字编号,如某编号的白鸽最先到达目的地,押中者可获彩金。后来赌法有变,赌局先将《千字文》头八十个字印在票上,让每个参加赌博的人在票上各圈十个字,然后赌局开出底字二十个,相当于中奖号码。赌客所圈十个字中,有五字以上相符,便可得奖。图为美国旧金山华人社区赌馆发行的千字文白鸽票。


致公堂堂主黄三德开具的洪门馆底银凭票


时代:1908年
尺寸:纵27、横12厘米
材质:绢
林邦立先生、招思虹女士捐赠

此票布系金山致公总堂以职员为公司捐款名义所发给的 “凭票”或“底票”,亦即会员之凭证。19世纪中期,洪门在中国劳工修筑美国东西铁路的工地上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美性的堂口组织。1883年12月,旅美华侨黄三德加入了美洲华侨中最大的组织——五洲洪门致公堂,他一心为侨民尽力,为洪门尽力,被推举为三藩市(旧金山)致公堂盟长,稍后又选任为三藩市致公堂总理。黄三德为人厚道,与下属和衷共济,在侨胞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为美洲致公堂的领袖。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与孙中山有很深的渊源,1904年3月,孙中山落难旧金山,后经致公堂堂主黄三德等人搭救脱险,并住在致公堂内。此后,洪门致公堂一直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


中华民国驻新加坡兼辖海门等处总领事颁给陈金榜的护照


时代:1922年
尺寸:纵27.2、横20.2厘米
材质:纸
黄兴先生捐赠

《十九世纪的奥塔戈》

2015-09-11

时代:2007年
尺寸:纵111.5、横111.5厘米
材质:布
邓邦镇先生创作并捐赠


1861年,新西兰南岛奥塔戈(Otago)发现金矿,由此引来了大批华工前来淘金。但是由于种族主义意识和华人与当时的欧洲移民在经济上的竞争,华人受到白人的歧视和欺压。这幅油画反映了一百多年前华人先民在新西兰南岛采金的情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