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浩草:奇书与偏僻怪异文献

2017-12-29 浩草 古籍

前见孔网中有书友说“某书稀罕,收奇书的拿走”之类的,又想及曾见某专家云,“现在有的人对文献缺乏常识和通识,乱找乱引,喜欢找一些偏僻的、怪异的文献,而常见的书却视而不见。所以,要懂得"读常见书"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研究基本功。陈寅恪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就没有什么偏僻的文献,但是一样有大见识。依靠那些偏僻文献,出奇兵,走偏锋,就像武侠小说里面讲的小巧一路,没有正派的内功为底子,终究不是正路,而且一遇到堂堂正正的功夫,就会一下子崩溃”。这两者之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要说的是,陈先生学问渊深识见广博,引用文献极其繁杂,且由于其精通多种濒危语言,很多征引更是难以看懂(建议大家去看原书,此处不具引)。未知这位专家所谓“没有什么偏僻的文献”是如何论断出来的,且据言姜亮夫先生“在清华求学时,便常常跟不上几位导师的节奏。姜听陈寅恪讲学,深恨自己外文太差,因为陈动辄引用印度文、巴利文及许多稀见语言,让学生们似坠入云里雾里一般。故陈的课,姜坦言至多能听懂三分之一,其晚年感慨‘陈寅恪先生广博深邃的学问使我一辈子也摸探不着他的底’”,亦是此理。当然“常见书”是应该多而且应该多读细读,但是什么是“常见书”?比如研究小学不能光看《说文解字注》,起码还要看《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释例》、《经籍篡诂》吧。过年的时候无意听见电视里一个专家教授讲唐玄宗“嘿(音黑)然无语”是什么暗自偷笑的意思,进而大发感慨议论一番。首先这个是不是hei ran而是mo ran 。其次,这个词跟偷笑实在是无关,《荀子·不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王先谦 集解:“君子有至德,所以默然不言而人自喻其意也”,又 《战国策》“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又《史記·荆轲傳》“荆轲嘿而逃去”。


其次要说一下这个偏僻怪异文献或者奇书的问题。谈这个问题前,各位不妨先请教身边所谓的目录学高手或专家两个问题,一、目录学著作按照四部分法该分到那一类?如果他回答是史部那么就问第二个问题,若依马端临《文献通考·总序》中云“《诗》、《书》、《春秋》之後,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表,纪、传以述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後之执笔操简牍者,卒不易其体”,也就是说其将史籍分为理乱兴亡和典章经制两类,则目录学应分入哪类?或者《史通·杂述》十流中的哪一流?


名士李敖曾多次得意的说,我不但能骂你是王八蛋,还能证明你是王八蛋。因知其然易,知其所以然难,所以第二个问题要难回答的多。其实目录学不入于这两类,所谓理乱兴亡就是我们所谓的"纪"、"传",最典型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专记一人的如年谱或并记多人的如《高僧传》之类;一种以事为中心,如编年体或纪事本末体。所谓典章经制就是贯通列代的如《通典》。目录学是不在其中,当然也不属于《史通》中《杂述》的任何一流。


如果说唐代的《史通》是减法,那么宋代的《通志》就是做加法。史料的不断增加导致史料过多渗入史籍,以致难以论述,又或史籍既成史料随之散失,后人无所溯源。章学诚为了协调这个问题提出了,"撰述"和"记注",或"著述"与"比类",或"著述"与"纂辑",将史料与史籍的分类对待,此论一出遂为不易之言。至此,我们也就能知晓偏僻怪异文献或者奇书是怎么回事了。


其实现代人做国学一定要下二十年的苦工方可小成,很多人大学之前就是四大名著,古文观止,三言二拍,唐诗三百首等等,这些东西其实连国学的基础还不能算。因为我们先天基础很差,所以做一个研究一定要在搜集史料上下大功夫,切勿粗浅。《文献通考》云“凡论事则先取常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史通》亦云“然则刍荛之言,明王必择;葑菲之体,诗人不弃。故学者有博闻旧事,多识其物,若不窥别录,不讨异书,专治周、孔之章句,直守迁、固之纪传,亦何能自致于此乎?”换句话说,裒辑史料好比搜集食材,然后有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个好比厨具,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努力成为优秀的厨师(其实你在搜集史料,研究史料的过程中学问相长,慢慢也就变成好厨师了)。但是现在一到研究生就开始跟着导师做课题了,博士一毕业过几年就副教授带研究生。这就是还没学会就要出成绩,都是走捷径。当然很多导师本身就是外行。这样下去就是不断的在捷径里找捷径。


又想起几年前前见某人说一位老先生在红学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个东西其实是这样,所谓四大名著其实在当时和咱们现在的玄幻小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档次的东西,所以即使乾嘉学派为代表的清代大学者,没有一个是研究这一类东西的。因为不值得研究啊!小说这个东西是在西方文学体系中位置崇高,近代以来从不入流到高大上了,当然“红学”兴盛,也和帝王有很大关系。所以很多近代的大师和专家,他的价值在于运用了西方的理论和体系研究国学,虽然这才真是有点剑走偏锋的意思,不过毕竟在前人踏烂的路上赓续前韶研究国学,非要痛下几十年苦工方可小获,不若变道超车,直接开宗立派来的简单。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还真是至理名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