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孟宪钧 2018-05-30

金冬心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金冬心,原名金农,字寿门,又字司农,其一生所用别号甚多,主要有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龙棱仙客、金吉金、金二十六郎、百二砚田富翁等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农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 ),享年77岁。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屑仕进,终生布衣,因其流寓扬州多年,与同时的书画家罗两峰、郑板桥、高南阜等并称为“扬州八家”。金冬心善书法, 尤精隶、楷。隶书以古拙朴厚见长,楷书颇多隶书遗意,因自创一格,号曰“漆书”,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并称于时。 金冬心亦邃于金石篆刻之学。而其以绘画著称于世,则始于中年以后,善写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等,笔墨 古拙而造意新奇,能突破传统藩篱,另辟蹊径,形成独特鲜 明的个人风格。这些对当时和后世的画坛影响巨大,近百年来有成就的大家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无不受到 他的影响和启发。

金冬心不仅享誉画坛,他的诗文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 性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所作诗歌、自度曲、绘画题记、杂文随笔、研铭印跋等,无不出语新奇、个性鲜明。或直抒胸臆,或宣泄情怀,真挚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些作品还积极地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金冬心的诗文作品,也如同他的书画作品一样,受到后世的关注与 喜爱。特别是他著作的早期版本,更是受到收藏家和版本学者的青睐。

多年来,我也因喜爱和留意冬心先生的著作,久而久之,不无所获;现将所得所知、所见所闻与同好切磋,谬误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一   冬心先生集


《冬心先生集》四卷,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刊于扬州。

此集依年代先后编排,收录冬心先生自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诗作三百六十多首。是金冬心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全书依次为书名叶“冬心先生集”楷书五字,冬心先生雍 正十一年十月自序一篇。冬心先生木刻小像一幅,小像右上篆书一行“冬心先生四十七岁小像”,左下为隶书“广陵高翔写”。小像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以后很多书中所收冬心先生像,皆摹刻于此。小像背面为像赞,文曰“务之外臣汉逸民, 蓍簪韦带不讳贫,疏髯高颡全天真,半生舟楫蹄与轮,诗名到处传千春”。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金农的一生事迹和成就,非挚友真知绝不能为。款署“蒲州刘仲益题”。刘仲益,山西蒲州人,冬心先生挚友。《冬心先生集》卷三就有《蒲州高士仲益隐居不仕,时时断炊,作诗慰之二首》。诗云:“林薮惟知味道腴,长贫何用计华枯。解嘲却笑丹阳尹,一斛槟榔消食无。”“我亦枵然人外闲,饥肠时复破天悭。采薇歌罢钩帘坐,饱看君家雷首山。”于此可见二人交谊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刘仲益这一像赞并非每部书都有,寒斋所藏一部《冬心先生集》及中国书店前不久拍卖的一部,均只有小像而无像赞。故“像赞”究竟是初印本所无,后印本增补,还是初印本所有,后印本铲去,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冬心先生集》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全书四卷,每卷之末有篆书双行牌记“雍正癸丑十月开雕于广陵般若庵”。最后一卷末有“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 录写”楷书一行。全书为仿宋字体,气势磅礴,是清代写刻本中的代表性作品,堪称私家刻书之白眉。邓弘文录写,这一信息极为重要,过去许多教科书和著述中多误将《冬心先生集》归之于金农手写上版,最早误称《冬心先生集》是金农自己手写上版的是叶德辉的《书林清话》。那是因为诗集 书法精湛,字体古朴大气,所以叶氏未察原出,想当然认为 是冬心先生手写上版,实际上是以讹传讹并无实据的。与《冬心先生集》年代相仿,刊刻风格相近的书也还有小玲珑 山馆本《韩文类谱》、诗鼎斋本《淳化阁帖释文考证》等,但 名气却要比《冬心先生集》逊色许多。《韩文类谱》为清雍正己酉(1729年)八月马氏小玲珑山馆依宋本校刊。其刻工为吴郡李士芳。李士芳是清初著名刻工,曾刊刻碧筠草堂本 《笠泽丛书》、薛雪《报珠轩诗存》等名书。说起刻工,《冬心先生集》上也有明确纪录,不过此前未曾引起人们注意而己。据查《冬心先生集》第一卷刻工为“姜林伯”;第二卷刻工为“孟子衡、张登荣”;第三卷刻工为“穆泗传、穆弘图”;第四卷刻工为“姜鹏九、耿相巨”。全书刻工,共计七名,这一纪录,足以填补清代版刻刻工录的缺失。

 

       黄裳先生是清刻版本研究的大家,对冬心先生及其著作研究颇深,在其不同的文章集中,多次谈及金冬心的各 种著作并且曾经辑有冬心先生年谱稿。我之留心冬心先生 集,也是受到黄先生的影响和启发。黄裳先生在《翠墨集》 的《关于金冬心》一文中曾说“多年来我搜集冬心集,只偶然得到过一册四卷本的《冬心先生集》,是雍正刻本。诗,如 上所说,我是不懂的,但那刻工却精绝,大字写刻,每卷后 都有‘雍正几年雕于广陵般若庵’的篆书双行牌记。前有小像,出高翔手,也是‘八怪’之一。这书是竹纸印的,已经明 丽非常。”与黄先生相比,我似乎更幸运一些。寒斋所藏《冬心先生集》,竟是开化纸印的,精刻初印,书品宽大,真所谓纸白如玉,墨凝如漆,见之令人赏心悦目。全书二册,蓝 绫封面,原装旧函,保存完好,品相极佳。历经名人递藏, 书中藏印累累,计有“南阜”、“风翰”、“涤盒藏书之印”、“张鹿卿鉴藏印”、“贵阳赵氏寿华轩藏”、“王力存书”、“王力之印”、“钓鱼台秀才”等。卷四末有嘉庆时六琴居士题跋一则,详细记录得书始末。文曰“嘉庆己巳(十四年,1809年), 在扬州得先生三体诗、续集诗序二刻。爱其诗文,而刻椠复精绝,因合装藏玩。兹于胶西故士人家无意又睹此本,首有高西园凤翰私印,朱色粲然。高客南中,与先生同时,必其北还携归之物。其家漫不省,遂以千钱获之。第不知何年 再得续集而诧延津之合也。戊寅(二十三年,1818年)初伏 日六琴居士记。”下钤“张禄卿”朱方小印。这真是一段有关《冬心先生集》的书话掌故。此书有幸归于寒斋,而其《冬心先生三体诗》、《冬心先生续集自序》合装本则不知流落何所,百年之后,令人悬想不已。


因为《冬心先生集》是清代名集,故上世纪70年代末,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人别集丛刊》时,曾经将其收入,底本用的是南京图书馆收藏的雍正原刊本。据南京图书馆 沈燮元先生见告,该书是他经手入藏南图的。上世纪50年 代初,他在上海福州路古籍书店(当时书店名称我忘记了)访得这部《冬心生集》时,仅仅用了8元钱。可见当时清刻 本真是无人问津,贱若泥沙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在2006年中国书店海王村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部雍正原刊本的《冬心先生集》二册竟拍出了 16万元的高价。二者相 较,真是天壤之别,不能不令人百感交集,慨叹唏墟。

 

二  冬心先生续集自序

此书极罕见,知国家图书馆有藏。其他平生仅见两次。

一为1997年上海朵云轩春季古籍拍卖会。原书一函, 一册,旧纸摹印,金镶玉装,成书尺寸为高285厘米,宽13.5 厘米。大字写刻,版式鲜见。每半叶四行,行十二字,白口, 左右双边。

此书仅刻《冬心先生续集》的自序,全文不到二千字。 序文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冬心先生时年66岁。序文 详述冬心先生自康熙癸未(170317岁开始学习声韵之 学,直至一生与毛奇龄、何义门、朱彝尊、赵秋谷、张得天 等近二十位前辈、师友学习、交往、唱和的故事。文字生 动,感情真挚。序文最后,冬心先生深情地感叹:“呜呼!诸公先后奄逝,墓木俱拱,予亦年将七十矣,追念长者之言,不胜渐汗,被于颡颊。予编缵续集上下卷成,因抒往事,述之简端。” 

序文由冬心先生好友、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手写上版,并作跋文,详述书写缘起。跋文: “今春人日,髯(指冬 心)来请曰:‘予将开雕续集,先雕此序,君书足张我军,请 勿惮指腕之劳也。’嗟乎!予爱髯诗,未后诸老,往往能举其全篇,尤爱其七字四句之作,以为风调顿挫,别擅酸盐, 三唐以还,无是作矣。然有予甚喜者,顾不见集中,何耶? 每欲手抄其七言绝句,都为一卷,时得披咏,会阻多病。今其请勤勤,予何可辞? ”“日来风雨经旬,颇多暇逸,因涤 南唐所琢羊斗岭石砚,试晶阳子天关煤,为录竟此序,计 一千三百六十有六字云。”款署“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春三月望日,同里友弟丁敬身并记于砚林。”


当归草堂本《自序》后有编订者魏锡曾的一则按语,按语云:“按续集世未传播,尝于吴兴书船见先生自书此序,楷隶小册,审为真迹。后得刻本,乃丁先生书,末署山阴陈又民刻字。小板,狭行,刊印极精。里后学魏锡曾识。”由此 可知,《续集自序》除丁敬手写上版的刻本之外,还另有一部冬心先生亲笔手书的“楷隶小册”,惜不知三百年来尚在人间否?


朵云轩推出的这部乾隆原刊本《冬心先生续集自序》不仅书写、刊刻、装帧样样俱精,而且流传有绪。书中扉页 签题“冬心先生续集自序”隶书一行,署款为“道光戊申秋 仲次闲赵之琛”。赵之琢,字次闲,号献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有《补罗迦 室印谱》行世。书末有题记一则:“越一百七十五年丁卯同 里丁辅之得于海上。”下钤“丁辅之”、“鹤庐”、“曾藏丁辅之处”等印。丁仁,字辅之,号鹤庐,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工 书法,精篆刻,善绘画。另一则题记出自吴徵,文为“丙戌良 月刘君作彝持赠,抱絹。”吴徵,字待秋,号抱絹居士,海上著名画家,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等并称“三吴一冯”。此外,书中还有光绪辛丁敬序,三十八年罗聘序。罗序云:

冬心先生既编其诗为《冬心先生集》后,复编《续集》一卷,因次其生平游历交游,怆然于知己之感,其序久已行世,诗卷留枕箧中,摩挲永日,意有出入,即为刊落,秘过情,聘所及见癸未秋,先生没于扬州佛舍,书琴瑟,几杖器服,百年之聚,浩然云散,此卷亦已泯焉.精光灵气,猝归槁壤,可为涕.聘浮生泊,旧学漸忘,将恐日月奄多,遺泽无复可识.于是经年求访,倚席之讲授,好事长者藏弇,酒亭佛寺之壁,蟠车覆瓿之余,于尘藓垢蚀,缣素凋裂间,寻循点画,指定拟拟,至于忘食废事,厘为一卷.仍其原序,以终先生之志.先生既编《续集》,十年而硬.今又十年矣,遣文故物,与人俱尽,徒使白头弟子,掇拾于百一,哲人之愁,将何穷已!先生诗清音促节,况诸幽涧之水.此则出峡以后,萦萆赴石,才迤演自得之概.乾险三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门人罗聘谈題于津门客舍.

 

罗聘此序,文情并茂,备述《续集》成书经过,并明载刻书 时间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即冬心先生逝世十周年之后。

以乾隆三十八年刊本与乾隆十七年序刊本初步校勘一 过,发现两书有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有四点:

1、分卷不同。

       乾隆十七年序刊本分为二卷。冬心先生自序称“予编缵续集上下卷成。”原书与原序一致。而乾隆三十八年本则不分卷。罗聘在序言中也称“忘食废事,厘为一卷”。二书明显不同,不知何故。

 

2、  署名不同。

乾隆十七年序刊本署名为“杭郡金吉金寿门著”,“古龢门人罗聘两峰编辑”。著者、编者分列。乾隆三十八年本署名仅有“门人扬州罗聘编”,而无任何金冬心著的字样。既然同为罗聘所编,二者何以如此不同,令人费解。

 

3、  行款不同。

乾隆十七年序刊本,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细黑口,左右双边,行款与《冬心先生自度曲》全同。

乾隆三十八年刊本的行款为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四周单边,其首叶为黑口,其馀均为白口。书口特点明显。

一经对比,二者行款区别显然。

4、篇目和文字不同。

得到乾隆三十八年刊本之后,遂将两书粗校一过,发现两书所收诗篇目不同、次序不同、文字不同之处颇多。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了。

由此得出一点体会,版本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须广收并储副本、异本,尽可能占有资料,以资校勘, 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信前人之书,并不可靠。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未完待续)


来源:文章来自《紫禁城》2009年09

注:经作者同意选载,文章未经作者审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