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孟宪钧 2018-05-30

       八、冬心先生杂著(嘉庆种榆仙馆本)


种榆仙馆本《冬心先生杂著》,传本亦极罕。《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丛书综录》均未著录。《中国古籍 善本书目》在子部艺术类加以著录,记得仅中国社科院文 学研究所、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数家有藏。文献中提及该书的一是清末魏锡曾在《西泠五布衣遗著》的按语中 说“冬心先生杂著六种,初刻罕觏,陈氏以《巾箱小品》苦于 翻阅(当即世行华韵轩本),重刻以广其传”。一是周作人先生在《书房一角》的《冬心先生画记》一文中曾有介绍,并评论说“陈曼生本序甚佳,字体与所刻《佛尔雅》相同,古朴可 喜,而価竹题记》多缺,似不及矣。”据此可知,种榆仙馆本是源出于乾隆间《巾箱小品》的。

       种榆仙馆本《冬心先生杂著》在清代版刻中的位置,虽 然远不如《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续集自序》、《冬心先生画竹题记》等声名显赫,但它也以版刻风格古朴、流传稀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2006年秋,我有幸得到一部嘉庆种榆仙 馆本《冬心先生杂著》。书衣上有题字两行,文为“金寿门杂著-册全”“陈曼生刊,甚难得。鉼(瓶)生记”。从字体落款 看,知是清末收藏大家翁同龢的墨迹,且书末还钤有翁氏后人翁斌孙的白文小印。书出于翁氏旧藏当毫无疑义。翁氏生 活在距今约一百年前的清代末年,当时已称“甚难得”,百年 之后的今天,古书日稀,则此书之难得更加显而易见。

《杂著》线装一册,为竹纸摹印,封面题隶书“冬心先生 杂著”六字,左侧行楷小字一行为“种榆仙馆校刻”。首有陈 鸿寿引言一篇,然后为“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序”、“冬心斋研铭序”。二序之后为“冬心先生杂著”目录。依次为:研铭(有 序)、画竹题记(有序)、画梅题记、画佛题记、自写真题记、画马题记。全书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黑口,左右双 边。成书尺寸为高18厘米、宽115厘米

       刊刻者陈鸿寿(17681822年),清乾嘉时代著名的书 法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别号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在书法篆刻方面。他的篆 刻远承秦汉,近绍丁(敬)黄(易),刀法纵肆,节奏鲜明,风 格豪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为“西泠八家”之一。他的书法功底深厚,精鉴赏,富收藏,酷爱摩崖碑版。所作草、隶、篆 皆精,其八分书尤简古超逸,独具特色。他多才多艺,能画 山水、花卉、兰竹。官江苏溧阳时,曾参与设计制造紫砂茶具,风行一时,称“曼生壶”,后世视为珍品。所作诗文有《种 榆仙馆诗钞》行世。《种榆仙馆诗钞》一为道光刊竹节栏本, 一为西泠印社聚珍本,二者皆不多见。

陈鸿寿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上距金冬心辞世仅五年。作为同乡后辈,他一定看到过不少冬心先生的书 画作品,听到过不少冬心先生的遗闻逸事。出于对这位同 乡前辈的崇敬之情,他刊刻了《冬心先生杂著》,这当然是 顺理成章的事情。

《杂著》前有被周作人先生称为“序甚佳”的陈鸿寿的“引言”一篇。“引言”曰:

       冬心先生以诗画名一世,皆于古人规模意象之外,别出 一奇,胜情高致,超超元著。殆所谓逸品者。于画尤其珍惜,每幅或題小诗,或著数语,风趣横生。总之无一凡近语。此 卷皆题画佛、画竹、画梅、画马、自画像赞及研铭。扬州旧有 刊本,已久不存。近有刻入《巾箱小品》中者,袖珍小字,苦于翻阅。今为重刻,以广其传。昔人尝谓人之精神不在正襟 危坐中,而时时流露于散发叙簪之际,好锻靖屐,亦可以见 前贤风流。先生往矣,零缣断素,得之者珍于拱壁。此虽小品,犹穆然想见其人于百年之间矣。同里后学陈鸿寿引。


《杂著》所收内容,与《巾箱小品》基本相同,唯编排顺 序有所不同。兹将二书目录分列如下:

《巾箱小品》

一、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有序)

二、冬心画梅题记

三、冬心画马题记

四、冬心画佛题记(有序)

五、冬心自写真题记

六、冬心斋研铭(有序)

《冬心先生杂著》

一、研铭(有序)

二、画竹题记(有序)

三、画梅题记

四、画佛题记

五、自写真题记

六、画马题记

二书不仅编排顺序不同,如果仔细校对,就会发现内容文字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仅以《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为 例,乾隆单行本与《巾箱小品》本皆收题记五十八则,而种 榆仙馆《杂著》本仅收题记二十六则。二者相差竞达三十二则之多。陈氏何以任意删落三十多则,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无怪乎光绪间魏锡曾批评道“陈氏以意删定,虽云重刻,盖 非旧观'如果不见种榆仙馆本原书,是很难理解魏氏评语的原委的。

值得注意的是《杂著》本《画竹题记》篇末有“金陵余纶仿宋录写”,“江氏鹤亭古梅庵藏版”双行题字。似乎《杂著》 本《画竹题记》源出于江氏古梅庵藏版之《画竹题记》。冬心 先生在《画竹题记》的《自序》中确实说过“秋雨兀坐,编次成集。江君鹤亭,见而叹赏不置,命慊人抄录付剞劂氏”的 话,但江氏本《画竹题记》究竟刻成与否,不得而知。我们现 在所能见到的,只是乾隆间金陵汤凤手写上版、杜尔儒刊刻的《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如果江氏古梅庵藏版的《画竹题 记》是《杂著》本的底本,那它在嘉庆时应该是存在的,《杂 著》编者陈鸿寿应该是见到过的。何以近二百年之后,此本却不见任何公私藏家著录呢?它到底是怎样一个版本,它 与现存最早的乾隆刻本《画竹题记》究竟有何异同?这又是 一个悬而待决的问题。

九、冬心先生题画记


《冬心先生题画记》,清同治间吴县(今苏州)潘氏桐西 书屋刻本。寒斋亦有所藏,其一书为原函旧装一册,书面 题“冬心先生题画记乙丑秋日求是斋题”。乙丑当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求是斋不知谁何。扉页为隶书二行“冬心 先生题画记”,下钤白文“济宁李济甄”印一方。背面书牌页隶书二行“同治壬申中冬潘氏桐西书屋锓版”。壬申为同治 十一年(1872年)。成书尺寸高29.1厘米、宽162厘米。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黑口,左右双边。书体为方体宋字,略瘦长,尚无晚清普通宋体字的匠气。全书收录冬心先生题画 记五种。依次为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有序)、冬心先生画梅 题记、冬心先生自序写真题记、冬心先生画佛题记(有序)、 冬心先生画马题记。编次与《巾箱小品》、《冬心先生杂著》 都不尽相同。

书后有王鸿朗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月的跋,详述友 人桐西屋主人潘椒坡刻书的缘起。王鸿朗字笈甫,浙江海宁九曾官四川通判,又游合肥李鸿章幕中。善画钟馗,与潘椒 坡相友善,潘曾为其刊所撰《钟馗画记》。潘椒坡(1828〜1893 年)原名介繁,字谷人,号椒坡,室名桐西书屋,因自署桐西 居士。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候选国子监学正学录,历署湖北咸宁、湖南临湘等地知县。著有《桐西书屋集》二卷,《诗 钞》、《文钞》各一卷。潘承弼(景郑)曾辑入《涉楼丛刊》中。 潘椒坡仰慕冬心先生的人品与画品,因而重刊《冬心先生题画记》。此书刊于同治中,距今不过百多年,刻印均非上佳, 难称善本。然而时至今日,传本也不多见了。尤为难得的是, 此书是藏书家所刻之书。椒坡曾祖潘奕隽(三松堂)、祖潘璞(须静斋)、父潘希甫、弟潘介祉皆清代吴县著名藏书家, 其子志万,字子俣,号硕庭、笏庵,亦能克继家学,以擅金 石、富藏书而有名于时。一家五代,世守藏书,实属不易。

幸运的是,2008年余又从沪上收得同治刊《冬心先生 题画记》一部,书后附潘椒坡撰《王笈甫先生画钟进士像题 记》一卷,书中钤有潘氏藏印多方,知为桐西书屋后人潘志万所藏。父刊子藏,流传有绪,似较前面一部更为难得,更 胜~.筹。

十、西泠五布衣遗著

《西泠五布衣遗著》,清同治、光绪间钱塘丁氏当归草 堂刊本。当归草堂为钱塘(今杭州)丁丙的斋号。丁丙,字嘉 鱼,别字松生,号松存。与兄丁申同为诸生。兄弟二人皆嗜藏书,为清末著名藏书家。与铁琴铜剑楼瞿氏、目目宋楼陆 氏、海源阁杨氏并称四大藏书家。兄弟二人历三十余年,聚 书八千多种,总数达二十万卷,计有宋元刻本二百多种,明刻精本、旧钞善本及稿本极多,藏书重乡邦文献,颇具地方特色。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浙江“文澜阁”藏《四库全书》,全 部散佚,丁氏兄弟极力搜访残帙,组织抄补,终于使“文澜阁”之书,十得七八,为保护古代文化典籍,做出重大贡献。 丁氏藏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售与江南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丁氏著有《八千卷楼书目》二十卷,是其藏书 总目。另有《善本书室藏书志》四十卷,是善本书目。另辑有多种乡邦文献,如《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著》、《西 泠五布衣遗著》等。


当归草堂本《西泠五布衣遗著》收录杭州籍五位布衣吴颖芳、丁敬、金农、魏之诱、奚冈的诗文集。

当归草堂本收录金冬心著作颇完备,计有:《冬心先生 集》四卷;《冬心先生续集》一卷;《冬心先生集拾遗》一卷; 《冬心先生三体诗》一卷;《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冬心先 生杂著》六卷,内收《研铭•自序》、《画竹题记•自序》、《画梅题记》、《画马题记》、《画佛题记•自序》、《自写真题记》、《冬 心先生随笔》一卷。共七种。所以称当归草堂本堪称金冬心著作最完备的本子。

当归草堂本《冬心先生集》四卷,系出自雍正十一年(1733年)扬州原刊本。卷四末亦有“雍正癸丑十月开雕于广 陵般若庵”,“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录写”字样。唯将写刻变为宋体方字,字体颇不美观耐看,雕版艺术水平与原刊 之差距不可以道里计。当归草堂本行款与雍正本《冬心先 生集》倒是相同,只是将左右双边改为四周双边,且书口下 方有“当归草堂”字样。

当归草堂本《冬心先生集》所收冬心先生小像两帧还是值得一说的。小像两帧,其一摹自雍正原刻本,亦题“冬 心先生四十七岁小像”,“广陵高翔写”,背面有刘仲益的像 赞。其二冬心先生像既无题字,又无像赞,仅在画面的右下角钤“任熊”小印一方。小像背题“文蔚里居时,尝影刊先生 诗集,工未竟而寇至,板毁于火,零残样本,携在行笥,其 前小像为任君渭长手辜,参用先生晚年自写真,视高本小异。今泉唐家竹舟、松生昆仲重刊先生诗竟,既属文蔚影摹 高本,因附摹任本于后,俾景仰先生者兼识中岁晚年风采 云”。款署“同治戊辰人日文蔚并记”。那么这位描摹冬心先生小像的丁文蔚是个什么人呢?按丁文蔚,字豹卿,号韵 琴,又号蓝叔,室名大碧山馆,浙江萧山人,曾任福建长乐 知县。此人工书善画,所作篆隶深得汉魏古拙之趣,所画花 卉秀逸古雅,有陈白阳、恽南田遗意。根据他的题记,他是受丁氏兄弟之托,描摹冬心先生小像,一摹本描自高翔,一摹本源自任熊,二摹本均出自丁氏之手,又交由福州著名 刻工吴玉田上版雕镌的。

当归草堂本《续集》首录冬心先生《自序》及丁敬序。后有魏锡曾的按语,当归草堂本书中还有多处魏氏按语,可 见当归草堂本当是魏氏编辑无疑〇魏锡曾,字稼孙,浙江仁 和(今杭州)人,室名非见斋、绩语堂等。贡生,曾官福建浦 南场盐大使。平生嗜金石,富藏书,刻苦力学,日事笔砚,辨订考证不倦。其所题跋校录之书,无不受到后人珍视。寒 斋藏有《郎官石柱御史台题名录》,即魏锡曾抄校本。由这 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来辑校冬心先生著作当然是最恰当 合适的人选,可见丁氏兄弟是颇为知人善任的。

当归草堂本《续集》一卷,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双边C行款既不同于乾隆十七年本,又不同于乾隆 三十八年。从当归草堂本《续集》照录罗聘的序言来看,可以断定当归草堂本《续集》源出于乾隆三十八年本。

当归草堂本《冬心先生三体诗》其源当出于乾隆原刊本。但二者行款不同,乾隆本行款为每半叶十行,每行十八 字,白口,左右双边。当归草堂本行款为每半叶十一行,每 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双边。《冬心先生三体诗》序是一篇佳文,前已备述。序后有刊刻者丁丙的题跋一则,跋云: “《翠螺阁遗集》有效先生三体之作,今妇亡已二十三载,余 复足蹇杜门,重雕是卷,以破寂寥,非敢有己传先生也。仍效集中体识之。同治甲戌,小雪节,丁丙”。跋后,有丁丙仿 冬心先生三体诗,不录〇

丁丙在题跋中提到的《翠螺阁遗集》即《翠螺阁诗词稿》。咸丰四年(1854年)钱塘丁氏延庆堂开雕。作者凌祉 媛字苗沅,钱塘(今杭州)人,为丁丙继室,通音律,能吟 咏,性情幽娴凝重。诗作清雅有才情,被时人誉为闺阁诗中的梅兰之品。《诗词稿》中颇有仿效冬心先生三体诗之 作。凌氏生前颇得丁丙的宠爱,丁丙重雕《冬心先生三体 诗》,禁不住触景生情,悼念亡妇之情溢于言表。《翠螺阁 诗词稿》刊刻精雅,传本亦不多见。近年上海曾拍卖一部咸丰原刊本《翠螺阁诗词稿》,乃施蛰存先生北山楼旧藏, 成交价格不菲。

丁丙诗后,有丁丙之侄丁立诚的跋语和丁立诚集《冬心先生三体诗》诗句所作的三体诗,不录。

     《冬心先生三体诗》除当归草堂本外,还有同治间顾氏小石山房本,其行款为每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黑口,左右双边。录此以备参考。

当归章堂本«冬心先生杂著»六卷(光绪戊寅冬镌) , «目录»后有编者魏锡曾的题跋:

 

右冬心先生杂著六种,初刻罕觀。陈氏(按指陈鸿寿种榆仙馆本)以《巾箱小品》苦于翻阅(当即世行华韵轩本) 重刻以广其传。今就两刻参校,《巾箱》本无《杂著》标目,首画竹題记、次画梅、画马、画佛,次自写真、次研铭.陈本 则总标《杂著》,研铭列画记前,画佛、自写真題记列画马 前,又缺画佛題记自序及画竹题记三十一条,其他篇段字句亦多歧出.按画佛題记自序云,予初画竹,继画江路野梅, 又画车骨利国马之大者,转而画诸佛。是先生画马实先于画 佛,陈本以意删定,虽云重刻,盖非旧观。今沿标题《杂著》之称,因存陈序,并首研铭,余悉依《巾箱》本,间改显然误字一二,俟求初刻正之。光绪戊寅九月里后学魏锡曾识 于津浦古雷乡。余为当归草堂校刊此种,旋得湖州凌子与霞 邗上来书云,冬心画记尚有吴门潘氏桐西书屋刻本。时剞劂垂成,道远不及借校,附记于此。锡曾。

 

当归草堂本《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审其内容与《巾箱 小品》本《画竹题记》完全相同,共收题记五十八则,是个足 本。而不是像种榆仙馆本《画竹题记》那样任意删节,内容不全。但当归草堂本《画竹题记》末也有“金陵余纶仿宋录写”,“江氏鹤亭古梅庵藏版”二行题字。不知是编者魏锡曾 确实亲自见过江氏鹤亭刊本《画竹题记》,还是照录种榆仙馆本《画竹题记》的题款,而并未见过江氏原刻本。

当归草堂本《画佛题记》也给我们透露了一个新的版 本消息。《画佛题记》有一则云“十五年前,曾为援鹑居士写 《金刚经》一卷,居士刻之枣木,精装千本。喜施天下名胜禅林,与伐那婆斯尊宿贝叶之书争光也。即外域遐方,荇朝 鲜、若日本、若暹罗、若流球、若安南诸国及小琼岛、大西洋,皆附海舶远行,散布之地,无+知中华有心出家庵粥饭 僧之柔翰矣”。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冬心先牛齊手写 一部《金刚经》,并且“刻之枣木,精装千本”,广泛流布于海内外。但二三百年来却未见刊本流传,公私诸家藏书目也 鲜见著录。原书则待于日后访求了。

      《冬心先生随笔》一卷,这也是当归草堂本所独有的。

 

      行款一如以上诸种,亦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双边。内容则是魏锡曾从友人丁文蔚处借得冬心先生墨迹,倩工上版,成《随笔》一卷。《随笔》的后附江涅、魏锡曾 二则题跋

冬心先生书,酵古方整,从汉人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著花,姿媚横出.此册随笔,记所见典籍字画,写作并精,人书俱老,足资考证,而有开益.尺璧易购,此无价已.蓝叔博学精賞鉴,影刊先生诗集,若将此卷附雕诗 后,吾知海内好古家且以后为憾也.庚申冬日长洲江湜记于东既寓斋.

萧山丁蓝叔文蔚尝得冬心先生客汉阳时书迹,属友某君别为摹本,予皆见之.此从摹本录出,頗有笔误.问真迹,云已寄里中矣.因稍加校正,取自序语,題曰《随笔》, 为当归革堂付闽工关玉柱(玉田弟)繕刊.中多可与诗集相证明者。光绪四年冬十月,里后学魏曾.

总之,当归草堂本辑印的冬心先肀著作虽然年代较晚,但它却是收录冬心箸作最完备、内容最丰富、校刊比较精审,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见到的一个本子。后世学者研究 冬心先生的思想和艺术人多要依赖这个版木。同时草堂本辑印的冬心著作也为我们研究、比较冬心著作的版 本,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资料。

 

       待访录《景申集》

      《景申集》是金冬心著作中最有名的诗*之一,是其早年的作品。前人多次提及,如《淸人別集丛•冬心先生集》 出版说明云“农诗先有《景中集》行,系鲍出资刊印, 所收皆怀人之作”。冬心先生在《续集序》中也提到“辛丑首春浪游扬州,谢秀才前羲拜衮之岁,驰誉江表,不可 —世。见予《景申集》雕本,槌发瘢曰:吾目光如炬,不轻让第一流,何来狂夫,夺吾赤帜? ”这里两点重要启示:其一,康熙辛丑即康熙六十年(1721年)冬心先时年三十四岁,初来扬州,已携《景申集》雕本。可见其时《景申 集》己刊印行世。其二,冬心先生初来扬州并非以书法绘画著称于世,而是以诗才名闻下的。但就是这么重要的部诗集,至今却未见公私藏家的任何著录人们不禁要问《景申集》究竟还存在于天壤之间吗?让我们期待着。


来源:文章来自《紫禁城》2009年11

注:经作者同意选载,文章未经作者审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