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研星榜样 | 王文梦:从“手工”到“成品”,她是用科研撬动“生命”的摆渡人

nefu gu 东林本研之声 2023-09-28

点滴星光,助力成长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学术科研之星、是志愿服务之星、是社会实践之星,或是创新创业之星,他们在各自领域拼搏努力、昂扬向上,影响并激励着身边人成长。欢迎优秀的你分享奋斗故事,展示青春风采,携手共同成长。

本期“林研星榜样”向大家分享的是来自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文梦,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王文梦,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已发表SCI论文10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两篇发表于影响因子大于10的高水平国际著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一区TOP,IF:19.16)和《BBA - Reviews on Cancer》(一区TOP,IF:11.41)。曾主持中央高校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在硕士和博士就读期间均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参加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的科普开放日活动,获得全国优秀奖,创作科普视频播放量超五千次。


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众所周知,肿瘤是全世界医学专家和科学家都致力于攻克的一个难题,而她正努力从机制研究中寻求新的癌症干预靶点,从而达到防范、防御、防治癌症的目的。2016年,王文梦进入了生命科学学院隋广超教授课题组,开启了她的科研生涯。在这里,她夯实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等基础知识,接触了许多前沿的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极大地激发了王文梦浓厚科研兴趣。强烈的兴趣、坚定的决心、自由的学习空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朋友,这些都促使王文梦快速地确定了努力方向。对一般人来说实验是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但王文梦却乐在其中。她把实验当作高级的“手工课”,当一个“成品”呈现在她眼前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满足感是无法形容的。


脚踏实地 潜心求学


生命科学是建立在无数失败之上的学科,同时也是需要稳扎稳打的学科。即使有了兴趣的支撑,在实验过程中依旧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由于研究方向比较新颖,很多实验技术和体系都还不够完善,王文梦开始了漫长的实验方法摸索与建立过程。“别人能做成功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她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尝试,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通过探索和更新实验条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实验体系。结合自身实验经验,对师弟师妹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一定要把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以及细节搞清楚,严格做好实验记录,反复查找资料,进而形成自己的实验体系”。生命科学不是实验室范围内的科学,而是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基于这一点,她意识到了与国内甚至国际其他实验室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加各类线下和线上的学术会议,及时关注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了解别人的卓越工作成果,不断审视自己的课题,在对比中吸取经验,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不断完善实验的目的。利用这些机会,她也收获了来自国内外各个大学实验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经常一起相互讨论和学习,这些交流和学习对推动实验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定理想 追逐不止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它不仅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还保护着我们的自然环境,并且和多种学科结合,引领着人类的未来。对于在生命科学领域奋斗着的王文梦来说,每天都要更新已有的知识,不断去追逐科学前沿。提起“辛苦”的科研生涯,王文梦说:“像《一个人的朝圣》中所说的,这世界上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一个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在任何阶段都非常重要,如果心里有向往的梦想,首先一定要明白自己达到什么水平或者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配得上心中的白月光,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坚实有力地靠近它,终会成为圆梦人!

校研究生会欢迎大家随时投稿,届时请将稿件发送至下方投稿邮箱,并注明学院-班级-姓名-手机号,稿件被征用者会有专属纪念品相送!

(纪念品示意图)

校正 | 夏呈涛
编辑 | 孙美琦
责编 | 王奇 王鑫泽
审核 | 宋天宇 刘洪良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