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拙见
现代人冲破了传统权威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并成为一个“个人”。
但他同时又变得孤立、无能为力,成为自己之外的目的的工具,与自我及他人疏离;不仅如此,这种状态伤害他的自我,削弱并吓坏了他,使他欣然臣服于新型的奴役。
——艾瑞克·弗洛姆《逃避自由》
拿了金狮奖,票房节节上升,豆瓣评分9分,《小丑》可谓奖项票房口碑三丰收。不知是否巧合,在这2019混沌元年,影片所呈现的社会状态与影片外世界各地的现实高度契合,也由此引发了更多关于影片以外的讨论声音。除去现实意义,便是小丑的魅力在与观众起着化学反应了。在蝙蝠侠系列电影中,杰克·尼科尔森、希斯·莱杰,两代小丑演员的殿堂级演绎,使小丑IP在漫画基础上积攒了更高的人气。入戏过深,英年早逝的希斯·莱杰,成就了2008年《黑暗骑士》的小丑。希斯·莱杰所饰演的小丑之光芒,甚至盖过其出演李安《断背山》的角色德尔玛,许多观众更是对于两个角色为同一演员饰演感到震惊。然而,珠玉在前,本次《小丑》中,挑大梁的杰昆·菲尼克斯还能重新演绎,抵达新高度。小丑痛苦的笑容,复杂的情绪,被杰昆·菲尼克斯出神入化地完美演绎了。
众人夸他演技过人,而笔者却想说,他也许在小丑身上看到了自己。由于童年父母误入邪教,在19岁亲眼目睹哥哥瑞凡倒在自己身旁死去,杰昆其实向来十分擅长演绎伤痕性角色,感染了演员,也感染了观众。杰昆·菲尼克斯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杰出的演员,却在23岁的年纪(1993年)去世。
瑞凡·菲尼克斯的死,不仅给弟弟杰昆·菲尼克斯带来巨大的伤痛,也影响了其好友基努·里维斯(《黑客帝国》主演)的人生观和生活状态。全球的观影反馈,似乎在向我们传递一个讯息:反派日渐被电影重视、去掉脸谱重新演绎,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故事展现的是一个更为真实、更接近普罗大众的残酷世界。看超级英雄电影,让我们脑补幻想,幻想自己一日从小人物一跃成大英雄;而《小丑》,却能发泄我们真切、痛苦、压抑已久的情绪。作为蝙蝠侠的迷妹,笔者为小丑动容。今日,放下蝙蝠侠,谈谈反派的故事。这是《越狱》里的大恶棍T-bag送给监狱新人的开场白。
案底令人发指、性取向别于常人、言行乖张、与常人格格不入、习性残忍。在Fox River监狱中,他是一个异类,是连其他作奸犯科者都不齿的“低级生物”。
但是,这个本该令人恨之入骨的角色,却人气节节飙升。因为,当你听了他的故事后,实在觉得他很可怜......自己的出生是家庭乱伦的结果,童年遭性侵,家庭和爱一直缺失。当走上犯罪的道路后,遇到了苏珊,打算重新做人,却被苏珊背叛了。“我本以为我可以获得救赎,我本以为我可以做一个更好的人,你们却把我扔回这里(监狱)。”而双面人,则是在十年前的《黑暗骑士》中就完美呈现了“如何从一个好人变成小丑”1.0版。
原本崇尚法制,相信民主的检察官哈维·丹特是哥谭市的正义骑士,通过司法体制把一个个罪犯抓进监狱。然而,在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的圈套下,他没救下自己的未婚妻瑞秋。
痛失爱人的他,此刻半脸被烧毁,也预示着他从哈维·丹特转变为双面人。意识到制度无法保护自己的爱人时,选择了抛硬币的方式,用私刑处理那些牵连其中的人。如何将一个好人变成小丑,前有《黑暗骑士》,后有《小丑》。
《小丑》,仿佛是《黑暗骑士》的前传,弥补了小丑空白的过往,而小丑,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名字——亚瑟。在事业上,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喜剧家;在家庭上,把母亲细心照顾;在社会上,有心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意外发现母亲在自己幼年时虐待过自己也因此造成自己的疾病,认父失败,发现自己是孤儿。
心理治疗因政府财政收缩被取消,加之长时间在社会上受欺负......“我本可以是好人,奈何这个社会待我不公”——亚瑟就这样一步一步成为小丑。在影片中,亚瑟说:“当你惹毛一个被社会遗弃、被当成垃圾、精神有毛病的边缘人会怎样?”
相似的经历,使他们成为反派。但不同的反派,价值取向却各有不同。
《蝙蝠侠:侠影之谜》中,拯救哥谭市,忍者大师选择的方式是毁掉然后重建......《电锯惊魂》系列中的幕后老大,患绝症的老爷爷,为了教育那些虚度光阴的家伙,他用“生命考验”给他们上课......《复仇者联盟》中的灭霸为了平衡宇宙资源的分配,人口减半,不过一声响指。《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版的小丑——作恶成功,哥谭黑帮给他一座金山(钱),他一把火烧得精光。《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彬彬有礼的精神病医生,却是一个食人狂魔,仿佛要为年幼被吃的妹妹讨回一个公道。
虽然在真实世界里,毁灭世界的几乎没有,但是,荧幕中的反派动机,却给我们展现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信念。当我们倒推回去,会发现忍者大师和小丑所处的哥谭市,有着令人绝望的贫富差距和极高的犯罪率;灭霸所处的是人口暴涨的漫威宇宙;少年汉尼拔,生活在人吃人的战争年代......
用虚无和混乱去让观众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秩序、法制、民主,电影的责任本身就是抛出问题。
我们在小丑身上看到自己,正是因为,现实生活里,有许多“小丑”。因童年目睹家人被杀而报仇的张扣扣、辱母案的于欢、因受舍友欺凌,痛杀四位舍友的马加爵、北大弑母案的吴谢宇、因从小被父亲长期严厉呵责、不想被骂而杀人灭口的药家鑫......在日剧《非自然死亡》中,有一段台词:“我们对你不幸的出身毫无兴趣。”但笔者认为,成为反派/罪犯之前的故事,虽然不能作为为犯罪开脱的理由,但读懂它们却是世界向好的重要前提。
看到悲剧发生了,除了惩罚,还应该去追问,悲剧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毕竟除了上文提到的例子,还有许多人,正在沦为小丑。尝试去听听他们的故事,或许我们能从他们的过往里,获得一点反思。当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了空壳,反派的故事反而更有价值,让我们去重视生活和世界中还亟待改善的地方。不论世界多么不如意,正如《小丑》的Ending,永远向着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