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才女613分考入清华:哈佛研究证实,父母常做这件小事,能提升孩子智商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暖暖妈爱分享 Author 暖暖妈

这件小事

其实没那么简单

来源 | 暖暖妈爱分享

(ID:nnmafx)


1

19年高考出分了,从前天晚上,微博上一个人的高考成绩就高居热搜榜:《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复旦附中2019届10班的武亦姝高考成绩为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入选清华理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专业。微博上,该话题的浏览人数已超5亿。



文理双全、才貌并重,让人不禁好奇,这样优秀的孩子究竟是如何养成的?


很多网友了解后关注点可能在她父母的背景:出生于上海长宁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


但深入了解后发现:智商,果然是多种因素的混合物,绝不仅仅是遗传,后天发力任一一个引爆点,都会看到人生大有不同。


比如父母和孩子的聊天频率和内容。上小学后的武亦姝,已经爱上了全家人一起读书绘画、交流心得的温情氛围。


夜幕降临,在柔和的灯光下,一家三口都沉浸于各自的人文世界,读到欢喜处,就一起聊一聊。“哈哈哈,孙悟空好搞笑啊……”“怎么好笑呢,说来听听!”爸爸一脸期待地问,以此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小亦姝向父母复述书中的有趣情节时,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概括和表达。一家人也经常玩角色扮演,而且会改编结局。



我们都知道要和孩子多交流,但父母和孩子聊天这一行为,从科学角度来说,对孩子发展到底有多大影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些有意思的研究。


2

婴儿期到6岁

对话频率都是关键因素


1、婴儿期


日本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名刚刚出生2-9天的婴儿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4天,平均妊娠时间为38.9周,所有的婴儿都很健康,听力也属正常。


研究人员在每个婴儿的大脑前额两侧均贴上了红外光谱传感器,来测量流向婴儿大脑前部的血液供氧量。


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听到母亲的声音时,大脑前部区域里的供氧量更大,神经系统变得更加活跃。


所以和婴儿期的宝宝对话交流,一种看似“自言自语”的对话,必要且十分重要。



朋友生孩子前,是个看起来挺高冷的人,从没想到等她有了孩子以后,竟成了一个“话痨”。


去她家,看到她给宝宝换尿布时,嘴里念念有词地跟宝宝说:“宝宝,我现在给你换尿布哦”,孩子稍稍拱起屁股,她就拖着孩子的屁股说:“我看到你弓起屁股啦,你也想换尿布是不是呀。”


宝宝听到后总是咿呀咿呀地回应着,想必是听进去妈妈说的话了吧。



2、9个月-3岁时期


美国堪萨斯大学儿童心理学家贝蒂·哈特(Betty Hart)和托德·里斯利(Todd Risley)做个一项研究:


挑选了42组家庭,其中处于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13个、处于中等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10个、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13个、处于贫困水平地位的家庭6个。


研究团队持续3年关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从9个月到3岁的成长状况,数据表明,虽然家长们竭尽全力想把孩子教育好的初心相同,但在每个家庭中的表现大相径庭,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差异是: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有的家庭花了至少4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对话,有的家庭仅花了20分钟。

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数量差异也很大,有的家庭每小时给孩子的回应有250次之多,有些不到50次。


这种每天的差距日积月累,到孩子3岁的时候,孩子之间的语言鸿沟足足有3000万个词汇。



可见:即使孩子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建立积极的语言环境,孩子的表现并不会比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好。



所以在我家孩子大一些,可以坐起来的时候,我会拿着书,指着各种动物或者水果跟她说英语单词,一遍一遍重复,比如:

—What's this?

—It's an apple.


我家孩子在一岁两个月刚会说话的时候,她会对我说的英文句式有反应,比如我故意拿着有苹果的书说“It's a banana”,她就会摇头,小手去找香蕉的图案。



3、4-6岁时期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共同组织了一个新项目,他们以波士顿地区30多名4~6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孩子们听故事的同时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并且回顾孩子与父母在家中互动的录音。


他们发现:


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无论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都证明了这一点;


谈话较少的富裕儿童,语言能力和大脑反应较差,而且比贫困儿童的结果差;而贫困儿童在谈话更多的情况下,大脑反应同样好。


并且,大脑活跃程度与儿童听到多少词汇无关,而与会话轮流次数强烈相关。


经历过更多对话交流的儿童在听故事时,布洛卡区(大脑中参与语言生成和语言处理的部分)会更加活跃,在之后的标准化测试中也取得了更好的分数。



以上3项理论研究,都分别佐证了同一个事实:父母和孩子对话越多,越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发展。


3

“3T原则”让父母

不错过育儿有效期


既然对话越多越有利于智力发展,那我们做父母的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亲子对话,让养育变得高效、让孩子越来越聪明呢?


哈特和里斯利的团队提出了著名的3T原则: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lk turns),我回过头来看我和孩子的交流,发现无意中实践了这3个原则的要求,今天和大家来具体分享下。


1、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是3T原则中最细微的一条。它要求父母密切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会全程all in,她或许只对某个细节感兴趣,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及时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点。


我家孩子小时候就对乐高很感兴趣,那些大颗粒的不同颜色的乐高,就是学习英语非常好的途径之一。


每次我们在一起搭乐高的时候,我都会有意识地去告诉她他们颜色如何用英语来表达,重复了几次,她自己就会说了。



2、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就是上述研究里提到的:增加对话频率。


从孩子出生开始,只要她醒着,我就会跟她聊天:“你看起来好开心啊!你是不是喜欢这个小海马呀?你喜欢小海马陪着你睡觉,对不对?”


这些在大人听来没用的絮叨,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好的词汇输入过程。等到她有说话意识的时候,很快就会说“睡觉”“饿”“吃奶”这些简单的词语了。


等她大些,我每次出差回来都会和她聊:“你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儿要跟我分享么?”,她就开始回想最近发生的事情,组织语言向我描述,期间还要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养育人该做孩子的脚手架”,在语言发展上,父母也要做好孩子的脚手架,让孩子逐渐触及越来越大的语言世界。



3、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时不时重复孩子的话,温和地打断,然后提出疑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再鼓励她继续讲下去。


暑假就要到了,孩子少不了要写日记,知乎网友周筠启发孩子的过程就很赞。


孩子说不知道日记写什么,妈妈就引导他:“昨天我们不是一起去看了画展吗?”可孩子觉得画展一点都不好看,妈妈就顺势引导:“哦?说说看哪些让你觉得不好?”

孩子对于写日记还处在一种抵触状态,所以回答:“我也说不上来。”这时候妈妈的回答很赞,她没有把对话终结在这里,而是补充道:“昨天的画展一共展出了9位画家的作品,这9位的作品你全部都不喜欢吗?”

这时候孩子慢慢开始打开了话匣:“2号厅有一幅印象还比较深刻,觉得它像我在一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哦?那是哪部电影呢?”……


你看,对话是不是就慢慢展开了呢?


亲子对话,千万不能一句就结束,而应像打网球一样,有来有回,直到有天你不再是发球、而是等着接球的一方……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能聊的话越来越少,打的电话也越来越短。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说: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错过了有效期,再怎么努力也难有效。


而亲子对话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最日常也最紧密的联结,希望我们都能在有效期内,让亲子对话逐渐变得高兴、高频、高效。





其实,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拼的的确是起跑线,而孩子最初的起跑线,就在父母的语言里。


最好的教育,是看父母付出多少时间跟孩子进行亲密的沟通。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开花结果。


分享文章,与更多的父母们共勉。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暖暖妈,北大硕士毕业,中科院儿童教育心理学博士班在读。教育类畅销书《高效能养育》作者,当当“影响力作家榜”上榜作家,2017年儿童教育行业风云人物,全国著名亲子阅读推广人。创立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ID:nnmafx),为0~12岁孩子的妈妈们传递靠谱、有温度的育儿知识和品质生活的概念,聚集了超过200W的家庭关注。   


亲宝宝长期招募原创作者,征集优质情感育儿文。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投稿」查看详细规则。


自从微信改版之后,

你是不是经常找不到我们了,

按照下面的提示

把亲宝宝育儿“设为星标”吧

再也不会错过精彩文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