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男孩最好的教育:小时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

男孩派 亲宝宝育儿 2021-09-01

适度严管,小时候舍得“扎针”

长大后,孩子才能“吃糖”

文 | Gloria

来源 | 男孩派

(ID:boy666dj)


1

昨天,邻居家的爸爸,和初三的儿子打起来了。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壮得像头牛,爸爸被他推得东倒西歪,无奈之下,妈妈慌里慌张报警。


等警察拉开父子俩,孩子激动得又哭又叫:“你先打我的......”


一问原因,竟是孩子不服父母管教惹的祸。


父母听说儿子最近和女同学走得近,担心他早恋影响学习。


吃饭时,动之以情的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和妈妈顶嘴,还恶劣的摔了碗。


爸爸气得不行,扬手就教训他,谁曾想,这一次,孩子还手了,打得爸爸措手不及。


妈妈呜呜哭:“我这是养了个什么东西,供他吃供他喝,还供出个祖宗来。”


管教孩子,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镜子》是中国第一部深度揭露家庭关系的纪录片,其中有位妈妈,和儿子关系特别糟,她说:“孩子,你已经很久没有叫我妈妈了.....”


为人父母,有时候真挺委屈。


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才严加管教,可拼尽了全力,孩子反馈的却是更多的叛逆和反抗。


父母给出的是爱,为何收获的是孩子的恨?


其实,是因为父母管错了时间。


《管教的勇气》里有句话: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是,小时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


最怕小时候没管教,长大后翅膀硬了,想管却管不住。



2

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


同事就遇到这样的困扰。


小时候不舍得管教孩子,现在,他们一家已经拿十岁的儿子没办法了。


前几天,孩子闹着要买一千多元的遥控飞机,她拒绝:“刚给你买过一个,怎么又要买。”


孩子立马就摊到地上撒泼打滚,同事气得不行,打了孩子屁股,谁曾想,孩子嚎哭起来:“救命啊,快帮我报警啊,有人殴打未成年了。”


直到飞机在手,孩子才罢休。


现在,他们家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生怕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更怕孩子威胁他们。


如今,别说管教孩子,身为父母,反而被孩子拿捏得死死的。



研究调查发现:


5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主要出于行为定向(害怕惩罚)以及身份定向(对方是大人的身份)的考虑;


10-13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则主要从知识定向的角度来出发(对方是不是大人已经不重要了,以理服人最重要)。


换句话说,孩子越小越好管,是因为怕被罚;越大越难管,是因为打死也不认输。


所以,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越早给孩子制定规则,孩子越容易养成好习惯。


很多父母常觉得孩子小,不忍心不满足孩子愿望,更不舍得孩子哭闹。


但真正的爱,犹如蒙台梭利所说:


“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样,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有位早教专家传授过不让孩子沉迷电视的技巧:


“首先,当然是家长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其次,给孩子立规矩,越早越好。”


专家说,他儿子二岁多第一次看电视时,他就立规矩:“只能看三集动画片”。


孩子当然不愿意,他就强行关掉电视。孩子自然大哭。


奶奶心疼孙子:“哭得我都心痛了,由着他多看一会有什么关系。”


专家不管,就是温柔坚定的要求孩子执行规则。


也就哭了两三回,孩子接受了规则,到现在,每次看电视,看完三集就自觉关掉。


因为心疼孩子,就由着孩子任性,关系真的很大。


今天,由着他,三岁的孩子会知道,只要我哭,你就会多让我看电视;


明天,由着他,五岁的孩子就知道,只要我闹,你就会给我买玩具;


十岁,孩子离家出走;十五岁,孩子或许就敢用自杀来威胁父母!


年龄越大,孩子就越敢试探父母底线,直到开始蔑视父母的管教。


父母没有边界的爱,对孩子来说是最放纵的伤。


父母没有规则的给予,对孩子来说是最可怕的害。



3

孩子12岁后

父母要学会先示弱再引导


公安大学心理学李玫瑾教授说:


“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所以,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小时候斗勇,大了要斗智。”


如果孩子没有在幼时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等大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再遇上青春期强烈的自尊意识,别说打不得骂不得,孩子愿意与父母聊天,就不错了。


所以,教育大孩子,父母要斗智,先示弱再引导。



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曾有个混世魔王儿子,成绩差,一天到晚惹祸。


被孩子折腾的束手无策的黑幼龙,开始学习卡内基沟通学,才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一回,孩子在卖场偷了双手套,处理完后,黑幼龙问儿子,为什么偷东西?


孩子说:“好奇,我同学也会在卖场拿小东西,都没有被发现,我也想试试看。”


黑幼龙继续问:“这次你好奇的教训大不大?”


孩子点点头。


黑幼龙蹲下来说:“你是做错了一件事,但这并不代表你是坏孩子,我小时候比你还浑,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改。”


之后,黑幼龙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


后来,这个“小偷”成为了医学博士,现在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副院长。


他给父母写信:


“虽然我小时候做过那么多坏事,但你们一直爱我,而且对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个善良,有才华,且充满巨大潜力的好人。


你们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我也从未放弃过自己。”



在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来说,比起唠叨和打骂,父母这样做更能进入孩子的心:


1、示弱拉近关系,父母小时候也做错过;


2、接纳并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


3、给予孩子持之以恒的爱与信任。


这一点也得到了科学验证,心理学研究表示: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


孩子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家长的情绪,其次取决于家长的行为,最后才是家长的语言。


可见,孩子12岁以后,再用父母“权威”来管教孩子往往适得其反。


示弱,理解,信任,才有机会把正确的观念潜移默化引导给孩子。



4

好的教育:

小时候给他扎针,长大后给他翅膀


撰写《爱在左,管教在右》的育儿专家金韵蓉,对儿子就是:幼时严格管教,长大给他翅膀。


孩子小时,她信奉“当下管教”。


有一回,她儿子在餐桌上乱扔青菜,爸爸马上把孩子带出去“管教”20分钟才回桌。


孩子大后,她提倡退一步做引导。


她在儿子十几岁时把他送到国外寄宿学校,15岁那年放假回来,孩子和妈妈说:“我亲过6个女孩。”


金老师回忆:“我当时吓得差点从凳子上摔下来。”


但她选择母子深情对谈,最后问:“你知道亲过以后就不能继续再做什么了吧?”


儿子回:“放心,我知道,我又不是傻瓜,老师说了,我们现在还小,还不能负责任呢。”


很多父母会质疑金老师的管教方式,竟然如此放任孩子?


金老师却表示:“我们选择了一种让自己寂寞,却放手让孩子成长的方式来爱他,而他,也因为心里满载父母的爱和信任,展翅高飞,成为今天如此优秀的年轻人。”


事实上,从小被严格管教过的孩子;长大后也值得父母“放任”引导。


从小未被管教过的孩子;长大后的管教之路只会困难重重,亲子关系愈发艰难。




实践证明,小时候放任不管,大了想方设法地管;不管是从孩子的心理成长角度,还是教育角度,都是非常错误且适得其反的。


教育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人父母一定要谨记:爱他,就要舍得幼时严加管教,该扎的针早早扎;爱他,就要在长大时给他翅膀,引导他自由飞翔。


分享文章,与更多父母共勉。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 即可查看文章


- 推荐好物 -
成长必备 好而不贵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