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最爱的大儿子,优秀又懂事,自杀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二孩妈妈进化论 Author 昱子

父母要接纳孩子的不同

文 | 昱子

来源 | 二孩妈妈进化论

(ID:woyaoshengertai)


最近看了一部来自台湾的电影《阳光普照》。

这部电影获得了2019年度的金马奖。
它讲述了一个二胎家庭的故事,哥哥优秀懂事,弟弟玩世不恭,这两个莲花并蒂却截然不同的灵魂,给了父母最大的考验——考验耐心,考验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1

一碗水端不平

驾校教练老陈有两个儿子,但他只承认自己有一个儿子——大儿子阿豪。

阿豪是个好学生,成绩优秀、性格温和,总是照顾人的那一个,大家都喜欢阿豪,他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二儿子阿和则是扶不上墙的阿斗。
相比哥哥的高大帅气,弟弟矮小猥琐,他总是驮着背猫着腰,走到哪里都像一个缩起来的死魂灵,阿和过着小混混的边缘生活,打架斗殴是常事,学习成绩就别提了。

显而易见,父母会喜欢谁。
有一天,阿和闯下大祸,他和烂账朋友砍了人,被送上了少年庭。
在庭上,父亲老陈漠然地对法官说:希望你们把我儿子关到老,关到死。
阿和锒铛入狱,阿豪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但有一晚,阿豪收拾好所有的行装,叠好衣服、删掉手机讯息,从窗边一跃而下,自杀了。
一夜之间,这个家只剩下了一个儿子——个他们不想要的儿子。

毫无疑问,这是个家庭悲剧。但何以获得金马奖呢?
有影评人就说,这部电影不仅拍摄手法娴熟,更反映了台湾社会的普遍弊端。
阿和阿豪的家庭并不是个案,完美的阿豪看似光鲜亮丽,却背负了两份期望,一份属于他自己,一份源自弟弟,父母对孩子本就寄予了超越自我的期望,再加上身边还有个不成器的,期望就更加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
阿豪不能够失败,父母不能接受一个孩子都不成器。
阿豪不可以有阴影,他走上了完美主义的绝路,考医学院失败后,他用死亡将自己封印在最好的年华。

至于阿和,为了逃避哥哥的光芒,他不知不觉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条哥哥根本不会出现的道路。
兄弟俩人生殊途,却都在逃避着一件事:生命中的阴影。
这就是这部电影被命名为《阳光普照》的原因, 人们都希望孩子生活在满满的阳光下,但总忘记一个简单的道理:
迎着阳光站立的人,背后就是阴影。

2

阳光与阴影

日本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在《致泷子的信》中写道:
“由于有黑暗,才有光。

而且正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才真正感到光明的可贵。

世界上并不是充满了幸福,正因为一面有不幸,才在另一面有幸运。”

在二胎家庭中,尤其如此。

前段时间我见到一位朋友,她家两个孩子就是这样的AB面。
老大成功优秀,从小就不让大人操心,一路开挂考上了顶尖学府,顺风顺水过上了理想的人生。
老二呢?
则让父母伤透了脑筋。老大有的,她就没有。
老大成绩优秀,老二作业懒得动笔;老大积极自律,老二起不来床;老大自驱力十足,老二迷茫困惑,频频出入于心理咨询室。
后来,等老二也长大成年,她告诉父母:“我哥给我的压力太大了!”
阳光背后,总是阴影。
但阴影并非必然,有时也是人造。
2014年,台湾作家吴晓乐推出了处女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记述了她在做家教期间见识的九个家庭故事。
同名剧集剧照

九个故事中,多数是二胎家庭。
这些二胎家庭互不相识,但却呈现出了类似的状态,那就是当一个孩子不如另一个时,父母所做的不是接受,而是拼命努力将两个孩子拉平到同一水准线。
在父母看来,这才是“公平”,可公平越多,悲剧却越甚……
我摘录了其中的两个故事:

3

我恨姐姐
纪太太家有姐弟俩。
姐姐是学霸,弟弟却是学渣。
弟弟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打篮球,他希望可以上体校,但妈妈坚决不许,因为姐弟俩的叔叔经营着一家成功的律所,叔叔膝下无子,如果弟弟可以考上法学院,成为律师,那就很可能继承叔叔的律所。
为了弟弟走上这条康庄大道,母亲殚精竭虑。
有一天,她打电话给家教,要求调换上课的时间。
那天弟弟正好有球赛,妈妈希望上课的时间正好替代球赛,这样弟弟就能老老实实学习,而不是与他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厮混在球场。
孩子上了课,可态度十分消极。
他趴在书桌上,不听家教讲解。
妈妈走进屋来教训儿子,儿子却猛地站起来,瞪着母亲:“我要打球!”
“不可能,你要准备考试!”妈妈一口回绝,顺道举出了姐姐的例子,要弟弟像姐姐那样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弟弟爆发了!
他冲着母亲大吼:
“开口、闭口都是姐姐,如果你那么爱姐姐,当初干吗生我?是我拜托你把我生下来的吗?

我跟我朋友说,我有个疯子妈妈,自以为找了个家教,就可以把我变成第二个姐姐。

我恨你,我恨姐姐,对,我就是永远没办法跟姐姐一样聪明,你醒醒吧,你就是生了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儿子!”

说完,孩子一把推开母亲,夺门而出!
同名剧集剧照

4

妹妹的叛逃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姐姐的自述。
她有一个妹妹。
姐姐考上了名校,妹妹却草草退学。
从小,姐姐就出类拔萃,她们的母亲不假思索地认为,妹妹只要比照姐姐的方式,一定也可以成为成功的小孩,甚至更好!
但姐妹俩,无论是外表还是个性,都有天壤之别。
妹妹活泼、好动,姐姐内向、文静。
姐姐可以忍受整个下午蹲在书桌前只为解出一道数学题。
妹妹却太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可能是一朵奇形怪状的云、窗外的鸟鸣或是刺耳的喇叭声;你把笔交给她,她不会用来算数学、写单词,她会送给你一张画。
“我擅长逻辑,我妹则专注在事物的美感上。”
好几次,母亲出了作业,妹妹不愿意写,索性翻抄答案,在母亲识破妹妹的敷衍时,妹妹会展现出诡异的倔强,不惜捏造出一个比一个天马行空的借口。
妹妹的躲闪强化了母亲的怒气,母亲把她打得死去活来,她哭得很惨。
可是,下一次,她依然翻抄答案,母亲依然把她打得鼻青脸肿……
母亲对妹妹彻底地失望!
后来,尽管妹妹的成绩并不差,但她放弃了读书,性格偏激且愤世嫉俗。
姐姐说:“母亲确实是爱着我和妹妹的。只是她不知道该怎么爱我们——这两个出自她,但又和她不同的生命。”
同名剧集剧照

5

为何要比较

没有人怀疑这些父母爱着自己的孩子。
不允许孩子出去打球的妈妈,为了孩子的脊椎健康,不惜购买上万元的床垫;
对妹妹大打出手的母亲,读遍了亲子教育的书籍,收集关于教育的报摘,决意要成为一位开明的母亲……

但她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却是子女离心,相互憎恶。
为什么?
作者吴晓乐提到了她做的一个小调查:
“在我接触过的六七十位学生当中,我问了至少一半人一个问题:最讨厌大人对你做哪些事情?”

“结果令我十分意外,纵然这些学生的性别、个性、在家中的排行、父母的社会经济背景、居住环境等均不相同,他们的回答倒是有一致之处:

比较吧,最讨厌父母拿我跟别人比较了!有的学生说得更详细一点:如果比较的对象是手足,就更讨厌了。

因为你必须跟你的手足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怎么躲也躲不掉!”


对于父母,比较子女的用意恐怕是几重:
1、“见贤则思齐”,成人将比较视作对孩子的鼓励。
2、“知耻而后勇”,通过比较让孩子羞耻,羞耻能鞭策进步。
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你连读书都读不好,今后比谁能比过?如今不比,今后也要比,建立竞争意识,不还得从娃娃抓起!
大人的用意往往是好的,可为什么却落下了如此多的埋怨呢?
美国心理学家Beverly Engel在著作《It Wasn't Your Fault 这不是你的错》中写到:很多人不解精神问题为何往往要追溯到童年?
因为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儿童的感情细腻而丰富,他们的理智还不够强大,主要的驱动力就是情绪。
对于成年人来讲,一点小小的情感创伤当然不算什么,大人有辨识能力,能分辨对方说的话到底是什么用意,但小孩就不太行。
他们总是容易轻信,当接受了太多的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这些就变成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今后再想纠正,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就是为什么大人自以为是的比较,孩子却深恶痛绝!
大人将比较视作进步的阶梯,孩子却感到羞辱与藐视。
大人将比较视作客观的鼓舞,但孩子收到的却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讯息——你不够好。
大人常以为比较能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但孩子却被巨大情绪裹挟着,他知道他被期待成为一个学习好、功课佳、天生自律的好孩子,但也感受到:
否则,就不值得被爱。

6

为何不比较

难怪,美国教育家John Holt早就说过:
“用成人的方式去理解小孩,总是徒劳无益!”
父母“为你好”的结果常是:父母总等着孩子说感谢,孩子却总等着父母说抱歉。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难道不比比皆是?
有时,我们比的是远处的人,那些传说的牛娃,那些离你十万八千里但借由网络仿佛就活在你身边的成功孩子;
有时,我们比的是近处的人,同年级的孩子、隔壁班的学霸;
还有时,我们比的是自己的孩子,哥哥调皮,妹妹乖巧;姐姐厉害,妹妹不行;哥哥太傻,弟弟很精……别人家的孩子不够,亲生的骨肉来凑。
20%的优秀孩子在比较中封神,那剩下的80%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难道你愿意早早就将亲生骨肉置于这样的残忍吗?

所以,别比。
不比的理由很简单:
  • 为了孩子。

太关注竞争,会损害竞争力。

过早强调孩子之间的竞争,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消化的情绪压力,损害他们长期的竞争力!
成人世界的竞争,最终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但在此之前,父母有义务保护每一个孩子,使之拥有自信、自主的内心。
  • 为了父母。

那些被比较着长大的孩子,更可能成为爱比较孩子的父母。那些被现实社会压得喘不过气的父母,更容易将竞争的压力传导到孩子之间。
如果父母能看到自己热衷于比较的内在动机,他们就会帮助自己成长,换一种方式对待自己和孩子。
  • 为了正常。

这个世界本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
如果世界只有一种花,那就不知姹紫嫣红。
如果世界只有一种美,那就失去五光十色。
如果世界只有一种好小孩,那他在阳光普照的天气里,还是会寂寞……

当你对子女的比较变得焦虑,请问问自己:
你到底在比什么?比哪个孩子更值得爱吗?比哪个孩子的存在更有价值吗?还是谁比谁更能讨好你的期待?不要比较你的孩子,那只会徒劳无益!
“互不尊重的兄弟,最终会变成外人。”
不尊重差异的父母,最终也会让子女变成外人。


娘生九子,子子不同。孩子的出现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支持。
允许孩子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吧,尊重个体间的差异,然后去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凭什么要求孩子追求极致呢?
分享文章,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如他所愿”地长大。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 即可查看文章


- 推荐好物 -
成长必备 好而不贵

来源:二孩妈妈进化论(ID:woyaoshengertai),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作者昱子,一位话筒前的新闻人,一个曾经的高考状元,还是一个顽皮男孩与一个乖乖女儿的“臭妈妈”。愿和您一起看世界,说人话,聊真事。


最近有不少宝妈问:为什么没有及时看到新的推文?由于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赞」或「在看」、没有把我们设为「星标」,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不想错过精彩推文,看完文章记得
点「赞」「在看」,把「亲宝宝育儿」设为「星标」,这样我们每天就可以准时见面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