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静雯和5岁女儿“戳心互动”引热议!网友:她居然这么会带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凯叔育儿 Author 凯叔育儿

重要的是“支持”和陪伴文 | 谭小笔来源 | 凯叔育儿(ID:yuerjinhualun)
 最近,一则贾静雯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引导大女儿咘咘唱歌的视频翻红。


视频中,正在上早教课的咘咘因为害羞,迟迟不肯与妈妈在大家面前合唱。

无论贾静雯怎么鼓励,她看起来依然很紧张。


面对咘咘的多次拒绝,贾静雯没有一丝不耐烦或生气。

看到孩子的不情愿,她意识到了是孩子有些怕生。

于是,她换了一首平时咘咘非常爱唱的歌。
还把咘咘代入到歌词里,并再次耐心地抱着她唱起来。

一边唱,一边用温柔的眼神以示鼓励。

等她唱到一半,咘咘开始放松下来,终于开口了,慢慢地还手舞足蹈起来。
一首唱完,母女俩开心击掌。
贾静雯大声鼓励:咘咘好棒哟!
看到这个片段,评论区网友开始羡慕起来:
如果曾经害羞慢热的自己能被父母这样温柔耐心以待,该多好啊!
这个互动细节也引出了一个成长话题,如果孩子害羞、怕生,父母要怎么做呢?
慢热是特点,不是缺点

很多妈妈会在群里或论坛上问:我家孩子内向,怎样才能让孩子外向一点?
小时候,老师的评语也时常会写:该生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
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中,怕生、害羞、慢热、内向这些词似乎都自带贬义。
只要孩子与这些字眼沾边,似乎就有性格缺陷,是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前阵子,一个新闻上了热搜。
一位爸爸因为觉得自己儿子的性格太过内向、胆小,便把他一个人留在火车站,以此“练胆子”。
结果孩子崩溃了,放声大哭。
最后民警出动,才把家长找过来接孩子。
我想问,这家长的心得有多大,才会用这种方式练胆?
难道不会给孩子留下更大的心理阴影吗?

所以,孩子内向或者慢热,真的是缺点吗?
其实,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早提出了著名的“气质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他根据孩童对新环境的适应速度,以及对新刺激的“探究—退缩”反应程度研究,将孩子分为了三类:
易照养儿童、难照养儿童和慢热儿童。
也就是说,慢热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而非缺点。

绘本界的著名作品《奶奶的红披风》,讲述了一个害羞怕生的男孩如何在亲人的帮助下,勇敢步入外界的故事。
小男孩去城市里看望奶奶,可是他被城市里充满噪音的环境和拥挤可怕的人群吓到了。
临睡前,奶奶给了男孩一个吻,并保证明天给他展示这座城市有多好。

奶奶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给小男孩织了一件“神奇的红披风”,男孩披上了红披风,跟着奶奶在城市里游玩了一天。
这个富有“魔力”的披风让小男孩渐渐勇敢起来。
因为勇敢的探索,他渐渐发现城市里的景色、声音、气息是美好的。
他明白了,这一切不是自己所想象的这么让人害怕。
其实,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在新环境中都会出现不安、恐惧、抗拒等情绪。

而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更是如此了。
当一个孩子在毫无抵御力量的情况下,能得到大人的理解和鼓励,是让他们更勇敢地接触外界的基础。

“妈妈,慢热是我在保护自己”

其实每个孩子在新环境的不同适应节奏,无非都是一种天生的“气质”。
心理学家罗杰姆·凯根发现,大脑中掌管着回避反应的杏仁核,影响着个体截然不同的气质。

对于慢热害羞、抑制的儿童来说,新异刺激很容易激活杏仁核及其大脑皮层的联结和交感神经系统,使个体在面临威胁时生理上做好行动准备。
换句话说,慢热是孩子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
很多妈妈可能都有类似经历:
  • 小月龄的时候,一个会跳会叫的鸭子,能把宝宝吓哭;
  • 去公园或者游乐场,其他小朋友都在挥汗如雨,自家宝贝却用力握住自己的手,每往前一步都要确认自己是否还在;
  • 经常去户外玩,见过的人也不少,但每次有陌生人来家里,孩子依旧紧张躲在自己身边,仔细观察;
  • 遇到不常见的朋友打招呼,害羞地扭过头。

不难看出,慢热的孩子更警惕、更敏感。
小时候,这种慢热表现被称为“怕生”;长大后,又被贴上“内向”的标签。

根据心理学家的追踪研究显示,只有20%-30%的婴儿长大之后仍然保持他们的气质风格。

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儿童的气质变得不再那么极端。
这意味着,虽然遗传因素定义了个体气质的“出厂设置”,但后天的教养方式,以及环境对气质持续性有更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说明,“慢热”可能只是阶段性的。
多数人眼中的“内向”,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倾向,并非极端人格。
而且,偏内向型人格也只是一种特征,不存在好坏。

2016年,有位女孩在TED演讲上大声宣告:
别再劝我外向了,当内向者是件很棒的事。

她分享了一组数据,50%的美国人是内向者。
而这些内向者中出现了像爱因斯坦、迈克尔·乔丹、埃尔顿·约翰、奥黛丽赫本等等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演讲的最后,她引用苏珊·凯恩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的原话:
“The secret of life is to put yourself in the right lightening生活的秘诀就是让自己处于正确的光线下

For some, it's a broadway spotlight
有些人需要百老汇的聚光灯

fo r others, lamplit desk
而有些人只需要一张被照亮的桌子”


玛蒂·兰妮则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更直接地揭示:
内向者处理外部刺激的神经回路比外向者更多更密更长,而且对多巴胺感受非常敏感。
这决定了内向者和外向者比起来,更乐于自省、容易专注、愿意打破常规、不随波逐流。

也就是说,无论孩子是慢热或是活泼,内向或是外向,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每种性格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不存在真正的好和坏。
什么样的养育方式
能“良好匹配”慢热孩子?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宝宝,儿童心理学家还提出了“良好匹配模型”,意思是:
创建一种最适合儿童气质类型的教养环境,帮助儿童形成更具适应的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敏感的养育”,即对孩子做出迅速、一致、恰当的反应,温柔细心地环抱他们,以一种放松、灵活的方式来交流,更能让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达到匹配。
如果家有慢热宝宝,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认真观察,了解并接纳孩子的独特气质
贾静雯在采访中说:
咘咘不是一个外向型爱表现的孩子。
有时候她不拒绝做的事并不代表真的不愿意,而是需要多点时间做好准备。
她对孩子天性和特质有着很细腻的解,也养成了相对应的养育方式,接纳女儿的状态和反应。


有些大人总喜欢给孩子贴各种各样的标签:怕生就是胆小,有情绪就说是爱哭鬼。

可越是如此,孩子便越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得越来越怕生。
其实,真正的接纳意味着与孩子共情。
而这个前提是真正的“看到”他,看到他真正的害和怕。
作为孩子的父母,先担当起那个读懂他的角色,如此才不会让培养和引导走向相反的方向。
2、每次进行新探索之前,先给孩子做好“心理预热”
每年幼儿园开学前,各式各样哭天喊地的视频都会登上热搜。
让人觉得又好笑又心疼。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入园,也是妈妈群里永远有共鸣的话题。
如果孩子爱看书,可以先带他读读关于“幼儿园趣味生活”的绘本,这样能放低警戒,激发好奇。
也可以带孩子提前实地考察幼儿园,带他到处转悠,熟悉环境。

也可以亲身示范。
比如:我带女儿去游乐场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我会先进到游乐场里边,带着她爬滑梯:“要不要跟妈妈一起玩吗?一起呀…”
当她逐渐适应了之后,我会慢慢地退出她的游戏,让她自己去玩。
也会时不时的鼓励她:“好棒呀…”“要不要再去玩玩那个呀…”
父母亲身示范可以给孩子一个接触陌生事物的缓冲期,也会给孩子一个印象:
每次在新环境里,妈妈都能进去,是安全且愉悦的,那我肯定也没问题。

下一次接触类似陌生环境的时候,她则会更快消除抵触情绪,更快速地融入。

3、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慢慢一起向前
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养育》中写道:
“轻推”非常适合那些不敢尝试新事物,容易逃跑或者被情绪淹没的孩子。
它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害怕和犹豫。
面对陌生环境,孩子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是一种正常反应。
从陌生害怕到熟悉放松,每个孩子都有其特定的节奏。
尊重孩子的成长,做孩子的陪伴者,才是父母要不断学习的内容。
家长学着和孩子一起慢慢来,每一步都一起向前,允许暂停甚至后退。
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孩子终究会生长出属于他自己的力量。
生不就是这样吗?
走走停停,带着开放体验的心,跟孩子一起探索世界,重要的是“支持”和“陪伴”。



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忍不住给他贴标签,甚至会焦虑孩子的性格,其实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好的,而我们的接纳和理解才是最好的爱。
何况,内向和外向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无论哪种,只要适合,就是最好的活法。
不妨借助孩子的特长,在他们喜欢的领域里,鼓励和引导他们。觉得轩妈说的有道理吗?我们留言区聊聊吧~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 即可查看文章

- 推荐好物 -
成长必备 好而不贵
本文转载于凯叔育儿(ID: yuerjinhualun),专注0-6岁宝宝科学养育。


最近有不少宝妈问:为什么没有及时看到新的推文?由于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赞」或「在看」、没有把我们设为「星标」,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不想错过精彩推文,看完文章记得
点「赞」「在看」,把「亲宝宝育儿」设为「星标」,这样我们每天就可以准时见面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