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开始说谎了!不用紧张,这是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点击蓝字关注👉 亲宝宝育儿 2021-09-01


孩子说谎了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文 | 轩轩妈

本文由亲宝宝育儿原创首发

 

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被逗得不行。


4、5岁的小姐姐大声哭个不停,一旁的弟弟忙上前去询问:“怎么了,怎么了?”


姐姐抽泣着说:“刚才舅舅拿杯弄姐姐。”


弟弟一听,立马就怒了,要去替姐姐伸张正义:“你说什么,我去打他。”


结果是,弟弟站起身来,冲着舅舅的方向“嗷~”了一嗓子,就立马闪人,跑回来了。


紧接着,弟弟对姐姐说:“好了好了,不哭了,打过他了。”


这招果然管用,小姐姐立马不哭了。


孩子世界里的小谎言,让人忍俊不禁又心头一暖。



但有些时候,孩子的说谎就没那么可爱了。


昨天,我下班回到家,就看见窗台边一盆花倒在地上,花盆里的土撒在外面,还明显被拨拉了几下。


我问轩轩:“这是谁弄的啊?”


轩轩眼睛都没眨的告诉我:“爸爸弄的。”


我转头问老公:“是你弄的吗?”“不是——”,老公甩回给我一句话。


我盯着轩轩看,小树又说:“是凡凡来弄的。”


我又求证了一番,自然印证了还是谎话,这时轩轩才承认:“是我不小心,我不是故意弄的。”


好嘛,小孩子说起谎来还面不改色的。



孩子说谎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前些天,在育儿群里,一位妈妈提问:“孩子才3岁多就说谎了,我需要纠正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一位妈妈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越早纠正越好,要不然越来越放肆。”

很多时候,我们把说谎定义为品德问题,还常常把它和另一个品德问题的孪生兄弟“偷东西”相提并论。

“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

我们生怕孩子的说谎行为也是如此,从小不纠正,长大后就会谎话连篇,失去真诚,成为大的德行问题。

事情是否果真如此呢?

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系教授李康和他的团队,用了20年时间研究孩子说谎这件事,并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

孩子说谎的早与晚,与孩子的性格、道德观念、家庭教育方式通通没有关系。

李康教授研究发现:“孩子在2岁时,30%会说谎;3岁时,50%会说谎;4岁时,80%以上会说谎;再往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谎。”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孩子早说谎还是晚说谎呢?

答案让人震惊:“越早说谎的孩子,情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强。”

因为说谎的前提是了解对方的心理和情绪,所以情商很重要。

另一方面,说谎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姿态和语言内容,所以一定要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当我们发现两三岁的宝宝竟然开始说谎时,大可不必紧张,这正是孩子的能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我们可以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说谎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说谎不需要进行引导。

这需要我们首先对孩子的谎言进行区分。

先从“无意识”的谎言说起。

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中,0-6岁的幼儿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点,他们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幼儿相比成人常常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他们常常把自己想象的、渴望的事情,当做真实发生的事情。

对于这种谎言,我们无需忧心,反而可以和孩子一起“说谎”。


轩轩经常会告诉我,他做了一个梦。

这些梦的内容常常很夸张,有时候是她变成消防员去扑灭了一场大火,有时候是她一个人吃了8个苹果……

关键是,这些梦她一天能做好几个,也经常是我提到了一个场景,她就说起做了一个类似的梦。

还有时候,轩轩会告诉我:“我看到了有小朋友掉井盖里了”或者“小朋友被坏人抱走了。”

这些当然都不是事实,而是在我告诉她:“不要靠近井盖”,或者“在外面要跟紧妈妈”之后,他自己进行的想象。

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谎言”,是混淆了想象与现实的表现。

我们更好地回应,是配合孩子一起“说谎”。积极地回应孩子:“是吗?那后来呢?原来是这样!”

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也引导孩子把想象力扩展得更加丰富具体。


真正让我们担心的,是“有意识的”谎言。

这种谎言通常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使孩子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此时,谎言成为了一种“捷径”,才对孩子产生诱惑力,容易导致以后重复出现。

至于如何避免小孩子经常说谎,李康教授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结果发现:

“打骂会使孩子的说谎水平越来越高。讲道理也完全没用,白费口舌。给孩子讲《狼来了》和《匹诺曹》的故事,同样没用。”

那么,纠正孩子的说谎,就不能单从表面现象着手,而必须找到诱使孩子说谎的深层次原因。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意识的谎言,一般基于三种成因:

1、错误的榜样示范和强化

一般来说,是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不经意间的“说谎”,被孩子模仿了。

比如:在乘车或者吃自助餐时,谎报孩子的身高。或者是用谎话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就被妖怪抓走。”

或者是向孩子做出承诺,却没有做到,也会被孩子视作谎言并逐渐开始模仿。

2、逃避惩罚的目的

当孩子明知道做错了事,即将接受惩罚,感到恐惧时,他们会倾向于说谎。


3、试图维持好的自我形象

还有一些情况,是坦白现实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比如不承认一些不够好的作品是自己做的,谎称在幼儿园里获得了表扬等等。


基于以上三种成因,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1、建立“诚实”的家庭环境

胡可曾经在综艺节目中谈到,安吉曾经问她:“妈妈你能不能不要去工作?”

胡可告诉安吉:

“妈妈去工作是因为妈妈答应了别人要去工作,跟别人有个约定,所以跟别人约定好了的事情,就要完成自己的诺言。

比如说我答应你去游乐场,那我就会实现自己的诺言,妈妈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完成。”

“诚实”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真实的环境中,谎言自然也没有了生根之处。

2、以“承担”,代替“惩罚”

当孩子做错了事,如果我们需要“惩罚”孩子,那么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关联”。

也就是说,孩子获得的惩罚,一定要与错误的行为本身有关系,因此更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善后”。

用“承担”代替“惩罚”,比如孩子打翻了花盆,就让他自己收拾好;孩子弄湿了地面,就让他自己拖干净……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明白了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也在承担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信心和责任感。


3、“过度表扬”与“过度贬低”同样不可取

父母经常贬低孩子,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会激发孩子的逆反行为,孩子容易为了证明自己而说谎。

而另一种值得警惕的情形是,父母的“过度表扬”也容易诱导孩子说谎。

如果表扬被滥用,孩子很容易因为一次不完美的表现而说谎,或者谎称自己做了哪些厉害的事。

比如谎称自己会算数,夸大自己的能力等等,或者搞砸了事情,却不肯承认。

对于幼儿来说,“说谎”有着特定的积极意义,是孩子情商和认知发展的必经之路。

即使是孩子有意识的说谎,我们也无需把说谎定义为“道德问题”严防死守。

规避了说谎的“诱发因素”,孩子自然会在一个“说谎阶段”度过之后,更乐于进行真诚地表达。

毕竟,“说谎”和“圆谎”实在太累了,而说真话,才是人类的本能。



面对孩子的“谎言”,不要一概而论全都是不好的,需要我们仔细辨认,慢慢去引导。
童言无忌,有时候孩子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言还是蛮可爱的。
你家孩子第一次说谎是什么时候呢?你是怎么处理的,留言区聊聊吧!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 即可查看文章


- 亲宝宝今日福利 -


女王节专享神经酰胺修护套装

限时福利价89元

  姐妹们,今天来亲宝宝直播间女王节活动最后1天小书包限时返场,实付满699送
安瓶、玫瑰纯露、睡眠面膜
限时秒杀29元起
二裂酵母、烟酰胺美白补水护肤套盒
低至3折,不入后悔1年
来直播间,参与抽奖送好礼哦!感兴趣可以来我们亲宝宝直播间玩哦↓↓↓
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分享最新鲜的权威育儿知识、婚姻家庭感悟,科学育儿路上,陪千万父母一起成长。本文由亲宝宝育儿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申请授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