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付费”是一场大忽悠?

2017-11-28 经济参考报



点击上方↑↑↑“经济参考报”关注我


近日,一档叫做《咪蒙教你月薪5万》的付费音频节目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将知识付费再次带入到公众的视野之中。


图片来源网络


这档付费音频节目之所以引起巨大争议,正是因为咪蒙公司在其品牌发布会上向公众承诺表示:“3年后你的薪水涨幅没有超过50%,课程费用将全额退款。”


正如咪蒙公众号此前引起热议的《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等文章一样,此次咪蒙进军知识付费市场的关注度依然居高不下。然而,很多网友表达的却是质疑之声。



就在咪蒙付费音频引起巨大舆论热议的前几天,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某音频app上的付费节目《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用户数突破了20万大关,标志着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拥有20万学生的经济学超级大课堂。同时,他的照片还出现在了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上。


图片来源网络


同咪蒙付费音频节目带来的巨大争议不同,社会舆论对于薛兆丰的这档音频经济学专栏多了很多祝福,甚至一度引发“知识分子价值”的大讨论。



无论是此次备受质疑的咪蒙,还是做出现象级产品的薛兆丰,不可否认,知识付费已经越发受到公众的关注。爆款,现象级的知识付费产品层出不穷,动辄十几万的订阅量,几千万的投资数字更是亮晃晃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事实上,从去年起,知识付费就开始成为专业人士口中的风口,也曾一度引爆行业井喷,但却在今年下半年渐渐进入安静平稳时期。此次咪蒙和薛兆丰引来的热点关注,无疑让人思考,知识付费的爆款时代是卷土重来,还是真的来了?


“爆款”知识付费:大V,营销Or内容为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知识技能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者约3亿人。而这个数字在2017年还有明显的增加。


“知识付费”,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知识也可以转换成产品或者服务,并且还能收获商业价值。2014年,腾讯率先上线腾讯课堂,拉开了国内知识付费的序幕;2015年,微信、简书陆续上线打赏功能;2016年,各大宣称知识付费平台纷纷出现,积累了成千上万客户,2016年成为“知识付费元年”。



知识付费基本集中在四大领域中,包括教育亲子、文化阅读、财经创业和健康养生。在2016年,知识付费产业崛起元年中,几乎每月都会有知识付费平台或者产品走红。2017年初也延续了前一年的火热,各类爆款频出。


正如薛兆丰教授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经济专栏让很多人咋舌一般,很多人也都在追问,凭什么,它们就能成爆款?


大V,KOL,网红:自带流量的“名字”


让我们首先来解释下标题中三个名称的意思:大V,众所周知,那些在平台上拥有着金光闪闪V的标志,经过个人认证有众多粉丝的人;KOL,营销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某行业或领域的权威人士;网红,不多说,互联网上的红人。


这三个名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当一个人的名称前加上了这样的前缀,那就表示,他将自带流量。这当然是成为一个爆款知识付费产品的充分条件。


王思聪

图片来源网络


以知识问答付费平台为例,一般专家的问答价格有的只在10元到30元之间,但是却有人在分答上,愿意花3000元问备受网友关注的王思聪一个八卦问题,甚至在微博上,问答价格上限达到一万元。再如今年7月,坐拥千万粉丝的Papi酱成功成为“不设限青年研究所”首席洞察官。某个层面来说,知识付费平台也是人气的角逐场。


包装营销:知识的“忽悠”


当知识成为产品,包装促销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爆款”理论正如畅销书销售的逻辑一般。



根据喜马拉雅FM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喜马拉雅的付费营收占比已超50%。但事实上,截止目前为止,喜马拉雅FM的付费产品的比重其实很小,仅为3%。这不得不说要归功于其在包装促销上下的工作。


比如,喜马拉雅去年推出的123知识狂欢节、66会员日,直追阿里双11起步时的销售额。其推出的知识网红孵化体系更是起到了夺人眼球的效果。这同样适用于罗振宇以“品控”著称的app路线和知乎live的“七天退款机制”。


付费内容:“成”者为王


根据数据显示,北大教师薛兆丰通过在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上开设的课堂,半年时间就获得了17万订户,以订阅价199元计算,价值超过3000万元。面对这3000万的天价数字,没有人“羡慕嫉妒恨”,反之,则有很多网民称这是知识内容的胜利。



这无异于肯定了知识的力量以及公众对于专业优质内容的追求。而随着知识付费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知识内容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十月,“豆瓣时间”推出的《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受到众多网友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线上课程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争议与赞赏齐飞的知识付费时代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种对知识的解读。“爆款”或许可以概括产品的商业价值,但却不能成为评定知识的唯一标准。知识付费时代的火爆,真的就是知识火了吗?



今年10月底,有篇标题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传遍朋友圈。文章剑指知识付费不具有实质内容。我们暂且不论文章内容偏激与否,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知识付费背后的知识焦虑。


争议:停更、“智商税”、内容担忧


今年8月,罗永浩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发出了停更信称,严重低估了该专栏的工作量。今年9月,仅存在两个月的分答社区付费栏目“不设限青年研究所”停更,而此前这个项目属于网络名人papi酱。停更背后,是运营方对生产内容难度的严重低估。


今年8月末,Papi酱的分答社区也宣布停更


除此之外,知识付费究竟是学了知识还是学了“信息”也一直备受人们热议。如果不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那么快捷学习是否只是收了场“智商税”呢。甚至有很多用户表示,听完后只是储备了一些故事和段子,感觉离学习真正的知识还差很远。


赞赏:为进入全民知识时代打call


当经历了2016年的产业元年,2017年初的爆款迭出,以及2017年下半年的折戟时期,如今,随着薛兆丰和咪蒙的热点关注,知识付费时代以更高调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不得不说,知识付费产业还处在不断探索和补充的阶段。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知识付费行业各平台的努力。例如知乎9月份上线的“私家课”,以小密圈(知识星球)为首的圈子付费产品等都成为新的知识付费形式。而从内容方面,精细化、专业化多形式的音视频内容也越来越多。



曾有网友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现在有一天知识付费平台上最活跃、最受欢迎的是陈寅恪、朱自清这样的大师,那么该是怎样一个情景呢?


其实,无论现实如何,知识付费时代的的到来都表示当下全民对知识力量的关注和追求。我们同样期待着这样一个全民知识时代的到来。




来源丨中国之声(ID:zgzs001)



近 期 热 点

➤ 连降27个月!这些城市住宅需要加快补库存!

➤ papi酱想把自己的网名注册成商标,结果尴尬了…

 中国工程院公布最新增选院士名单!比尔·盖茨当选外籍院士

➤ 缺乏资质、公私混乱、盲目扩张……教育培训机构“跑路”后爆出这些乱象!

➤ 新规 | 你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谁能查?怎么查?国土部征求你意见

➤ ofo否认与滴滴决裂,但朱啸虎称与摩拜两家合并才是最好选择!

➤ 薪50万!企业砸钱哄抢,这个专业的应届生火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