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读】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点击上方↑↑↑“经济参考报”关注我


来源:插座学院(ID : chazuomba)


1

大多数饭局

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杭州90后创业者,创业第三年拿到融资3000万以后,开始飘飘然,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曝光,一下子成了圈内的名人。


于是,各种饭局邀约像雪花一样飘来,相关和不相关的聚会都会邀请他,几乎每天都有。



为了配合自己接受媒体采访,整个公司的人都在配合他演戏。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白天闲聊,晚上聚餐,夜里朋友圈,搞得自己很忙很忙的样子。


而实际上是何等浪费时间,要命的是我竟乐此不疲……


不出所料,一年下来,公司差点没了。


他后来反省说:


“装逼那年,公司亏损2000万,一地鸡毛。”


科幻作家史特金,曾提出过一个定律: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剩下的10%才有意义。


听起来似乎有些绝对,但仔细想想,的确是这么回事。


读书或者交友,包括兴趣爱好,都是在精不在多。


社交也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需要那么多饭局。


圈外创始人孙圈圈在做咨询时有个习惯,除了向高管了解公司的情况,还喜欢观察员工们的工作状态。


有一次,她发现一家公司HR部门的员工,不仅一起上下班、一起逛街、一起吃饭,连上厕所都要手拉手一起。


团队成员看起来其乐融融,但公司业绩却很一般,人员效率比行业老大低了一大截。


她说:


很多管理者都喜欢搞团建,认为这是促进团队协作的良药。


但实际上,一个理智而成熟的人才,会懂得如何高效地沟通与合作,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


根本不需要先通过团建让大家玩在一起,把关系弄好,再因为团队成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好了,所以就更加配合工作。


这一点,深以为然。


我们不否认团建的意义,但相对而言,管理者想要提升业绩,光靠几次团建和饭局还远远不够。


2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友善

却喜欢独来独往?


知乎上曾有个提问: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友善,却喜欢独来独往?


我给这个回答点了赞:“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曾经有个同事岚姐,就是这样的存在。


公司季度会议上,岚姐拿过好几次“最佳员工奖”,是市场部的骨干员工,但为人却非常低调,总是独来独往。


每次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她从不参与,似乎显得不那么合群。



但朋友圈里,却能看到她的另一面:


读书的感悟,一个人的旅行,养猫的趣事……


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人很难和工作中独来独往的她对号入座。


有一次公司团建,我和岚姐分到同一个房间。


本以为岚姐话少,我两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但没想到,我们从化妆品聊到历史人物,从旅游聊到读书,天马行空地聊了好久,竟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聊天中,我渐渐意识到,岚姐并非我们所认为的不合群和有距离感,仅仅是因为格外喜欢一个人独处罢了。


有人曾说,人最重要的三种能力,其中之一就是“独处能力”。


因为独处的时光,是一个人自我增值的最佳时机。


前几天大学同学群里,几个活跃的同学们聊起近况,纷纷吐槽自己的工作,唯独二海,反其道而行之,告诉我们自己有多喜欢现在的工作。


这一说,群里就炸了,大家都怀疑这还是不是他本人。


作为当年的学渣,毕业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换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知道我经常写职场文,就来找我聊天。


还记得当时他问我,突然发现自己对设计感兴趣,想做UI设计师,但设计行业又有门槛,应该怎么办。


当时我的回答也很简单:


那就学一些入门知识,先投简历进一家小公司学一阵,有机会了再去大一点的公司。


没想到,他还真的放弃了原来下班后打游戏的时间,用这段独处的时间自学了很多设计相关的知识,然后进了西安当地一家小公司,从实习生开始做起。


就这样,二海在小公司做了8个月,加上下班后的自学,趁着今年金三银四,跳到了一家更好的公司,薪资也翻了倍。


不是他亲口告诉我,我还真难以置信。


原来利用好独处的时间,能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对我自己而言,我成长最快的时间,也和一个人来北京工作后的独处密不可分。


正是这段独处的时光,让我有了更多深入阅读和思考的机会,从而渐渐明确自己的方向。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常常为了合群而放弃自己内心真正的意图,去参加一些所谓的社交活动。


但其实,只有当你有了独处的能力,丰富自己的内心,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才能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社交。


因为人脉也好,社交也好,其核心都是价值的交换。


如果你对他人没有价值却一味追求社交,到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社交,只是和对方吃了一顿饭,交换了一张名片,加了一个微信好友罢了。


3

低质量的社交

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自媒体人粥左罗,曾讲过自己的一段往事:


整个2017年,他基本是零社交:


从来没有出去跟同行朋友探讨过,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行业饭局,也没有公开在行业峰会上露过面。


整整一年,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就为了做一件事:


把自己前2年积累下来的写爆文、做公众号的经验整理出来,做成课程。


结果,课程火了,成了全网最火的新媒体课。


他说:


“我很感谢自己不知道自己还有点名气,甚至轻度不自信的那一年,因为那整个一年,我非常平静,非常安心地在做自己的事,磨练自己的手艺,不浮躁不自恋,就是日复一日地干活。”


独处是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1、做一些能让生活变好的小事


有个同事小鱼,被我们一致认为是全公司最会生活的人。


每到周末,她都有几件例行公事必须做:


打扫房间,清理出不需要的物品,来一次断舍离;



给自己泡一壶茶,选一本想看的书,一下午专注读书;


养一些花花草草,定期让花草晒太阳;


养一只猫,给猫洗澡,拍一些好看的照片传到抖音……


她说,恰恰是这些小事,让她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更能一个人静下心来做一些事。


知乎大V采铜讲过一个“价值半衰期理论”,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评估:


一是这件事情在当下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即「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即「收益半衰期」。



做一些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小事,就是一个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选择。


可能当下你会觉得这些小事可做可不做,但只要坚持下去,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些小事能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小确幸。


2、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自媒体人李小墨,当记者时是个名副其实的“社交狂人”。


当她带着自己的作家梦想,四处请教别人时,得到的回复却让她很失望:


你不适合写作,只能写写官样文章;


对不起,我们关注的是成名的作者……


她静下心来,抛弃了这些无效社交,开始坐在书桌前读书和写作。


她规定自己每读完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半年后,真的有编辑找上门来,问她是否有出书的意愿。


独处时的阅读和写作,让她摒弃了那些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终完成了出书的梦想。


我的老板,有一次和我们聊天,也说到自己从前读书的事。


创业之前,他每天下班后都去附近的咖啡馆看2小时书,日复一日,就这样积累了很多互联网和商业的常识。


正是那几年下班后坚持阅读带来的启发,让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如果你不知道独处时应该做什么,那就去阅读吧。


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或者对自己有用的书,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慢慢改变。


作家连岳说:


独处技能,是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


人在创造的时候,大段时间的独处就是必须的。


没有独处能力的人,在现在,尤其是未来,可能就会被淘汰掉。


当然,我们从不否定社交的作用。


只是相对低质量的社交而言,高质量的独处,更能让你成长。


希望你,少一些低质量的社交,多一些高质量的独处。



来源:插座学院(ID:chazuomba)

作者:春天

编辑:王皓然

监制:王小波


近 期 热 点

➤  整治传销,国家出手!这8座城市被点名,没有北海

➤  这个国家房价连跌6个月!“中国大妈”却不愿出手了,原因是…

➤  中方关于美方拟升级关税措施的声明

➤  全国水质最好和最差的30座城市,权威发布终于来了!

➤  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存钱?存款超3万的白领仅3成!你呢?

➤  炒房团被赶走,这个国家房价暴跌,跌得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  【深•读】王阳明: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好的本钱


欲了解《经济参考报》更多精彩文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经济参考报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