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减少工作群,为何有人不领情: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须量、质并举

宋常青 马莎 经济参考报 2021-08-05


随着中央加强对指尖形式主义的整治,多地陆续对微信工作群等线上办公平台进行集中排查清理。一些临时群、僵尸群被解散,一些必要的工作群整合,大大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

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干部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高度赞同,但对将微信工作群“解散了之”、单纯压缩数量并不十分认同。

1


人多了,如何发言伤透脑筋。


西北某地级市扶贫办副主任是一名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交接工作后还未到岗就已经被拉入微信工作群。虽然群数量比预想的少,但群成员却非常多,“省、市、县的领导全在群里”。

这名干部说,因为是新人,加上各级领导都在,所以每一条消息自己都要认真考虑好久才回复,当时还在交接工作,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同事们肯定也觉得为素未谋面的新同事绞尽脑汁编发欢迎词是负担。”她表示,群内的“欢迎仪式”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天的时间才彻底结束。

2


内容多了,“爬楼”找“干货”费时费力。


一名西北县级扶贫办干部表示,从2020年起,当地陆续开展微信工作群整治活动,他手机里的工作群数量直线下降。“群少了之后,又有了新问题,整合过后的工作群内容更丰富了,发布的消息更多了。”这名干部说,下乡是他日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有时下乡途中信号不好,群内的消息不能及时看到。他怕错过重要信息,就要下班后“爬楼”找“干货”。


“工作群整合过后也就两三个,但每个群发布的内容一天有时能达到几百条。半天爬不完,临时有信息需要回复,回完再往前找,手都能翻抽筋。”他说。

3


群主压力大了,创建、解散忙得不可开交。


一名县级宣传部工作人员因为经常要和不同领域的人实时对接,成了多个工作群的群主。他说:“建群容易解散难,拉人容易踢人难。”

“我负责外宣工作,一些临时活动建群沟通更方便,但没有养成及时解散群聊的习惯,后来换了手机或者微信出了故障再次登录时,就找不到以前的群了。”这名干部表示,自己按照上级要求,解散一些临时群时,花了不少时间,“先找到群,再解散它,‘找’这一步特别麻烦”。

“以前同事工作有调动,本人不退群,我会私聊后将其移出群聊。但现在每个群的成员构成复杂,人数又多,不改备注又勤换头像的成员让我特别为难。”这名干部说,尤其是遇到领导调动,作为群主不敢将其移出群聊,只能重新建群,一个个邀请,再把原来的群解散,耗功夫、费心思。

多名基层干部表示,微信工作群整治开展以来,多群消息轰炸的现象明显改善,但如何高效利用微信群便利服务工作仍存在难点。

要继续严控固定工作群的数量,临时群聊的管理需做到“随用随建、及时解散”,但其数量限制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有干部表示,一些地方明确限定工作群的数量不能超过多少个,人为增加了用好工作群的压力,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微信只是一种网络社交工具,之所以出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究其根本还是线下形式主义,一刀切式的“建群匆匆、退群也匆匆”的整治方式容易背离初衷。

受访基层干部认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要重视量的控制,更要抓质的提升。下一步整治重点应放在工作群发布内容规范和“群规群矩”建立上。多讲“干货”,少说废话,让工作群更加有序,最大化发挥社交平台辅助和服务工作的功能。


来源: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


监制:陈东

编辑:王皓然


近期热门视频



近 期 热 点

➤  放假通知!

➤  “神医”张文荣被免职

➤  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需要这么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