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踪:“移动的雕塑”是谁?他们做了啥?


 

主播君的话

一组“移动的雕塑”照片刷屏网络感动无数网友,他们逆风而行的身影让人泪目。那么,他们都是谁?


风雪中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行。1月6日,大连突降大雪,疫情之下,风雪之中,一组“移动的雕塑”照片刷屏网络感动无数网友,照片中这群身着防护服,在漫天风雪中推着一辆辆满载物资的三轮车,逆风而行的身影让人泪目。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是由17位平均年龄19岁的大学生组成的。


他们是谁?


大连海洋大学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指导老师、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海鹏给出了答案,当天照片中被拍摄下来的是11名学生志愿者,是大连海大最真实的“90后”“00后”,也是网友们关心的“移动的雕塑”里的真身!

他们是:

魏显赫、林咨同、李宗余、段博珩、李潇阳、潘勇金、 吕杰、向宇、冯兴龙、平涛、陈渤林、刘荣烨、张书豪、庹连科、刘金鑫、王立伟、刘久增。


2020年12月21日,为应对疫情,学校封闭校园,学生在宿舍隔离,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资均由教职工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统一配送。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的17名热血青年第一时间自发组建成立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迅速投入抗疫工作,与大学生公寓的志愿者老师一道,服务于全校同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月6号,大连普降大雪,学生公寓前的道路坡陡湿滑,抗疫突击队队员们用三轮车装满物资,送到每一个学生宿舍。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海鹏介绍,照片拍摄当天,雪下得特别大,他跟突击队成员一起给学生配发物资,当时就在坡路,因为平常是用小推车来推的,但是当天因为物资比较多,就借用了物业的三轮车到坡处,实在也是推不动,于是所有人就自发一起加油,一起往前推。


队员李宗余是那辆三轮车的驾驶员。他说,当时三轮车本身很轻,但货物很重,车轮一直在打滑,所以只能靠队员们一起将车推上去。


据介绍,突击队成员每天早晨5:30准时起床,一直工作忙到深夜,每天微信运动2万余步,为公寓5109名师生配送12219份餐食,10余天来累计卸运物资10余吨。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学生李潇阳认为,这是十几天来正常的工作,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无论天气多么恶劣,都要保障学生的一日三餐,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看到他做的事情,爸爸给他发了一句“受苦了,爹挺你”。这是一位父亲对一个孩子满心的心疼和骄傲。



青年抗疫突击队队长魏显赫回忆,由于雪太大,当时的路非常滑,加之运送的物资太重,他们只能用大车一次性推上去。由于坡中间有减速带格外滑,很多同学在那摔倒,但大家都第一时间爬起来继续推,没有一个人放弃。


“既然选择了做志愿者,就一定会坚持下去,一定要干好。”魏显赫说。



队员林咨同表示,“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如果放弃了,学生就吃不上热乎的饭,看到每个同学都吃上热乎的饭,我就觉得特别值得。”


队员冯兴龙说,“每次脱下防护服后,每个人的双手都被汗水和酒精浸泡得满是褶皱,脸上也被口罩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但大家发自内心感到骄傲。如果还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依旧会坚持那一瞬间闪过心里的决定,永不后悔。”



2020年12月29日上午10:07,队员李宗余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是你扶起我雄心,我才有志闯天下;是你练出我赤胆,我才一心报国家。”朋友圈配图是和妈妈简单的一段对话,“国家有难,人人有责。你是党员、学生干部,一定要有正能量”。只言片语中是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牵挂,更是妈妈对青年人使命与担当的殷切期望。妈妈说,“好好隔离,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别添乱”。可是这位妈妈不知道,李宗余不但没有添乱,反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诺言。



队员潘勇金,2019级学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天津男孩,平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刻意地说普通话,地道的交谈;但在搬运物资、寝室配餐或有突发紧急情况的时候,他越着急,越飙天津话,那个天津味真是地道的“狠”啊!搞的队友们也是越着急越听不懂!小伙伴们都亲切的称呼勇金为“潘快板”。但“潘快板”却是一名实实在在、默默坚守的孩子,和其他队员一样,拥有着一颗滚烫的心!



“当时组建抗疫突击队时,学生们报名都特别踊跃,最后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选择了17个学生参与其中。抗疫突击队主要负责为全校5000多名师生配送三餐分发到宿舍,接收、分发各种物资,扫雪、消杀……”照片拍摄者、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海鹏表示,看到学生摔了好几次,感到特别震撼的自己拿出手机将画面定格。孩子们特别不容易,但他们选择做了志愿者都无怨无悔,坚守了十几个日日夜夜,这是他们日常的缩影和真实写照,也是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情怀。



这样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热血青年,他们无所计、无所图、无所怨;他们有心酸、有苦衷、有委屈,但孩子们说,“这都不是事,我知道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从加入到这个队伍里的第一天,我们就已经做好准备。同学们有时候不理解我们,但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们在做什么就真的够了”。

—  End —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晨、通讯员张潇月)、微信号“大连海洋大学”

编辑|陈凤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