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肉联厂超1000人染疫,冷冻食材带毒,“新冠之谜”仍扑朔迷离!
之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肉类加工企业接二连三出现聚集性感染事件。
传送门:担忧 | 高桂林肉厂疫情爆发,土豆烂在地里,加拿大食品供应链正在崩溃!
重磅|肉价要涨?温哥华肉厂也中招,全加多家肉厂疫情紧绷,供应链恐受影响
图源:Wired
肉联厂“沦陷”、海鲜市场“中招”
现在德国最大肉联厂又曝出超1000人感染新冠。据央视网报道,根据已经出炉的3130份检测结果显示,截至当地时间20日,德国最大肉类加工企业通尼斯集团已有1029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而从19日起,德国联邦国防军也开始在涉事肉联厂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居特斯洛县协助病毒检测工作,包括与医护人员一同开展筛查、追踪感染链等。全部检测结果将于下周公布。
眼下,通尼斯集团所有7000名员工都处于隔离中,涉事肉联厂也已被责令关停14天,但现存于工厂内的所有肉制品允许在满足隔离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后续处理。这意味着员工只能在工作和住宅范围内活动。
图源:Bloomberg
作为德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德国市场20%的肉制品由通尼斯集团供应。不过,相关专家指出,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病毒可以通过肉类传播,但建议民众充分加热肉以及遵守厨房中最重要的卫生规定,如接触生肉后必须洗手,以排除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很多人都觉得疫情已经有逐渐消退的迹象时,海鲜市场屡屡“中招”、肉联厂频频“沦陷”。北京疫情反弹就是一个例子,北京疾控部门最新公布的新发地市场环境采样结果显示:综合交易大厅,特别是水产、豆制品局部售卖区域阳性样本较多,环境污染较重。巧合的是,去年年底武汉暴发疫情时,华南海鲜市场也出现大量确诊病例。
图源:BBC
疫情爆发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疫情和海鲜、肉食品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鱼类几乎无可能成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中间宿主。依照此前一些流行病学专家的说法,两种可能性较大: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
低温,恰恰是新冠病毒喜欢的环境。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在4℃合适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能维持中等稳定,在-60℃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
而在中国,-18℃是国家标准对于冷冻物流的推荐标准,也是速冻食品、冷冻饮品的推荐储存温度。有专家认为,病毒“不怕冷”的特性,解释了为什么几次病毒都在冷藏食品较多的海鲜市场被发现。
另一个因素,就是农贸市场和肉类加工厂本身的工作环境。
6月19日,北京市民选购猪肉。图源:中新网
在农贸市场内工作的商户也面临着类似问题,食物处理环节的食品产业从业人员手接触到被污染的产品,再擦鼻子揉眼睛,就会被感染,市场内密集的人流更加速了疫情的传播。另外,食物处理环节的食品产业从业人员,入口之前的捕捉、贮运、贸易、宰杀、剖洗、烹饪等环节都是存在风险的。
这就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是不是有可能传播来源就是一个感染者或者被污染的食品,而海鲜市场的环境给它造就了快速传播的机会。这样看来,海鲜市场一类的场所,或许只是一个巨大的病毒“中转集散地”。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依旧扑朔迷离
针对新发地的疫情,最近科学家们分析了多种可能的传播路径:病毒潜伏在进口的冷冻食品当中,由于被冷冻没有发生进化;病毒是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潜伏下来,没有被消毒、灭菌,在一定时间内突然暴露感染人,导致进化速度变慢,等等。
6月13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休市,警方对周边进行交通管控。 图源:中新网
农产品市场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全国各地防控疫情的新靶点,大规模排查迅速展开,对市场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市场环境进行取样筛查。
海关总署也已部署全国海关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生鲜冷链产品,比如水产品、肉类、冷冻蔬菜、水生动物、短时或低温运输工业品等进口商品开展新冠病毒风险监测。此外,自6月17日起,中国海关还暂停德国一家猪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业的产品输华。
病毒传播路径是一个严谨复杂的科学过程,“新冠之谜”依旧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用食物(包括海鲜产品)感染的证据,但为了降低可能的风险,大家近期在购买食物时还是尽量不要接触生鱼生肉之类的食品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信源:中国新闻网、海外网、央视网
●直击|留学生锐减、福利用尽、6成餐馆亏损...加拿大危机刚刚开始?●重磅|加国大统华、养老院等地接连爆发疫情!BC省首席卫生官:风险仍无处不在!●头条|BC省快餐厅、医院病例频出,省长竟正为夏季旅行做准备?!●凄惨|亚裔一家五口3染疫2病逝,姐弟俩要变成孤儿露宿街头了...●深扒|佛洛伊德真实面孔:曾6次入狱,死后亲人开3账户获1421万美元筹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