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力!| 9年,42个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排行榜第二!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人(shí)大(lì)社(pài)。


没错,新时代不停奋进的人大社,

正在实力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9年时间,

42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在全国出版单位排名第二!


国家出版基金,

于2007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后,

第三个国家级专项基金。


据官方网站公开统计,

自2011年以来,

国家出版基金申报通过项目共4672个,

来自665个出版单位(含音像出版社),

平均每家有7个项目获得基金资助。

申报项目通过率最低仅有28%。


这么一看,

人大社的通过项目在平均线以上,六倍!

 x 6=


首先,

来看看排名前十的出版社都有哪些吧!

 ▼▼▼





细数这些年来,

人大社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们!

 ▼▼▼




(以下仅展示人大社部分获资助项目,

一些套系图书仍在不断更新当中)




 ▼▼▼

“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中宣部“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物”“2019年重点主题出版物”

教育部2018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优秀教材


丛书简介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走近“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邀请国内马克思主义领域知名学者撰写了“走近马克思”小丛书。该套小丛书包括《马克思与我们》《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与世界》《马克思与<资本论>》,分别由孙正聿、陈先达、陈学明、顾海良及卫兴华撰写。


丛书不仅体现了几位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强烈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论情怀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该套小丛书篇幅适中、文字简洁、图文并茂、论述细致入微,旨在带领每一位普通读者走近马克思、了解马克思、熟悉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感悟马克思的思想力量。



▼▼▼

“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丛书简介


为了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介绍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政策主张,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中国治国理政丰富实践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书系精心编撰而成,注重通俗性和感染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体现新时代中国学者和出版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目前,该系列图书已经推出40多本。绝大多数图书都成为中宣部、国新办外宣重点出版物,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多次在各大国际书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予以重点宣介和陈列,为中国图书“走出去”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改革开放口述史

主编:欧阳淞 高永中



该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约60位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所有文章均为亲历者第一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位。书中既有对事实的回顾,也是亲历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



▼▼▼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

作者:张卓元  胡家勇  万军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由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党的重要文件撰稿人,改革历史的见证人张卓元教授牵头组织撰写。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是在包括经济理论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而这一创新理论又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至今已铸造了崭新的政治经济学的四梁八柱。全书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凝练其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形成的基本理论思维,寻找未来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对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

作者: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30多年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结晶!


该书是作者在原国务院农研中心发展研究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期间,在参与地方土地制度改革设计和试验的过程中,基于一手调查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书以土地制度变迁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基于对多地农村和城市土地改革的试验与长期跟踪,反映了中国土地制度变革面临的困境,以及底层突围面临的困境。在一手调查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些反映中国土地制度特征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和政策分析。该书是一个研究者对30余年来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长期观察与思考。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马克思的三大批判: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形而上学

作者:程广云



该书致力于以马克思文本解读为中心,努力把握马克思自身思想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将其归结为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形而上学“三大批判”,以此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体系。该书在相关问题上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与其他人的对话关系,并且在若干问题上尽可能地实现理论形态转换。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

作者:王泽应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道德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现当代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起着主流、主导,并对人类伦理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独特作用。  



思想的剥离与锻造——《神圣家族》文本释读

作者:刘秀萍



该书首次根据《文学总汇报》(德文)对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对象及其文献进行了梳理,再对照这些批判廓清了不同的思想家是如何分化的,这些比较和分析,可以凸现出人类哲学和思维探索的多元进路,以及在这杂色斑斓的图景中马克思主义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作者:王雨辰



该书主要评介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起的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比较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异同,分析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根源及其对后世理论思潮的影响,以及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比较研究:当代俄罗斯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郑忆石



该书基于当代俄罗斯和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现实,直面当代俄罗斯哲学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纵向和横向、理论逻辑的梳理和学理问题的阐释相统一等维度,考察论证它们各自的基本发展轨迹,从中挖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具有警示与借鉴价值的思想资源,探寻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路径。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丛书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思想政治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较强创新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的观点。丛书从编委会到每卷作者,体现了国内相关学科领域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的结合,队伍齐整,阵容强大。该套丛书适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及相关学科教师和学生使用。




▼▼▼

再读马克思:文本研究与哲学创新系列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建构 

作者:杨洪源



该书在重新探究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梳理马克思“原本批判”研究模式的转向的基础上,就这部手稿中涉及的主要思想议题,作了全面、详尽且系统的解读;最后,将它们置于思想史进程和当代实践图景中来阐明现实意义,以及进行客观的历史定位。



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

作者:聂锦芳



该书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原始手稿、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编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这一文本的产生背景、写作过程、版本渊流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和考证,从总体上重构了整部文本的理论视界和逻辑架构,勾勒出马克思透过观念世界和意识形态的层层迷雾,“从现实出发”观照和理解人、社会和历史的致思路向,并将其置于人类思想史的进程和当代社会实践的图景中,阐明其现实价值与意义,予以客观的历史定位。 



求解资本主义的史前史

作者:王莅



该书将“晚年马克思”的研究视域拓展至其中后期思想发展(特别是《资本论》 研究)过程中,以两部笔记所梳理的从史前社会到资本主义产生的人类历史及其向世界历史的转化为线索,以“求解资本主义史前史”为总问题,以史前时代至希腊罗马社会、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以及经济、政治、宗教三个论题为经纬,通过对其中所关涉的十二个问题的讨论来全面把握两部笔记的思想议题。 



“资本一般”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者:王嘉



在马克思一生所写的《资本论》材料中,“1861-1863手稿”的篇幅最大,涉及23个笔记本、1472页。在熟悉全部文献的写作过程和内容的基础上,该书找到一个恰当的解读框架——“资本一般”,以此来呈现《资本论》写作在这一阶段的困境、磨难及马克思尝试解决的思路和效果;全部细节的盘活把马克思这一时期工作的进展准确地揭示出来,并使他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梳理(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批判)获得了畅通的解释。 



资本社会的结构与逻辑

作者:彭宏伟



该书遵循恩格斯提出的“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的原则,重新审视了《资本论》三卷内容,从中提炼出若干复杂而重大的议题,从文本学视角重新梳理了马克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

政治哲学史

总主编:张志伟  韩东晖 干春松



“政治哲学史”立足国际政治哲学研究的前沿,在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整合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等各学科中相关的重要学术力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以及中西政治哲学的深入研究,编写7卷本的政治哲学史,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3卷),中国政治哲学史(3卷),为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奠基工作,从哲学的高度,整理归纳古今中外的政治哲学对重大问题的思考,进而激发哲学对于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是国内目前出版的最为权威的审判案例工具书,是由全国各地法院中极富审判经验的优秀法官编写而成。其特点如下:第一,案例客观、真实。即作者对案件事实、审判过程、裁判理由、处理结果等,都完全尊重办案实际编写。同时,案例收入了各审级的审判组织、诉讼参与人、审结时间、诉辩双方的主张、认定的案件事实、采信的证据和适用的法律条文。第二,案例评析权威。每一个案例由相关的法学专家作了精彩的点评,解说案例裁判的不足之处,使读者易于理解适用法条的理由、涉及的法学理论观点。第三,资料翔实。书中收入了一年内所发生的刑事、民事、商事及行政等典型的案例,这些为立法、司法和法学教学、科研等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日常生活行为伦理学

作者:肖群忠 等



《日常生活行为伦理学》探索追求面向民众实践的生活伦理学,以历史回溯、文化诠释、伦理分析、哲学反思、价值建构之综合方法,对服饰、饮食、居住、行旅、工作、休闲、娱乐、生死伦理进行了分析、阐发,是伦理学的重要创新成果,对于促进民众生活伦理和道德素质提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数字化生存的道德空间——信息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吕耀怀 等



该书以信息法律与信息伦理的关系为切入背景,在论述信息权利之道德意蕴的基础上,从信息开发、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四大方面展开对信息伦理的分类探讨,并就电子商务、虚拟技术、全球化、大数据等特殊问题进行具体的伦理分析,从而呈现出信息伦理学大致的整体模样,并彰显其与某些相关的、类似的应用伦理学分支的区别。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主编:徐仲伟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反映和再现,但网络社会又有其自 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与现实社会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既是理 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大量的有关社会调查反映出我们当前的网络社会公德建 设充满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建设目标。



自然之境:“消费—生态”悖论的伦理探究

作者:曾建平



该书首次提出:“‘消费 - 生态’悖论”这个概念,并认为它是导致消费时代生态问题的逻辑前提。人类的消费史就是文明史,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人类的消费史。消费的正当性决定着文明的合理性,文明的发展程度影响着消费方式变革的可能性。破解“消费-生态”悖论、推进生态文明需要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元配合机制。




▼▼▼

变革的力量:海门县域教育生态的蜕变

作者:许新海



在江苏海门,一个县级市的考生竟然有20名左右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一年有2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人来考察学习、参加培训。这让海门教育成为热门搜索词。从2005年起,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就组织专业团队为一所所学校做“诊断”,在管理、文化等多方面对校长做出引领,帮助教师成立学习共同体,打造了一批“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海门教育改革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之路开创了先河,从一位教师、一间教室、一所学校的改变开始,改变了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



▼▼▼

国际学校在中国: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学生

主编:鲁育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无序到规 范化成长的过程,其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资源全球化,更来自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增长。该书通过回顾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历程、聚焦中国国际学校办学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展望中国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试图向读者展示较为完整的中国国际学校发展生态。



▼▼▼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

作者:李君如



该书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时代挑战的新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重大事件,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作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审时度势、 顺应时代大潮从而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并将最终落脚点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现实发展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赶上时代”为目标,以“科学预见”为方法,以“与时俱进”为精神状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坚强意志,永不止步地追赶时代大潮、接受时代大潮的考验,进而引领时代大潮,永葆自己的先进性。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作者:韩震



该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基本要义、当代议题,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和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中国外交价值观四个方面,深入阐释和回答在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如何创新话语体系,构建有中国思想的哲学社会科学?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话语方式创新?如何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如何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令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



▼▼▼
袁宝华文集
作者:袁宝华



《袁宝华文集》共十卷,450余万字。《文集》选编了袁宝华同志从1945年离开延安中组部参加东北解放战争,担任县委书记,到2012年回忆和怀念已去世的老战友,长达67年的大部分文稿,以及从参加“一二•九”运动开始到2012年的主要诗词。《文集》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袁宝华同志的主要文稿,对我们了解袁宝华同志的思想、观点、学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
萧公权文集
主编:汪荣祖、黄俊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萧公权文集》由萧公权的弟子、台湾著名学者汪荣祖、黄俊杰担任总主编,共9卷,收录了萧公权生前公开发表过的绝大部分中英文著作、论文以及一部分没有发表过的讲义、讲学提纲和文稿,集中体现萧公权政治思想和学术成果的整体风貌。其中《中国政治思想史》、《康有为思想研究》、《宪政与民主》等著作已在国内多次再版,至今仍被视为经典。文集的出版,将为政治学、政治思想史研究提供一套权威、客观、宝贵的文献资料,既是对萧公权本人一生学术研究的系统梳理,也是对20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的一次审视与回顾。



▼▼▼

胡华文集

作者:胡华



胡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胡华教授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他的著作、文稿、笔记和书信浩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从2008年开始《胡华文集》6卷本的收集、整理和编选工作,历时5年完成了整个文集的编辑加工工作。文集收录了胡华教授生前的主要著作,包括其代表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讲义》等,以及胡华教授的部分书信、散篇、诗选、自述。



▼▼▼

汤一介集

作者:汤一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汤一介集》,是汤一介先生首部文集,收录了汤一介先生初入学界至今的著述和演讲等,全面展现了汤先生的思想轨迹与学术贡献,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现代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儒、道、释三家学说的现代性转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文集分为十卷,涵盖了儒学、佛学、道学、玄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哲学与文化问题,如“中国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普遍价值的现代意义”、“儒学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等等。每卷都配有多幅彩色插图,记录了汤先生求学时代至今的生活点滴,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学者形象。



感兴趣哪本书,
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前往我们的官方微店了解更多。



你点的“在看”,我们都认真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