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人大出版社11位老同志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今天,

我们为人大出版社11位老同志,

倍感光荣和骄傲!


步爱亭、陈维雄、董琦、董淑华、高旭华、

过德培、匡继先、雷天福、苏彤、信观楷、杨冰

(以姓氏拼音为序)


11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老同志荣获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中国人民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荣誉纪念章颁发仪式上致辞


纪念章获得者高旭华在颁发仪式现场

纪念章获得者匡继先在颁发仪式现场


纪念章获得者雷天福在颁发仪式现场


纪念章获得者杨冰在颁发仪式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荣誉纪念章颁发仪式现场



纪念章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一枚沉甸甸的纪念章,

肯定了

这些老同志对新中国大学出版事业的贡献,

也反映出

人大出版社在新中国出版事业的重要地位。


他们,代表了大学出版的初心——

新中国的大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我们,继承了当代出版的使命——

未来的中国出版事业,在这里砥砺前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

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出版基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人大出版社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回望岁月征程,

人大出版社拥有坚实的文化底蕴和累累硕果。

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



编辑科旧照片

复社后的员工合影


他们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第一家大学出版社的成立,

将自身命运与出版社紧密捆绑在一起,

与它风雨同舟几十载,

陪着人大出版社从停办到复社,

再到跻身出版界大社名社之列。


他们的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几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热血依旧,

他们,是人大出版社的创建者,

同时又是建设者和引导者,

更是守护者。


他们是人大出版社发展的见证人。

也是人大出版社弥足珍贵的财富,

在他们身上,

闪耀着人大出版人的初心、精神和追求。








陈维雄,1920年生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8月至1955年4月,任职中国人民大学教材出版处副主任;1955年5月至1969年12月,任职人大出版社副主任;1978年4月至1984年3月,任职社长兼总编辑。



高旭华,1929年生人。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至1955年5月,任职人大教材出版处科长;1955年5月至1973年3月,任职人大出版社编辑、科长;1978年7月至1992年9月,任职人大出版社编辑、副总编、常务副社长。



步爱亭,1929年生人。1958年至1969年,1978年后在人大出版社工作。



过德培,1924年生人。195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出版社从事财经管理方面的编辑和编审工作,任职第二编辑室主任。



匡继先,1926年生人。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至1969年11月,任职人大出版社编辑;1979年4月回归人大出版社工作。



雷天福,1934年生人。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至1990年,任职出版社办公室副主任。



苏彤,1927年生人。1948年4月参加工作。195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职人大出版社资料员。



信观楷,1925年生人。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至1969年,在人大出版社编辑部工作;1978年至1990年,任职人大出版社副总编辑。



杨冰,1928年生人。1944年3月参加革命。1958年至1974年,在人大出版社工作(1959年10月,总支秘书);1978年8月至1984年4月,任职总支秘书。



董淑华,1926年生人。1952年2月至1974年,在人大出版社工作;1978年8月至1984年9月,任职人大出版社校对。



董琦,1927年生人。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至1984年,任职人大出版社编辑。








见证人大出版社风雨岁月



在11位荣获纪念章的老同志中,陈维雄、高旭华、匡继先、董淑华、信观楷、杨冰等老同志,在1955年之前就已加入人大教材出版处(人大出版社前身),见证了人大出版社奠基、建社、停办、复社的全过程。
其中陈维雄在人大教材出版处时期即担任出版处副主任,是人大出版社成立后全面主管出版工作的副主任,还是人大出版社复社后的首任出版社社长(1978年至1983年担任社长兼总编辑)。高旭华自1983年至1986年担任人大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86年至1990年担任人大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并于1985年担任全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的首届秘书长。信观楷自1978年至1990年担任人大出版社副总编辑。


人大出版社曾经历过被迫停办的时刻,人大出版老同志们深知出版社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艰难不易的时刻,重任更往肩上扛。出版社工作不可停摆、更不容许被中途放弃。在出版社停办期间,老同志们在准备复社事宜的路上不曾停歇,正是这些老同志们对人大出版社的赤子之情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支持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初心不忘,重新起步。


复社初期,我社部分人员合影
随着出版社恢复运营,出版社工作人员采取了“边恢复,边出书,边解决资金”的办法,人大出版社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昔日的“建设元老”如今亦成了“复社元老”。这些为出版事业无私奉献的可爱的人们,给了人大出版社“第二次生命”。风风雨雨的一路,老同志们和人大出版社如同战友,始终风雨同程。


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在这些老同志及几代出版员工的辛勤努力下,人大出版社充满了斗志和活力,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领域的重镇。这些老同志们给人大出版社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20世纪50年代,陈维雄在为参观者讲解


首先,对出版工作怀抱崇高的使命。建社初期,老同志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研究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为中心的教材建设方针,组织出版人大教师自编的中国化教材,从过去的以翻译苏联教材为主转变为出版结合中国实际的教材为主,初步实现了教材出版工作的重大变革,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在困境中勇于担当的决心。复社,出版社员工们面临的困难很大:一无人员、二无房子、三无资金、四无设备,但大家决心在困难中起步,在前进中发展。没有房子,陈维雄和同事向幼儿园借了两间库房和一间儿童活动室作为临时办公场所。没有资金,大家就向青锋机械厂(原人大校工厂)借了30多万元购买纸张。在人员调回问题上,陈维雄也积极争取。随着人员的逐步调回,出版社组建了各部门机构。1982年,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并拨给专项基建指标和资金,兴建出版大楼、印刷厂大楼和宿舍楼等基础设施,为出版社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新形势下,还会遇到新困难、新问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坚信,只要具有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把出版社办得更好,为大学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高旭华老师的话,道出了一代又一代人大出版人共同的精神和信念!


在这11位获颁纪念章的老同志身上,

我们看到了老一代人大出版人

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人生轨迹,

我们追寻到了人大出版社

服务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初心所在。


壮丽70年,人大出版社与共和国共成长。

奋斗新时代,人大出版社正在谱写新辉煌!



向老同志们,致敬!


你点的“在看”,我们都认真当成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