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14亿人在战斗 | 蒙曼:与青年学子谈“人人尽力”【互动赠书】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白皮书中的“人人尽力”,让人看到泪目。
《事事关心,人人尽力》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蒙曼教授在今年3月初,应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之邀,为广大青年学子讲授的一堂疫情防控公开课。
蒙曼教授认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这是青年学子必须“事事关心、人人尽力”的最重要理由。对青年学子来说,“事事关心”是忧国、知国,“人人尽力”是报国。
“知识和文化的传统在我们手上,这个古老国家的未来也在我们手上”,作为大学生,除了安心待在家里,还有一些更加值得思考的报国方式。本文中,我们一起来听听蒙曼教授的解读。(文末互动赠书,请留意)
事事关心,人人尽力
世事无常。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想到,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会以这样一场波及全球的瘟疫开篇。人心有定。每一个被波及的人都在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应该何以自处?我想,所谓“灾难是一个课堂”,大概的意义就在这里:我们人类注定无法避免灾难——人生的、社会的,乃至自然的,所以我们一直力图应对灾难——从手段上,也从观念与心灵上。我们会战胜灾难,那是因为我们会反思灾难,让它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对于广大同学而言,假使并非身在疫区,身体健康,那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大概就是不能像以往那样如期返校。但尽管如此,各个学校还是像往常一样“如期开学”了——“停课不停学”。这也是学校或者说整个教育界乃至知识界的一种坚守。坚守什么呢?我们坚守这样一种认识: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人能从各种经历中获得成长。具体的收获一定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心智也千差万别。就我个人而言,收获的最核心认识就是事事关心,人人尽力。
我们忧国、知国,最后的目的都是报国。我们中国人是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忠烈之志,千古传诵。鲁迅先生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谁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我们在这次疫情中都找到了。
先说“埋头苦干的人”吧,我立刻想到了火神山与雷神山的建设者,也想起了那几天在网上云监工的样子。那几天,我们居家抗疫,都成了“咸丰(闲疯)帝”,我们管挖掘机叫小红和小黄,管拔地而起的白色板房叫“白居易”(白住,看病容易),然而我们也都知道,这些机器背后,是千千万万埋头苦干的人,是这些最平凡的建设者,用狂飙的十天十夜,在江城的平地之上建出两所医院,这一次我们叫它“火雷速度”。
再看“拼命硬干的人”,我想到了在这次抗疫中英勇殉职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真的拼掉了生命。这里有我们熟悉的李文亮大夫,他爱吃炸鸡腿;有年轻的夏思思大夫,她的小孩只有两岁;有彭银华大夫,他本来打算在正月初八举行婚礼;还有刘智明院长,他的妻子追赶灵车的画面久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外,还有牺牲在岗位上的警察、社工、村支书、志愿者,这些人都拼到了最后一息。
谁是“为民请命的人”?我想到了大量的媒体人,他们坚持着发出真实的声音,他们为民喉舌。
谁是“舍身求法的人”?我想到了一个名叫肖贤友的患者。他生前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无官无职,我们知道他,是因为他在病逝之前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歪歪扭扭的十一字遗嘱:“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非常多的人被他的第一句话感动,我也如此。这些遗体捐献者正是“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愿意捐出遗体供医生解剖,以求得救治更多病患的方法,这在我们这个传统文化影响浓厚的国家里是不寻常的,因此也是伟大的。但我同样感动于他的第二句话:“我老婆呢?”这应该是他临终之前最重的牵挂,他未必发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但他仍然是最多情的丈夫,直至最后一刻,他都放不下厮守一生的妻子。这让我想起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正因为爱妻子,希望妻子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林觉民烈士才在黄花岗起义中一往无前;也同样因为爱妻子,希望妻子能健康地活着,肖贤友先生才愿意把遗体交给国家。
这些人都是最普通的人,如果没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他们。但是,他们也都是最勇敢的人,都为国家的利益拼尽了全力。唐莎护士长说:“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吧。”我们知道没有天使,但我们也确实在这场疫情中看到了天使,这些天使,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人尽力”中的“人人”。
分享一段鲁迅先生的话: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火炬就是这样由一点点的萤火凑起来的,也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同学们也是这人人中的一员。因为我们是大学生,知识和文化的传统在我们手上,这个古老国家的未来也在我们手上。固然,我们此刻安心待在家里就已经是报国,但是,还有一些更值得思考的报国方式。
在这里,我想倡导三个报国:专业报国、健康报国和精忠报国。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三个词语构不成并列。因为精忠的范围广,而健康又不够“高大上”。但我仍然希望能将这三者并列在一起。因为它们对同学们都很重要。
先看专业报国。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各自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两个偶像。一位叫钟南山,一位叫李兰娟。他们不是俊男靓女,他们能够成为偶像来自他们强大的专业性。钟南山说“人传人”,李兰娟说“要封城”。这是此次抗疫过程中最有分量的两句话,它的分量来自它的专业性。这两句话出自两位老科学家,他们的接力棒终究要传递到同学们手上。《诗经》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在时代的浪潮里,在满天的风雨中,同学们要闻鸡起舞,刻苦学习,只有这样,自身才能立足于青年之林,中华民族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再说健康报国。健康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当年,清华大学的蒋南翔校长说: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这么多年轻人都居家防疫的日子里。希望同学们能够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放下手机,拿起哑铃,也为祖国工作到84岁以上,参与并且见证我们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最后说精忠报国。精忠不是专业的能力,也不是充沛的精力,而是一种比这些都丰沛、都强大的精神。今天各个高校的青年学生,日后可能不从事专业工作,而是散布在各个岗位上,完成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
如果同学们去办企业,希望能够讲诚信、精技术,这是实业报国,也是精忠报国;如果同学们去做公务员,希望能够俯下身子办实事,这是服务报国,也是精忠报国;如果同学们去做领导,希望能够深思熟虑谋大事,这是决策报国,还是精忠报国。精忠报国是所有报国的灵魂,它意味着全心全意,意味着生死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
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别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人的心头,都镌刻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我们甚至无须解释为什么要精忠报国,因为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感觉到,我们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年,艾青先生写过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和艾青先生一样,我爱这土地,我们都爱这土地。这并不是因为她好。她可能被暴风雨击打,她可能充满苦难甚至悲愤,但是,只有这个地方能容我们生养死葬,能和我们魂魄相依。我们终将在这片土地上完成自我,我们也终将在这片土地上养育后人。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她、不为她尽力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勖哉,青年!
本文选摘自《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该视频公开课上线时间为2020年3月10日。
在经历中学习
疫情防控公开课
ISBN:978-7-300-27656-4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6月
本书作者
本书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编写。作者团队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中科院院士陆林、北京大学李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文教授和秦宣教授。
刘 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等。获得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5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马怀德: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著名行政法学家,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立法法》《监察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律制度”。
金灿荣: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兼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王炳林: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党史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和研究,出版《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等著作 10 多部,发表论文 100 多篇。
陆 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
李 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卫生经济学、公共财政和经济增长。近年来一直积极研究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王 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独著、合著、译著、编著作品30余部,代表作有《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等。
秦 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教学。独著《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分化与整合: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秦宣自选集》等,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
内容提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天显得格外特殊。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一次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
为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鲜活素材,坚定广大师生战胜疫情的决心信心,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学习强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同制作了《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视频公开课,邀请九位名师大家,从经济、法治、历史、文化等不同专业视角解读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并出版配套图书。本书的出版,对于青年学生学思践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积极意义。
简要目录
今日互动~
疫情之下,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非常时期,青年人应该如何报效祖国?写出你的所思所想,小编准备了五本书赠送给大家。
发表优秀评论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赠书1本。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和点赞数量决定赠书名单。(截至6月19日15:00)
新书已上架,扫码可购得
点击阅读原文,亦可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