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理论亮点,一图读懂 | 这些书,与它相关→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04-2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图读懂,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的理论亮点: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此前,小编梳理了一份“十四五”规划编制书单,人大出版社的这些书,与它相关





01


以辩证思维看待

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滑动查看更多



新的世界变局下,中国制度有哪些显著优越性?中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如何体现?中国制度如何改变世界、为世界发展和治理贡献着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领衔人大学者团队,深刻解读、全面阐述《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民族复兴的制度蓝图》


两本书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背后的制度优势。2020年6月,两本著作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正式出版发行。


如何有效地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者们从公共管理、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角度,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回答。


《全球秩序与全球治理》被西方学界誉为“十年来关于全球治理最好的书之一”“全球治理百科全书”。该书系统阐述了在21世纪全球政治的视角下,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旨在提供一个清晰、宽泛的引论,来分析全球政治秩序。



02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

构建新发展格局


滑动查看更多



中央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演化经济学领军学者贾根良教授于2009年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中国实施“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和政策建议。随后十年间,贾教授不断发表文章,完善其论证。这些文章,被收录在其新著《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中。


《经济增长及发展潜能——理论演变与中国经验》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等,该书围绕着中国经济与发展潜能,讨论了经济增长理论和观念的演进,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水平及特征——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特征、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发展潜能、经济发展潜能与中国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效益与人力资本质量。


《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毛振华对过去十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再思考。作者深入探讨过去十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和得失,并思考和展望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趋势。


《强国与富民》是一本深入解读中国发展中涉及国计民生重要话题的文集。作者是16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及其他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学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结合深入的实地调研,以扎实的理念结合生动的故事,解读中国道路、中国问题、中国发展。



03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滑动查看更多


《5G时代》和《5G机会》是中国通讯业知名观察家、智能互联网理论专家项立刚的两部力作。《5G时代》是一本把5G讲清楚的书,在全球5G相关图书中销量第一,被电信运营商、企业作为了解5G的必读书。《5G机会》则是一本帮你寻找5G机会的书,作者用一线的观察、经验、预判与读者分享5G带来的巨大机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的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及其政策问题。他于2006年出版、2019年再版的《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滋养了国内一代创新研究后学。今年3月,《新火》出版,收录了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4篇调研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


今年3月,新基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盘和林教授所著《新基建》一书,围绕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深入分析了新基建对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梁循教授等所著《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对如何了解不断发展的区块链技术,如何将区块链技术与不同的应用方向相融合,如何进行区块链应用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巨型风口”,学术界、产业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对人工智能给予巨大的关注。《人工智能》由腾讯一流团队与工信部高端智库倾力创作,从人工智能这一颠覆性技术的前世今生说起,对人工智能产业全貌、最新进展、发展趋势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对各国的竞争态势做了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学会和智慧芽联合创作,详细解读各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和企业的人工智能生态,提供了全面理解人工智能、认真审视自我的详尽阐述。




04


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滑动查看更多

《治理改革与市场建制》作者孔泾源现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该书是第一部完整解读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改革和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权威作品,理解中国之治的成就、代价与前景的国民读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麻宝斌教授领衔撰著的《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一书系统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


国企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以所有制混合为特征的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成败,对于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的最终实现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郑志刚教授在《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作为国企混改理论基础的分权控制理论。知名国企改革专家刘彬在《国企混改实战100问》中,将国企混改所涉及的繁杂的内容梳理归纳为七大关键领域、十八个核心环节,并通过100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了一个国企混改的全景分析图谱。




05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滑动查看更多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的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金融开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课题组将当代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富有效率、稳健有序和包容共享三个维度。报告中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三者间的逻辑关系。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20)》的主题为“中国金融开放:目标与路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主持的一年一度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20)”的研究成果,报告由导论、分论、专论和市场研究四部分组成。主要围绕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发展,如何进行功能的转型以及未来如何改革等问题展开讨论。


《新时代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汇集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教授、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民权教授等一批国内外权威专家,关于新时代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的理论成果。


《国之交如何民相亲》是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的力作,是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积极探索,对于理解“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理解中国公共外交智慧很有启发,可供关心中国形象、致力于民心相通的各界人士参考。



06


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滑动查看更多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丛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院系的专家学者,聚焦疫情防控中所涉及的公共卫生、社会管理、风险防控、舆情引导、高校管理等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一套七本,分别是《统筹施策:疫情之后的公共卫生之治》《抗疫助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就业保障》《依法战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法治之维》《化危为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治理》《止于公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新闻发布》《正本清源:重大疫情下的虚假信息治理》《守土育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高校学生工作》。这套丛书能够为依法科学防控疫情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为疫后重建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拓宽研究路径,亦为今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思路与方法,从而能为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当代中国社会:基本制度和日常生活》是一部介绍、阐释当代中国社会轮廓和基本特征的通俗理论读物。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路路,全书从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的人口等九个方面,描绘出中国社会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特征。


《社会治理新蓝图》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冯仕政教授,该书梳理和探讨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该书认为,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治理蓝图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和七个方面,是一个既具有历史视野和洞察力,又富有时代特征和针对性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充分凸显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对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巨大价值。《数据治理之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领衔,从数据治理的起源和现状、数据治理的体系框架,以及不同学科对数据治理问题的认识进行探讨和思考。






“圳”撼四十年 | 这些书,“深”读改革开放


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必读

读懂不平凡的中国


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丨企业家座谈会书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长按关注更多优质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