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了21年的这盘煎饺,偷走了老随州的心!
写在前面
晶莹剔透的面皮里
包裹着韭菜和猪肉
在油锅里摇身一变
成了桌上那一盘
披着“黄金战甲”的饺子
它在南关口坚守了整整21年
默默喂饱了无数的“随州胃”
走遍大街,穿过小巷。寻觅随州街巷里最动人的美食,这一次我们来到的是南关口,告诉我你身边的“老味道”,寻找美食背后动人的点滴。加小编微信号muge668,我们可以聊聊。
早上六点半,李记饺子门店的门还紧闭,62岁的李师傅已经在楼上的工作间开始准备起了一天的工作:剁肉、盘馅、擀面皮和包饺子,就这样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20余年了。
李廷辉
李记饺子店创始人
他 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廷辉,老随州都知道吃煎饺就要认准南关口老牌李记饺子店,那个味道代表的是几代人的回忆。
李廷辉,62岁,土生土长的随州人
✎1996年从随州饮食服务公司下岗后,开了李记快餐饺子店
✎在南关口,一开就是21年
✎一家人(老伴,儿子,儿媳)一起辛苦经营
✎一盘热腾腾的煎饺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李师傅说自己83年参加过随州省劳动局举办的厨师技术比赛,获得3级烹饪师。96年从饮食服务公司下岗后,就落户南关口,在街边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当时叫做李记快餐饺子店,有三层楼还带一个大院子。
李师傅说:那个时候又做快餐又做饺子,虽然看起来生意红火,但是人忙不过来,味道跟不上,客人也就留不住了。所以现在干脆盘下了现在这个不足50平米的小店,一心只想把饺子做好。
▲早起的他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虽然现在店里的生意已经逐渐交给儿子打理,但是每天挑选食材和制作馅料,还是他自己亲自把关。“饺子最重要的就是在这馅上,一定要新鲜。”李师傅说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把市场运过来的新鲜食材进行清洗和剁碎处理。
刚进到李师傅的工作间,他第一个拿给我看的就是这两个老物件,“跟着我十几年啦,平时不舍得用,这擀面杖以前有我小手臂那么粗,刀子也有手掌那么宽,现在都快磨没了。”
别看李师傅已经62岁了,做起事情来一点也不含糊,包起饺子来也是眼疾手快。“平均一天要包9000个饺子,请了4个工人和我一起,从早上9点半包到中午1点半。”
因为要保持饺子皮的口感,李师傅始终坚持手工擀皮,这样擀出来的饺子皮不会硬,吃起来也劲道十足。从擀面皮到包饺子,李师傅几乎一气呵成。
▲眨眼间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李师傅指着冰柜里摆的整整齐齐的饺子告诉我:三分利吃饱饭 对半利齁死人 。 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赚钱,更重要的是一个口碑,这么多年,老顾客们口耳相传,我们才能坚持到今天。
李师傅说:“我们一家四口都守着这家饺子店,我自己负责盘馅和包饺子,儿子负责和面和煎饺子,老伴负责煮饺子和主要工作,儿媳负责收银和招呼客人。”
于是结束了和李师傅上午的采访,我终于等来了下午4点半,门店正式开门营业。我到的时候李师傅的儿子已经在店里忙开了。
门口的小牌子上写的很清楚,水饺10元19个,煎饺10元20个。
因为厨房太小了,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首先看到的是这几个颇有烟火气息的煎锅。十几年间,大煎锅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四个。而厨房里忙碌的人,还是两个。
洗的干干净净的汤勺和准备的很充分的味碟。都显示着李记饺子对顾客的用心。小小的一家店从里面的物件到味道整整保留了2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简单的一盘煎饺,里面的装的却是沉睡的时间。
煮饺子是一门技术活,温度,时间,缺一不可,与时间赛跑的可能就是食物快要熟的那几秒,久了太软,快了饺子皮不劲道。这对已经有几十年煮饺子经验的李家阿姨来说是家常便饭。
“老板,来20块的煎饺!” “我要30的,坐在这吃” “还有我的10块钱的煎饺带走别忘了!”,下午6点的时候应该算是一波晚饭高峰期,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仿佛眨眼间,人就都来了。
七嘴八舌之间,李家阿姨总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记住每个客人点的数量,然后一股脑的丢进汤锅里。饺子在锅里翻滚2分钟后,就会被捞起来送进煎锅。
几乎每三分钟这口大煎锅就会被填满。饺子在里面滋啦滋啦发出欢快的碰撞声,每一个在外等候的食客,眼里都有期待的光芒。
灶是有温度的,在冰凉舒适的空调房里做不出这些烟火味的美食。 就是那种连挑剔的舌头都能得到慰藉的鲜美。
才将到下午5点,厨房里的温度就已经比外面的温度高了十几度,一进去就像蒸桑拿,李小哥的汗水已经从头淋到了脚后跟。“做这行哪有不苦的,但是我们都已经做好吃苦的准备了。”
母子两个在里面忙的像停不下的陀螺,但配合间又天衣无缝。“一家人能在一起就行。”
毫不夸张的说,我在短短的2个小时之内,看到了随州人对于美食近乎疯狂的痴迷。几乎每分钟都在排队,有开车过来买的,有骑摩托来买的,有拖家带口来的,有带着自己打包盒来的.....真的是排队一小时,只为吃一口饺子。
煎饺,它的良配必然是一碟醋和干辣椒面。就这么蘸着吃。咬破薄薄的饺子皮,里面是满到就要溢出的韭菜猪肉馅,添上一些醋,鲜美就在口中肆意,或许这就是夏天的味道。
做饮食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凭良心讲诚信,“我们的饺子我们自己敢吃,干干净净,吃完不拉肚子” 有的时候,忙到太晚家里来了客人,李师傅就招呼全家人一起吃一顿丰富的饺子宴。
和煎饺不同,一碗好吃的汤饺 ,不需要浓厚的汤底,简简单单饺子汤里只需要加上一点点盐就恰到好处,出锅后撒上葱花。如此一碗清清爽爽的饺子就被端上了桌子。
20多年了,几千个日日夜夜,每天坚持下午4点半开摊,晚上11点半收摊,饺子的味道不含糊,饺子的馅料保持新鲜。他们始终相信:“自己带头吃, 顾客才会相信你。”
藏在南关口40年—属于老随州们的深夜食堂,夜色越浓烈,就越是热闹。如果你想要去吃李记饺子,请记住一定要赶早,因为去晚了你根本没有地方落脚。
我能想到深夜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分享。无论白天你是什么人,到了夜里,在这里你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枚食客。
在这里,一瓶清爽的冰啤酒,一盘外酥里嫩的肉饺子,就已经能够填满每一颗在白日里被生活折磨的精疲力尽的心灵。
很多来这里的食客,都是从小吃到大的,“我从还是小孩的时候开始吃这里的饺子,到现在带着我的孩子过来吃这里的饺子。”
【那些发生在李记饺子馆真实的深夜故事】
@带孙子来吃的奶奶:“你们家的饺子包的肉还没有我自己包的多,但是这小皮猴非要吃你们家,在别家买了带回去,他还不吃,我就奇了怪了。”
@每次都要来吃的某公安局局长:“每次他都会带一个小伙子过来,好像是他的部下,就坐在路边,搬两个小椅子。一句话都不说,点两盘煎饺,吃完就走。”
@病重在床的老母亲的儿子:“他那次来的时候很急,说老母亲已经80多岁了,病重在床,嘴里没有味道,就是想吃南关口的饺子,于是每天他都提着保温桶过来装10块钱的饺子。”
@一个从武汉来随州出差的食客:“每次来随州出差都会来吃一顿,有时候还会打包带回去,放在微波炉里叮一下,也会美味无比,即使每次赶火车,也要等我吃完这碗饺子再走!”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将近深夜11点,小李哥和他的媳妇站在柜台前得空说了会话,他给媳妇倒了一杯她喜欢的葡萄果汁,享受了几分钟难得的清闲。
如今的老李已经62岁,年过花甲的他想把自己与老伴两人终生奋斗的事业,交给自己的儿子儿媳,但是他非常的渴望,能与大家交流饺子:
如何才能保持住饺子的原汁原味
如何才能把饺子料理的更好吃
如何才能让世人知道,随州人的饺子不比武汉的差!
有人问李师傅:为什么不去武汉等大城市发展?做了一辈子的饺子,并不想做什么大生意够本就好。 在随州生活习惯了,也不想离开。
摄影文字:小把酒
小把酒后记
美食,大概是这个世界上
最能让人卸下防备的东西了
在随州这个城市里
我们终于有了栖身的地方
走,去吃老地方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群和我谈谈美食和人生
小把酒(muge668)等你哦
群满了可加我微信拉你进群
你喜欢煎饺还是汤饺?
我在评论里等你
为坚持了21年的李记饺子点
也给“小把酒”点个
并发到圈子让朋友看看吧!
— END —
▼
在随州
总有一些人,一些故事
会触动我们的内心,
值得我们品味......
随州网《寻觅》栏目,
讲随州人自己的故事!
我们走遍大街,穿过小巷,
去寻觅,他们生活的痕迹。
记录他们岁月的故事,
用镜头留住时间,
让梦想与心灵相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故事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请加小编微信推荐或报名吧
乐活在随州❤爱上随州网
随州爆料小编微信:szbl007
商务合作请联系:18371885110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