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视线是穆斯林男女美德
《古兰经》说﹕“你对信士们说﹐叫他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这对于他们是更纯洁的。 真主确是彻知他们的行为的。”(24﹕30) 这里的“信士们”﹐是指男人﹐也指女人﹐因为男女平等﹐对社会道德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 降低视线﹐非礼莫视﹐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保持人品的纯洁﹐成为真主所喜悦的信士。 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华似锦的世界上﹐眼前有釭5c多东西﹐有些该看﹐有些不该看﹐目光所至﹐对心理会有反应﹐喜怒哀乐的感情﹐代表心中的欲望和追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话都那么说﹐因为眼睛的感受直通心灵﹐产生与外部世界的感情交流。 人的心灵别人看不见﹐自己也摸不着﹐不知道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但是通过与外部接触的各种感官功能﹐就能由心灵表现出七情六欲﹐所以﹐心灵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说起“心灵”﹐有人说是“唯心主义”﹐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是想象中的“存在”﹐但是现代的科学家们却把心理学研究的十分细微。 《古兰经》中所提示的“降低视线”与“更纯洁”心灵的联系﹐应当是现代心理学的课题。 信士受穆斯林社会熏陶﹐受教于《古兰经》和圣训﹐懂得人生伦理和道德的原则﹐一心向往美好的事物﹐表达美好所心愿﹐乐在其中。 有些很吸引人的表演﹐对于个人在可看与不看之间﹐应当有所选择。 譬如有一部电影﹐因为内容不健康﹐明智者选择不看。 其结果﹐他利用那段时间学习了知识﹐或做了对家人或社会有益的事﹐他获得更大的满足﹐以成效补偿了电影的消遣。 先知穆圣说﹕“谁为了真主而舍弃了某些东西﹐万能的真主将从其它方面用更好的东西给予补偿。” 这段圣训是对现代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启发﹐能把这个现象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检验和证实﹐就是对《古兰经》启示的现代探索。 实验室内做心理学理论研究超越一般人的理解﹐但多数心理现象都是生活常识﹐人人能感觉到﹐绝大多数人表示赞同﹐就是科学证据﹐这叫做“社会观察”的结果。 “降低视线”就能产生心灵“更纯洁”的成果﹐说明人的心灵是被动的存在﹐可以由个人的意志和毅力掌控。 还有一句俗话“眼不见﹐心不烦”﹐可以理解﹐人的烦恼多是自己寻找来的﹐如果对不该看的东西降低视线﹐转过脸去﹐回避挑逗﹐就不会有这种的烦心。 那就是古人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每个人的心灵是有一定“容量”的﹐就像水杯﹐水满则溢﹐其它东西就装不进了。 为什么有些人不认真主﹐因为他们的心被魔鬼占有了﹐例如崇拜偶像﹑沉醉于迷信﹑相信无神论唯物主义的谎言﹐所以没有多余的空间接受伊斯兰的真理。 对许多不适宜的东西﹐不看不想不思﹐就有更多的空间接纳有益的东西﹐心里充满了善良和仁爱﹐除去许多烦恼﹐而增加许多快乐﹐这也是得到补偿的道理。 “降低视线”可以使心灵“更纯洁”﹐那么﹐纯洁的心灵使你的视线转向美好和健康﹐行为更为高尚﹐所以视线与心灵彼此有相辅相成的互动功能。 先用你良知的意志掌控你的视线﹐主动控制自己﹐然后你的心灵会引导你走向美好和光明。 在《古兰经》中记载的先知优素福的事迹﹐因为他接受了真主的考验﹐真主恩赐他美好的心情和善良的心愿﹐真主说﹕“我这样为他排除罪恶和丑事﹐他确是我的一个忠实的仆人。”(12﹕24)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心灵阴暗﹑骯脏﹑邪恶﹑诡谲﹐因为没有正信﹐他们不知道怎样保护和滋养自己的心灵﹐所有由不得自己愿望﹐无法自控﹐堕落为被社会唾弃的坏人。 保护自己的心灵纯洁﹐是自我建树“身心健康”的第一要领﹐而保护心灵的根本途径是遵循正道﹐例如服从真主的命令而“降低视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是古代贤达总结的生活经验。 《古兰经》说﹕“真主引导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24﹕35) 许多古人把心灵比做镜子﹐可以照见外界美好的真相﹐但必须保持心灵的镜子清净明亮一尘不染﹐俗话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因为遵循真主的命令﹐对不合法或不合适的东西降低了视线﹐真主的报酬和恩赐就是心中充满光明和喜悦。 在今天是知识爆炸﹑信息满天飞的时代﹐睁开眼睛﹐信息从四面八方袭来﹐看到和听到的是一个花花世界﹐例如满街的灯红酒绿诧紫嫣红令人心动嘴馋﹐电视机上的诱人商品广告吸引你的眼球﹐动人心弦的电视连续剧迫使你瘫痪在沙发里站不起身来。 先知穆圣说﹕“谁能同自己卑劣欲望作对﹐恶魔就会胆怯地从他的身影中逃遁。” 现代的生活﹐恶魔的诱惑增强了千百倍﹐每个信士都在严峻考验中。 《古兰经》告诫我们说﹕“欲得光荣者﹐须知光荣全归真主。 良言将为他所知﹐他升起善行。 图谋不轨者﹐将受严厉的刑罚﹔这些人的图谋﹐是不能得逞的。”(35﹕10) 天网恢恢﹐真主无所不知。 善良的心意﹐善良的行为﹐须从小处做起﹐例如“降低视线”﹐因为这个小举动﹐是决心善良的开始。 |
伊斯兰之窗网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微论坛为一体,致力于宣扬伊斯兰,为穆斯林大众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料。欢迎关注并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