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7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在清朝,过分夸父母也是要被杀头的|文字狱档

余少镭 现代聊斋 2019-07-11


在清朝文字狱的高峰期,乾隆四十三年(1778),单是《清代文字狱档》记录在案的,就有三起是因为用词“刻意夸大”而惹祸。

 

第一起发生在四月份,山西武乡县,秀才李抡元的父亲李范死了,按惯例,也为了脸面,李抡元请了有举人王尔扬为他父亲写一篇墓志铭。王尔扬写完,由该县另一举人赵扩负责书写,然后刻在墓碑上。

 

墓志铭刻完没多久,就被人发现了问题——铭文中提到李抡元父亲时,竟使用了“皇考”一词!

 

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所以形容人极度伤心,有“如丧考妣”一词,这没毛病,可是,你一小小读书人,怎么可以在“考”字前面加“皇”字?这已不是一般的“刻意夸大”,而是“悖逆不法”了,纯属找死嘛。

 

武乡县教谕(教育局长)王廷诏发现问题,向知县江廷泰汇报,江廷泰吓了一跳,第一时间派衙役将李抡元、王尔扬刑拘,这时另一涉案人员赵扩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江廷泰和王廷诏赶紧联合向山西巡抚巴延三禀报。

 

巴延三一看,案情重大,用他自己在奏折中的话来说,“不胜惊骇愤恨”,立即汇同三司研究案情,并很快得出初步结论:李抡元敢这么做,“难保其家不另有收藏不法字迹”。于是,相关官员不敢怠慢,赶紧让山西按察使(司法官员)派员到三个涉案人家中“严行搜查”,同时知会直隶总督,请求协同缉拿上京考试的赵扩,又让武乡县知县江廷泰派得力捕快,带上认识赵扩的保邻,到山西至北京的必经之路严查访拿,务必早日将赵扩捉拿归案。

 

啥叫“保邻”?就是编入同一保甲的邻居,发现案情不举报,有连坐责任,从秦朝时候起就这样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时间将此案向乾隆奏报。



巴延三的奏折是四月初四递上去的,山西和北京离得近,四月初八,乾隆就有谕旨批复,巴延三等官员接到圣旨,傻眼了,上面只用了十个字,为此案定性:

 

此系迂儒用古,并非叛逆。

 

乾隆认为,这只不过是迂腐的文人套用古文,并不是叛逆,你们大惊小怪了。

 

仿佛是怕下面这些没文化的官员看不懂,乾隆在谕旨中又详加解释说:

 

“皇考”之字见于《礼经》,屈原《离骚》及欧阳修《泷冈阡表》俱曾用之,在臣子尊君敬上之义固应回避,但迂腐无知,泥于用古,不得谓之叛逆。

 

也就是说,“皇考”这个词,并不是皇家专用。皇,本来是指灯火辉煌,后来引申为“大”,早在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礼经》中,就有“父曰皇考,母曰皇妣”的说法,这里的“皇”,大而美好之意,皇考即先考,只是更庄重一些的说法。

 

屈原经典作品《离骚》一开篇,就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颛顼帝(即帝高阳)的后代,我爸名叫伯庸;宋欧阳修祭父文《泷冈阡表》一开篇也是:“呜呼!惟我皇考崇公!

 

所以王尔扬替李抡元用“皇考”一词,只是有点欠妥,但不能上纲上线为“叛逆”。代为书写的赵扩,罪责就更轻了,“若本科会试中式亦不过于榜上扣除,今既未经取中,下科仍可令其会试”。赵扩是候选公务员,这一次如果考上了,最多就是刷下来。不过他没考上,所以下一次仍然可以去考。

 

至于请人为父亲写墓志铭的李抡元,当然也是无辜的。乾隆最后说,我处理这些案子,都以公平为原则,无罪就无罪,所以,“此事竟可无庸查办”。

 

说了这些,乾隆意犹未尽,当山西巡抚巴延三按谕旨将相关涉案人员释放,并结案上奏时,乾隆又批道:

 

彼既迂腐,而汝之不读书及幕宾之不晓事又可知矣。

 

那些文人是迂腐了点,不过,像你这样不读书,还有你那些秘书、办事人员之没文化,就可想而知了。

 

问题是,卷入此事的所有官员,难道一个个都不知道“皇考”的出处和用法吗?

 

满人巴延三没文化,这可以理解,山西武乡县的知县江廷泰、教谕王廷诏,可都是经过科举考试才上来的汉人知识分子,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礼经》和屈原、欧阳修的代表作?

 

这就充分说明,并不是下面把经念歪了,而上面的高压政策,导致下面的人宁可将运动扩大化,也不敢担“失察”或“办事不力”的罪名。

 

所以,这事过去才两月,湖南又发生了类似性质的案子。

 

岳州府临湘县一个叫黎大本的监生,母亲八十大寿,很多诗友发来贺诗,黎大本将这些贺诗编成一本书,定名《资孝集》。不料,该县“民妇黎李氏”,看到这本《资孝集》,不知道是出于妒忌还是怕被牵连,竟向有关部门告密,理由是,集中不少诗文,竟将黎大本他妈“比之姬姜、太姒、文母等”。


这三位是谁,怎么不能比?


其实,姬姜并不是谁的名字,而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尊贵的姓:姬是周王室的姓,姜是齐太公世家的姓,所以古人一般用“姬姜”来称贵族妇女;而太姒、文母则是同一人,是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的母亲。

 

黎大本这么一比,相当于说“我妈是国毋”……你不死谁死?



还有更严重的——署名黎道魁写的《资孝集》跋,干脆称黎大本他妈为“女中尧舜”,这更不得了,直接就是“女皇”了,历史上,也只有武则天配称。

 

所以,这也不是一般的“刻意夸大”,而是僭越、悖逆,妥妥的凌迟大罪。

 

于是,岳州府知府赶紧将黎大本等一干涉案人员收监,又查抄了《资孝集》原书板片,然后上报湖广总督三宝、湖南巡抚李湖。李湖一看,大惊失色,一方面命人将所有人犯押解到省,另一方面赶紧将案情写成奏折,请乾隆定夺。

 

没想到,乾隆“详加披阅”之后认为,这些为黎大本他妈写祝寿诗的文人,“皆系迂谬不通之人,妄行用古,与今年巴延三所奏、举人王尔扬代人作墓碑,率用皇考字样者,仿佛相似,并非狂悖不法。

 

迂腐、荒谬,食古不化,但性质不严重,跟王尔扬擅用“皇考”案一样,不能算“狂悖不法”。

 

此语一出,不知道多少个人头得以保住。在湖广总督和湖南巡抚的结案奏折中,特别写到,当不予追究的圣旨向所有涉案人员宣读时:“各犯属环听之下,不仅集中有名人等感激皇仁欢呼雷动,凡属士民无不颂扬圣德,共戴生成,各勉自新。

 

如此皇恩,实在浩了个大荡。

 

此案最后,乾隆特地在湖广总督和湖南巡抚的奏折上批道:“似此无甚紧要之事,何必四百里驰驿,汝何尚不解事若此。”你们实在太不懂事了,老拿这些“无甚紧要”的事来烦我。

 

但是,还是那句话,这怪得了下面的官员吗?上一篇文字狱专栏【传送门】说到《闲渔闲闲录》案,乾隆曾经痛责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明德等人在搞文字狱时“意存姑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是严重失职,吓得一众官员两股战战,当场失禁,主动求乾隆将他们法办。

 

你让这些官员们怎么判断什么是“紧要之事”?反正从严从重,就算被斥责,也比落一个“意存姑息”要好。


 

第三个案子发生在十月,江苏赣榆县(今属连云港市)一个叫韦玉振的秀才,为父亲立传,其中写到他爹很厚道,当地主时,“于佃户之贫者,赦不加息,并赦屡年积欠”,这又闯祸了。

 

哪个字敏感?稍懂点中国语境的,应该都看出来,,免除或减轻之意,这是皇帝才能用的,你一个秀才的爹,撑死了土豪一个,怎么也配用“赦”,这不是狂妄是什么?

 

韦玉振这事又是怎么爆出来的?是他叔韦照向知县告的密。因为没看到韦照的告密原状,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妒忌?害怕?还是报复?总之,每一个理由都细思极恐。

 

知县接报,不敢怠慢,立即上报江苏巡抚杨魁。杨魁一看,判定韦玉振此举“乃敢竟用赦字,殊属狂妄”,依然是文字狱三部曲:抓人、抄家、上奏。

 

乾隆看了奏折,了解案情之后,再一次网开一面,在谕旨中对韦玉振案定性,认为他用“赦”字,“于理固不宜用,但此外并无悖逆之迹,岂可因一赦字遂坐以大逆重罪乎”?

 

不但如此,他还直斥杨魁“所办殊属过当”,就是将文案扩大化了,更狠的还是,“即此可见杨魁之不能实心办事也”。不能实心办事,那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这样的指责,不可谓不严重。

 

那么,杨魁为什么会将文案扩大化呢?除了上面说过的,还有一个具体原因,乾隆在谕旨中自己说出来:

 

今杨魁因前案之失意存惶惑,遇有控首逆词之案,不论其事之轻重,纷纷提讯,株累多人,自以为办理认真,而不知其过当以饰其前次不能查察徐述夔逆词等之罪。

 

乾隆说的,是两个月前发生的徐述夔《一柱楼诗》案,这是另一件血腥恐怖的文字狱大案(将另辟专文介绍),也在杨魁的管辖范围内,比韦玉振案早发两个月,到现在还没结案,但乾隆认为他失察,已严加斥责过,所以这一次,乾隆看出来了,杨魁的用力过猛,只是为了掩饰他上一次的失察。

 

鉴于此,乾隆最后下旨,将杨魁“交部议处”,就是交由刑部论罪。但最后的结局,似乎也是大事小小小事化了,从清史中可以查到,杨魁在江苏巡抚任上一直呆到两年后,即1780年,才迁河南巡抚,一年后又迁福建巡抚,所谓“议处”,也就吓吓他而已。

 

所以,这是唯一一次涉案者被判无罪而办案官员被乾隆警告的文字狱案。

 

但你要是真的以为乾隆从此放下屠刀,那就大错特错了,先不要说同时发生的徐述夔《一柱楼诗》案搞得腥风血雨,乾隆四十三年这一年,文字狱案就发生了九起,第二年,十起,这两年,正是清朝文字狱高峰期中的高峰期,不知有多少人头滚滚落地。

 

再过两年多,乾隆四十六年,又一宗性质一样的文字狱案发生:

 

湖北秀才程明諲[yīn]为他人写祝寿文,内有“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结果,“创大业”被解释为夺江山做皇帝,罪该凌迟,最后乾隆“开恩”,斩立决。(此案也将另辟专文介绍)

 

因“创大业”而闯大祸,最后命也没了.


看你还敢说自己是创业的。

 



-END-




近期文章推荐

忠贤去势|造成语的反

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还是要听鲁迅的

你看那些恶法的制定者,哪一个有好下场

牵连最广的文字狱,被送书都有罪

偷奸耍诈的爱国,只会给对手献上神助攻

《笑傲江湖》细思极恐的备胎转正

杜十娘被洗白的背后真相

史记告诉你,不听妈妈的话会死得很惨

这个失信的大国,终于付出惨痛代价

论流氓皇帝,他认第二,第一你猜




余少镭个人公众号

逢人只说三分话

见鬼全抛一片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