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登上《人民日报》的学子

2017-04-12 小山 信阳师范学院

一个登上人民日报的学子



陈浩,我校传媒学院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两会前夕入选《人民日报》整版公布的《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该名录经全国各高校推荐、专家评选,从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择优选出108人,河南省仅两名学生代表在列。

师院四年,陈浩专业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国家级奖学金及多项单项奖学金。同时,他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先后在2015年执导纪录片《总角·梦》入围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执导纪录片《花朵》获第二届金紫薇奖微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最佳纪实类短片奖;2016年执导纪录片《十岁的夏天》获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剪辑奖。

陈浩最新拍摄纪录片《我八岁》片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92hlh4oq&width=500&height=375&auto=0
    纪录片《我八岁》讲述了河南省郑州市体操中心两个练体操的孩子和他们家庭的故事,他们在家人的期盼和教练的帮助下,经历着身心的成长过程,他们用自己的坚守诠释着对于体操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坚持去寻找人生的幸福。

 电影创作初体验

与电影创作结缘于大二,刚一开学,陈浩就被新课程《纪录片研究》和《电视摄像》深深吸引。理论知识学完之后,老师给他们留出小半年的时间自由创作。经过良久筹划,陈浩在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选择了前者。处女作名为《守望》,讲述的是学校海苑商业街口一个修鞋匠的故事。片子出来之后,陈浩把作品拿给很多人参看指导,包括艺考时给他上课、南京艺术学院的专业老师。虽然各类评价反响一般,陈浩却因此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记录片能带给他创作的激情和表达的欲望。

机会来临

首次入围赴京也给陈浩带来一个新的契机。相识于电影节的一位导演在大二暑假向陈浩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参加在浙江金华举办的全国各大高校影视专业学生交流会。

“我当时还挺犹豫的,因为没什么经验,不是很有底气。”陈浩把顾虑告诉了吕永峰老师,在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之后,随即抱着学习的心态赴行。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所在小组在最后原创作品展播时评分第一。陈浩因此入选主办方的“优秀青年导演养成计划”,从众多高校学生中脱颖而出。“其他学生基本上都不知道信阳师范学院是个什么学校,信阳在哪儿?但是信阳毛尖很出名,提这个人家才明白。”

这次经历不仅增强了陈浩的信心,更让他找到下一部作品的灵感,创作热情随即爆发。于是,原定于大三上学期开机拍摄的《十岁的夏天》提档到暑假。“我等不及了,当时从浙江回来的火车上,手机电量耗尽的前几秒给老师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决定了,我要马上开始。”

确立目标

真正确立下目标是在第二部作品《总角·梦》入围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之后,“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晚上刷微博,刚好看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官微发布入围名单,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就下意识地点开看看。”陈浩激动地告诉记者:“咦?信阳师范学院?咦?陈浩!咦!《总角·梦》!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拿着手机跑到团队伙伴的宿舍确定这个消息。”《总角·梦》初成之时,陈浩并不十分满意,团队辛苦取材拍摄的作品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让他一度崩溃。然而意料之外的收获,给了陈浩莫大的动力,也正因为这样一个起起落落的过程,他愈发坚信自己能在纪录片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艰辛历程

为了讲好几个平民少年试图通过苦练杂技改变自身命运的故事,陈浩和团队伙伴踩点结束之后,立刻扛着器材,背了口锅,在濮阳市东北庄村东头的一间毛坯房住了下来。“拍摄资金有限,我们当时众筹了一些,三个人一个多月的所有花费不到三千块钱。”陈浩一脸回味地告诉记者,“其实还好,夏天嘛,也不怕冷,我们就把房子外面剩余的砖搬到屋子里堆起来,放块木板,躺下睡了。”为了节省资金,陈浩一行人几乎把生存能力发挥到极致。在超市里面买一包胡辣汤原材料,用自己的锅煮开,几个人解决了早餐之后便投入到工作中,花钱的地方主要在于剩下的两顿饭。平时生活里缺了什么,陈浩也是想尽办法省钱,甚至去小卖部买一包方便面或者调料,看到货架上有需要的空纸盒,跟老板说几句好话拿走。在这种基本生活需求勉强得到保证的条件下,前后四次进村,历时六月取材的纪录片《十岁的夏天》杀青。

“那天下午四点,片子做好之后我就给班主任打了个电话,想先给他看看,但是导出的时候电脑出了问题。”无奈之下,陈浩只能将这个插曲向老师告知。“没事,你慢慢做,重新导,不着急。”晚上九点,陈浩推开办公室的门,班主任还在等着他。“那一刻真的特别感动,关于初心的感动。”

《枫香·祭》的拍摄过程也是异常艰辛,因为尊重当地民族风俗,在执行工作的同时还要参与节日活动,团队成员的体力全部透支到极限。“头一天晚上被灌醉了,第二天早上头疼得特别厉害,但是工作还要继续,就告诉自己,快完了,快完了,其实才刚刚开始。”

心声流露

俄罗斯著名导演塔克夫斯基说过:“纪录片是最容易雕刻时光的东西。”陈浩认为,纪录片的魅力在于能够重现生活的本真,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主人公带来的心灵冲击力和感动。

在陈浩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对儿童题材的偏爱,他说:“走进孩子的世界就莫名有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我想打破大多数人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既定印象,比如大家心目中的留守儿童总是孤独可怜、练杂技学体操的孩子就是苦不堪言。但现实并非,只是环境不同,他们的对自己世界的感知力和我们是一样的。” 陈浩还告诉记者,拍电影要始终怀有对作品创作的敬畏感和神圣感。


在师院,除了庆幸学业有成

陈浩更感恩自己能遇见

一群共同奋斗、彼此激励的伙伴

也感谢院里领导和老师的支持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一群人同行才能走得更远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精彩推荐

师院的名义:你的师院蓝田园绿

60s尽览师院一周事(4.3-4.9)&微信周影响力排行榜

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小谭小山你嫑看,粉丝会笑啊!

校友赵超文累倒在工作岗位,年仅32岁

文案:王雅杰

编辑:石庚岩

审核:常越

投稿邮箱:xysyxwzx@163.com

出品:信阳师范学院新媒体运营团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