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绘大别山故事,他们画笔下呈现的“革命精神”属实震撼到我了!!

惊叹的小山 信阳师范学院 2023-06-23

溯泱泱华夏几千年

追滚滚红尘千余载

中国红军一直都在

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

大别山精神更是经久不衰

在革命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特此举办红色铸魂作品展

传承革命精神 纪念历史荣光




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红色作品展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11月24日,美术与设计学院“红色铸魂”教师作品展在艺术楼一楼展厅开幕。本次展览是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的一次红色主题教师创作展,共展出红色作品50余件,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书法篆刻、书籍设计、招贴设计、影视传媒等种类

取材多为大别山红色革命历史,作品题材内容丰富、表现视角独特,以文艺创作的形式聚焦时代主题、重温红色历史、展现时代风貌,表达了专业教师对时代的深入思考和对艺术的执着探索,是该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和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


美术与设计学院一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践行“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积极推进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成果转化,推动美术课程思政系统化、形象化、特色化。近年来,逐渐形成“红色铸魂、绿色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红色铸魂”就是要发挥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地域优势,综合美院美术创作优势,组建大别山红色资源美术创作团队,发掘大别山红色资源,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研究,以传播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促使美术特色化思政理念形成共识,利用美术专业特色讲好党的故事,用红色故事感染人、红色作品陶养人、红色精神鼓舞人。本次展览正是“红色铸魂”育人理念的重要成果和重要体现。



·
·


“红”是中国红军革命道路

“绿”是革命先烈身着军衣

这些作品画出的是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

这些作品画出的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决心

君且看 那是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君且看 那是我国革命史上的英雄

作品生动形象 展现中华儿女的革命精神

我们定当永远铭记先烈的付出与奉献





张江波、张涛、叶长斌《习近平总书记缅怀革命先烈》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深情缅怀为革命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儿女。






邹东升《靓秋》



《叶落无声》



《朝阳辉映大别山》



《迎水寺发出的电波》



迎水寺,地处潢川县仁和集东北,地势较低,水系环绕,有正殿、偏殿20来间,供奉着大大小小的菩萨,并有尼姑主持寺务。其周边被一圈高高的岗岭合围,隐蔽性好。1947年8月27日傍晚,刘邓首长及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进驻迎水寺。顿时,偏僻的迎水寺车水马龙,异常热闹。无线电台、手摇发电机紧张地工作,蜘蛛网似的电话线由各地连到寺内;担任保卫工作的警卫二旅五团,在附近的山岗上放哨。当晚,刘邓首长在迎水寺通电全军宣告千里挺进大别山“已胜利完成”,并宣告今后的任务是“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与邻兵团配合”展开新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个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地方。





袁汝波红旗飘飘




《老兵的荣耀》




《送郎当红军》




向旭东《仙湖漫步》



《春到申城》




创作动因:作为一个青年画家应该紧随时代步伐,有担当,有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我们手中的画笔展现人民美好生活,讴歌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该如何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生态环境也越来越美好。人与自然也得到了融合发展。作为一个画家,如何去表现美好的环境、如何去表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这成为我创作的动因。

画面构思:我的作品《申城春色》《仙湖慢步》就是基于这种思考而创作的。如何表现这种生态共生共融呢?在题材的选择上,以现代建筑为背景,以水禽在湖面自由嬉戏为画面主体,把建筑的倒影、湖面的水禽和自然的生物,以点线面的形式来构图重组,营造出和谐安详、宁静幽雅的画面氛围。

表现形式: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从现代视角重构画面,加强绘画性、趣味性表达。强化画面的黑白灰和虚实关系的处理,使画面富于节奏变化,注重造型的提炼、线条和笔墨的表现力,突出节奏与韵律感。在画面处理上,减少色彩的运用,注重团块关系的处理,围绕主体的律动来营造画面的气韵与意境,表现出宁静祥和的空灵感。





张江波《第四军第五师部旧址》




四望山新四军五师旧址群位于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胡岗村、白庙村、董家河乡三角山村、黄龙寺村。年代为1938—1945年。四望山新四军五师旧址群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作品以新四军第五师部旧址作为表现对象,以现代视角审视发生在信阳大地上的革命历史。倔强高耸着的门楼,象征着屹立不倒的革命精神,被岁月蚕食的砖瓦无不诉说着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值得后人纪念和致敬。





《刘邓大军渡淮河之一》


《刘邓大军渡淮河之二》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冲破敌人的重重阻拦,经过20天艰苦征战,经过大埠口渡口(今信阳市息县境内)渡过淮河天险进入大别山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中国革命的历史车轮向前推进了1000里,使全国战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击破了蒋介石的反革命计划,使之由进攻转为防御,由外线转到内线。而我们则由防御转为进攻,由内线转到外线。

为纪念刘邓大军渡过淮河挺进大别山,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缅怀先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再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波澜壮阔的历程而创作此作品。画面选取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参谋李达、副政委张际春、旅长肖永银等野战军首长以及渡河大军成功上岸的时刻加以表现,构图上有意抬高地平线形成俯视效果增加大军的纵深空间,人物群像形成V字形排列象征着渡河任务的成功。





张伟《战友》




作品描绘了2位八路军战士在作战胜利后庆功的形象,他们佩戴光荣花相互鼓励、祝贺,表现他们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英雄的大无畏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与我们并肩同行的外国战友》



作品描绘再现了10位抗战中的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诺尔曼·白求恩、马海德、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柯棣华、林迈可、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绿川英子、理查德·傅莱。10个人物分成两个团块并列组合,一大一小,错落排列又紧密相连,形成一堵同仇敌忾的铁壁铜墙。作品旨在表现全世界人民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相继开展广泛的援华活动,中国抗战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军民同各同盟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协同作战,直至取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他们把支援中国抗战当作自己的职责,当作开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任务,与我们肩并肩共同作战,同仇敌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朝晨《将军碾》




以罗山县何家冲的“将军碾”一景为主题,展现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的沉静、古朴、厚重之美,令人追忆当年此地所发生的军爱民、军拥民、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列宁号》



此作品以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为选题,描绘的是红军1930年于罗山县缴获一架国民党的飞机,并重新组装为“列宁号”。关于此选题的资料和美术作品较少,此作品在当时真实的飞机设计图纸基础上加入联想与想象,表现“列宁号”与红军一起参加作战的气势磅礴之景。




《老物件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描绘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期使用过的一些办公、生活用品,展现了革命时期先辈们艰苦的工作条件。





秦瑞红《黄龙寺会师》





《黄龙寺会师》描绘的是1939年1月20日,李先念率领部队到达四望山北麓的黄龙寺与信阳挺进队胜利会师的场景。李先念率新四军游击大队南下四望山抗战与信阳挺进队就会合在门前的道路上,这里也是李先念南下的第一个立足点。李先念与信阳挺进队的危拱之、刘子厚、朱大鹏、王海山等人热情相见,战士们因团聚而激动的拥抱、欢呼,温馨的场景与人物心情的愉悦渲染了热闹欢快的气氛,明亮色调铺陈也对表达主题产生积极的作用。人物服饰与环境色彩注重强烈的对比关系,明亮的色彩对比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与画面的气氛,使画面呈现蓬勃的朝气和向上的力量。






张卫平《大别山里的红军桥》






信阳红军桥在河南信阳市区东南17公里的平桥区震雷山街道辛店社区,是座饱经风霜的石板桥。

1941年,信(阳)罗(山)边根据地指战员为了帮助当地百姓解决灌溉难题,同时也为打破敌人的武装包围和经济封锁,决定在这一带兴建水利事业,发展农业生产。这年冬天,战士们和当地乡亲迅速行动起来,冒着严寒从临近的石山上挖沟运石,又组织当地工匠凿石开槽,架设桥基,于1942年年底建成了水陆两用的渡槽桥。渡槽桥桥墩上覆石槽,石槽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平时方便群众来往行走,雨季时可引水灌溉1500余亩稻田。桥建好后,有人提议起名为“红军桥”,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红军桥”这个名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沿用至今。历经风雨,在8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百姓从桥上穿行而过,去田地劳作或乘凉休息,“红军桥”就像一个屹立不倒的英雄。

红军桥是我党我军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见证。2000年9月,“红军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长斌《潘忠汝侧面像》





潘忠汝(1906—1927),湖北黄陂人。1927年11月13日潘忠汝领导黄麻起义,任总指挥率领农民武装攻占黄安县城。12月5日,国民革命军一个师夜袭黄安,潘忠汝率城里的第一路军抵抗。潘忠汝前后六次进出城门,掩护战友突围,第七次护送战友往外冲时,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夏之顺《时光·见证》




作品题材取自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此作品以写实的方法描绘了革命时代的老物件,来追忆革命年代的艰苦时光,见证着先烈们为革命成功所做的贡献。





张涛《李先念重上四望山》




抗日战争时期,四望山成为著名的豫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艰苦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四望山曾一度被国民党军队侵占。一九四五年四月七日,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为收复被日军占领的豫西南及鄂北地区,使豫鄂边区根据地与淮北新开辟的地区联成一片,由师长李先念率五师主力在收复白兆山地区后,继续挥师北上,于四月二十四日收复四望山根据地。作品选择李先念率领部队收复根据地之后登顶眺望的场景瞬间,重点表现了李先念将军站在山顶踌躇满志的风资,表现了新四军战士的坚毅和乐观,也表现了新四军部队势不可挡的气势。





赵志杰《铭记》


铭记系列作品的主角有的是解放前入伍的信阳籍老兵,有的是随部队转战全国胜利后转业到信阳工作的老兵。这些人当年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建国后又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挥洒汗水,这些老人无论在烽火岁月还是和平时期都无怨无悔甘心奉献。这些人的事迹深深触动到我。所以我的画以他们为表现对象是希望大家记住他们。





张睿《何惧岷山千里雪》





该作品运用综合材料的跨界与融合,陶瓷与耐候钢两种视觉效果差异较大的材质对比,显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营造了红军翻越雪山时表现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意象。作品拓展了陶瓷艺术的外延,体现出创作者独特、自由的表达风格。同时展示了红色陶艺创作的新思路,在现代陶艺框架下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悲怆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彰显出“红色文化”符号的宝贵价值。






郑蔚《红十五军的长征》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一本反映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图片资料集。朴素的线装工艺,质朴的手写体文字,怀旧处理的历史图片和画面元素,细细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山水怀抱孕育了红二十五军的优秀品格和军魂。这支从大别山走出的英雄部队,从山的亘古、厚重中领悟到诚实、守信和奉献的精神品质;在水的坦荡、不息中体味到自然的机变、坚韧不息的生机。


他们始终以大局为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上铸起可歌可泣的精神丰碑。山水元素承载着军魂,贯穿始终。一面面残缺不全的红旗迎风招展;一双双血色的草鞋印记铺满纸面,由暗到明的背景色彩设置,一幅幅不断变换的山水画面既承载着压抑、残酷的斗争环境,也展现出这支队伍坚韧、机变和不息的生机。随着书页翻动,红二十五军从大别山出发,开动双脚,一路转战,历经磨难,靠着信念、智慧、勇气和顽强,最终走向长征胜利的伟大历程跃然纸上。






这一幅幅作品无不彰显着中国革命精神

“红色铸魂 绿色育人”

先辈们 当今的盛世如你们所愿

我们也定能通过这场作品展

传承红色基因 传播大别山精神

铭记历史英雄人物

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接续奋斗



有任何疑问,欢迎添加小山微信咨询


精彩链接

(点击图片查看)



信阳师范学院新媒体运营团队 

文案/ 美术与设计学院 张文慧

图片/ 美术与设计学院提供

编辑 / 郭晶晶

审核 / 赵丹琪

指导老师 / 高国栋 李春燕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