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淑慧学姐上岸经验分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思源研习会 Author 王淑慧

大家好,我是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王淑慧,我的录取院校和专业是辽宁大学的民俗学,初试复试均为第一名,初始成绩400,政治79,英语一74,专业课一121,专业课二126。复试成绩90.8。

一、学校和专业选择

如果想跨专业,跨专业前务必进行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否支撑自己坚持整个考研过程?自己对所跨专业的情况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基础能否比得过竞争对手?以我为例,我是在考研前多次进行民俗调查和论文写作,参加过一些科研项目。在摸清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兴趣以及所报考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家庭现实条件,选择换专业考研。不跨专业的同学也请思考上述问题,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准。

在选择学校时,也要进行评估。实事求是地思考自己的水准能匹配上什么等级的学校?所报考学校存在压分或者歧视现象吗?某些地区公共课是否压分?学校出题风格与自己的学习倾向是否匹配?在考研大环境越来越卷的情况下,真心建议大家求稳。

二、英语学习

我考的是英语一,考试成绩为74分。

单词书:《十天搞定考研词汇》+ 墨墨背单词APP的考试大纲词汇。顺序是先背《十天搞定考研词汇》掌握考试高频词汇,后期使用墨墨背单词APP突击考试低频词汇,背诵方法即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重复记忆。

考试真题:卷子是买单词书送的,答案解析是网上找的。真题使用方法,留出最近三年的等代后期模拟,其余试卷阅读掐点模拟练习,一篇文章15分钟必须写完。好处在于,既不会长时间纠结于一篇阅读而浪费有效知识吸收时间,又能培养时间意识和应试习惯。对完答案不必因为对错而欣喜或难过,抓紧时间弄懂文章意思梳理文章脉络,揣摩出题人的目的,总结题目类型。

另外,真题务必重复利用,第一遍通意思学习单词长难句,第二遍总结文章风格、出题规律乃至陷阱设置。如果学有余力,我建议直接背阅读文章,一举多得:巩固单词长难句,积累作文句式,站在出题人角度总结题目,培养语感.....

英语一和英语二最大的差别不在于词汇量和长难句的差别,而是题目的差别,英语一不仅要求看懂文章,还要求看懂论证结构。首先,题目往往不会让你能一眼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而是专门在文章表述模糊的地方出题以便考察你的思辨能力。其次,选项的设计也是模糊不清,往往ABCD四个选项是包括或被包括,因果关系,要学会排查。

关于辅导班老师课程,我基本上是没听过任何课程的(如果你能做到上面的建议,相信你也不再需要听课),只在后期已经有了自己总结的阅读技巧后特意找到唐迟老师的阅读技巧总结,目的在于比对我的经验是否和他的经验类似,并吸收我没有的经验。

作文书书籍选择王江涛《高分写作》,7月份开始,一天一篇真题范文背诵+默写,如果坚持背完背熟能默写40篇大小范文,大小作文都没问题。背的时候记得学会分解,着重记忆积累各大主题的套句,分主题建构自己的作文语料库,之后遇见好词好句就抄录下来并重点记忆,制作自己的大小作文模板并多次进行模拟写作。

三、政治学习

书籍推荐:前期乘风考研《考点一本通》只需一本书,只要一张嘴,把听课时间用于背诵政治知识点,政治可上75。练习题:《一千题》+肖四肖八模拟卷。后期乘风考研会出一个各大政治考研机构名师的模拟卷选择、论述题、时政题知识点全汇总PDF,是学霸式的知识汇总,直接背诵即可。政治无需听课,直接背诵知识点。此经验切实有效,本人政治79分。

四、专业课背诵学习背诵与应试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通则,不管你学什么专业课,按照下面的方法论进行,一定能上120。

(一)认真对待备考学习

第一,拿着历年的真题,把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涉及的知识点在书中一一标记出来,把全书大概分个主次,但是未考过的知识点也要记。

第二,在具体的背书过程中,面对一大段长话,找到主谓宾框架,充分理解之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输出,有效率的重复。

第三,当你发现自己对于读书非常的厌倦的时候,尝试采用费曼学习法,想象自己是一个即将要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老师,如此很容易提高学习动力。

第四,平常心态面对考研,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找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第五,保持积极的心态,动脑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理论,不断的重复,后期随着思维能力提升和知识储备增加,就能够去理解并记住知识。

第六,规定一个小时完成多少任务,拒绝完美主义不卡点学习,以任务完成为准。

第七,学会联系。你背诵的这个知识点,有没有可能和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能够联系起来回答一道论述题呢?教科书不一定就是权威的,当你把知识都记在脑子的时候,你可以随意的排列他们来去应对论述题。

(二)应试部分展示你的科研素质

自命题考试卷子中,40%的分值在固定的知识(名词解释、简答题),60%的分值在论述题。因此,专业知识要背熟,但只会背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你必须要让老师看见你的科研能力。

所谓科研能力包括:
1.知识联系能力。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多角度对某一社会事象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2.问题意识。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并给出自己答案的能力。

3.超强概括能力。多角度的用简明扼要的话回答问题。

4.强大逻辑思维。论述题就是一个小论文,不是写得多就好,而是有结构有逻辑,因果、嵌套、递进等逻辑必须能呈现在你的答案中,哪怕你没有写很多内容,只要逻辑结构在,分就不会跑。我考专业课时15页的答题纸,只写了7页,三道论述题共写了2页半,但老师仍然给我120分以上,可见老师更重视你的论点和论述思路。

怎么让自己的论述题看起来很有科研素质?
1.去知网查阅目标院校老师论文,梳理他们的研究逻辑,并积累论述结构和“行话”进行记忆,考试的时候灵活转换。
2.了解学科前沿热点,总结出热点话题、经典话题,然后总结答题套话和模板。
3.基础打牢,背书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建立知识、观点之间的联系,打乱教科书的排版,建构起自己的“新书”,这样不仅知识点记得牢固,论述题也会很有感觉。考研本就是要筛选掉不适合科研的人,不是人人都能坐住学术的冷板凳,当你有足够的耐心毅力时就能刷掉一大部分人了。

我6月底开始准备考研,专业课四本书,计划一个月一本。7月、8月上午英语单词和专业课,下午英语模拟+改错和政治背诵,晚上专业课和作文。9月、10月上午英语单词和专业课,下午真题阅读背诵和讲英语阅读题(自己当老师讲卷子,分析出题人意图)+政治背诵,晚上专业课+作文,有效学习时长10小时。(4+4+2)11月12月,上午默写专业课或是看文献总结专业课模板和套话,下午和晚上背书,这个时候书背的差不多了,重在联系和思考。有效学习时间为11小时。

五、心态建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考研是持久战,所以学习的心态必须要稳住。稳住的方法很简单:只跟自己比,别跟别人比。我们总是会被未知的恐惧吓到,殊不知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我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全国只招收10人,也不公布报录比,录取的希望其实很渺小。但我的信念是过程做到位,结果自然行。每天的自己都有在创造知识,都有在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就。坚持一个态度:最笨的方法是捷径。直接触摸知识记忆知识,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考研过程中的挫折,甚至为此感到惊喜:在考前我获得一个机会改变自己的不足提升分数。当你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你自己都会拥有十分平静的心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