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吕东亮院长|在教育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小山 信阳师范大学 2024-04-14


潜心科研育桃李

书墨飘香染芳华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四季晴雨

日夜无眠实践科研精神

风雨无阻开拓知识田地

今天让我们走进

吕东亮老师的丰富生活









吕东亮,男,汉族,1980年12月生,河南新郑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传媒学院院长。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21年作为河南代表团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第十一次文代会。2023年入选信阳文化名家。

作为一名读者,他读万卷书,胸藏文墨虚怀若谷;作为一名教师,他传道授业,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一名学者,他脚踏实地,求真求新启文明。吕东亮老师立三尺讲台,育桃李芬芳;以书为镜,悟修身之道。







热爱激励人不懈追求,精益求精。谈到最初选择中文专业的原因时,吕老师坚定地表示:因为喜欢。考虑到自身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研究生毕业时,吕老师了解到信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内的一所老牌本科院校,并且有硕士点,教学资源良好,于是他选择在信阳师范学院任教。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的职能。任教期间,吕老师不仅时刻谨记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还兼任信阳市作家协会的职位。作家协会要为作家服务、为文学服务、为社会服务。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说:“促进文学繁荣发展有两支队伍,一支是作家队伍,他们为社会所关注,知名度高,影响大。一支是作协工作队伍,这是一支不被世人所知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的队伍。我们要关注这支队伍,感谢这支队伍。”作家协会是高校人才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家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文学修养和创作实力。同时,通过更好更多的文学精品,推动文学事业繁荣,用文学促进精神共同富裕。

文学是一条成长和治愈的道路,在书中可见众生百态,也可抚慰心灵。常年从事文学研究工作,这让吕老师养成了时刻关注社会现状的习惯。吕老师认为,文学要讴歌伟大的时代、奋进的历史,也要关注和抚慰被高歌猛进的社会所冷落的人,为民族国家点亮温暖的灯火。

读书养性,达观成为吕老师对待生活态度。吕老师曾多次获得河南省人文社科类奖励和荣誉,他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所得奖项,认为这些是身为一名高校教师正常的劳动成果。近期,吕老师入选信阳文化名家,对于身上责任的增加,吕老师表示要融入信阳市的社会发展,作为一名信阳市民从内在的角度关注信阳市的文化建设并积极建言献策。







吕老师身兼数职,忙碌成为他生活中的常态,要想使几项工作有序开展,只能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他表示:学校工作始终要放在第一位,教师的职责首先是教书育人。从教多年,吕老师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老师的学识魅力也吸引着学生对一堂课的兴趣。他认为,要讲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备课。即使是一门已经教了十几年的课程,课前吕老师仍然坚持备课,做到课堂内容丰富、紧跟前沿,让学生真正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从教近二十年,吕老师深知关爱学生的重要性。他认为我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大多数学生踏进大学后茫然无措,这种时候更需要老师答疑解惑,提供学业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在今年研究生考试中,吕老师给他的几位学生提供了报考以及复试方面的专业指导,为其成功上岸提供了帮助。

从文学院调任至传媒学院并担任院长一职,吕老师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与师生建立联系,熟悉传媒学院的事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了解到传媒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未来有无限可能。结合传媒学院学生的特点,他希望同学们在当下要多反思自己是否学好了专业课,重视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做到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兴趣、对生活有认知、对未来有规划。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雄伟事业的高楼大厦,背后都深藏着积累的骨架;文人墨客的诗词华章,身后都隐藏着生活的哲思。吕东亮老师认为写文章的灵感并不是偶然的迸发,而是长期辛劳的馈赠。他引述法国诗人瓦雷里的话说:“灵感只是那些只看到结果而看不到过程的人美丽的误会,因为努力推敲的痕迹、呕心沥血的用心都已经被抹杀了,便将眼前这一切归功于灵感的奇迹。”因此文学研究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瓶颈期是常会发生的事情。在论文写不出的时候,吕老师总会选择放一放,去读书、去思考,在研读中探求方法,在思考中寻求道路。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关于阅读,吕老师认为读书不是一件值得张扬的事情,他引用著名学者程千帆先生的话说:“读了书就一定让人知道吗。”他说读书是他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他勉励学生将读书变成一种常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读书时不要走马观花,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会让人受益匪浅。随手记下读书的感悟,不仅可以帮助记忆,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帮助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他希望学生们可以培养并保持好这一习惯。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吕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籍——《大圣遗音:最简中国艺术史》。从这本书中通过中国古代精美艺术品,将中国5000年的艺术流变与脉络,简明扼要地呈现给广大读者。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让我们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徜徉在书籍的摇篮,品味书海的乐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书籍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精神食粮。教育工作不仅可以立足于三尺讲台,还可贯穿于一本好书之中。最是书香能育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跟随着吕老师的脚步,在知识的密林里阅无止境,用书卷奥秘感受生活。






案前灯下 夙兴夜寐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以坚定的志 探索更远的路

用平凡的笔 撰写生命的彩

师者如光 点滴星辰

以德而耕 收获山河

工作今朝 建设祖国明天

教学课堂 成就祖国未来



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小山微信咨询




精彩链接

(点击图片查看)




信阳师范学院新媒体运营团队 

文案 / 王禹珂 张家琦 刘怡童图片 / 受访者本人提供编辑 / 王禹珂审核 / 郭晶晶指导老师 / 高国栋 李春燕



在看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