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锦彩播报】和王国巍教授一起领略孙子兵法与谋略学的智慧

锦彩文传 2023-01-17




和王国巍教授一起领略

孙子兵法与谋略学的智慧


 3月22日晚7点,一场以“孙子兵法与谋略学”为主题的文化之旅系列讲座,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忠孝大楼A207顺利开展。本次讲座邀请到了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四川省陈寿研究会副会长、李白研究会理事、郫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巍教授担任主讲人。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仕彬教授、院长助理马秋穗副教授,以及周平教授、谢天开教授、范美俊教授、王晓燕教授,毛欣然副教授、高强副教授,林燕老师和400多名学子现场享受了这场“谋略学”盛宴。

讲座伊始,王国巍教授以在锦城图书馆见到的“意外之喜”——孙武画像,引出孙武其人。他与同学们一同探讨了孙武与《孙子兵法》的故事,通过其作者争端告诉同学们《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值得细细研究。他“吴宫教战”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兵不可戏”的道理;以《孙子兵法》居宋代《武经七书》之首的地位,引出其后世赞誉——是我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代表了我国古代军事著作成就,为武学必读经典。








接下来王国巍教授对孙武本人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读。他以“田、鲍、栾、高”四族之乱解释了孙武避乱奔吴的做法;凭好友伍子胥“伍员七荐”,终得吴王拜将;从“南服越人”走向“功成归隐”,对比伍子胥晚年的拔剑自刎,可以说孙武的一生是圆满并充满智慧。在王国巍教授的细细讲述下,一个完整的谋略学体系向在场的师生徐徐铺展开来,《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名句在师生们耳边缓缓诉说。通过PPT呈现,王国巍教授又为在场师生推荐了李炳彦先生的《三十六计新编》,陶汉章先生的《孙子兵法概论》,他还特别提醒同学们不能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等同。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作用可见一斑。随后,王国巍教授以“被誉为‘红色孙武’的刘伯承元帅”为例,引入《孙子兵法》的当代谋略学智慧。王国巍教授深入研究了著名的谋略学家柴宇球将军所著的《谋略论》、《谋略库》、《谋略家》三部“谋略丛书”,通过总结概括,得出了谋略有目的性、效果性、条件性、主动性、转化的必要性五大基本特点,并又从特点中推导出谋略有利益原则、周密原则、变通原则、协同原则、时空原则五个一般原则的结论。王教授说:“《孙子兵法》辩证地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提出了战略和战术的观点,集‘谋略’之大成。”此书在历代都被人们所重视,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妇孺皆知。








讲座最后,王国巍教授指出,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基础的谋略学,我们大致研究的就是谋略家(人)、经典谋略案例(事)和谋略理论(理)三大领域,并列举了著名军事谋略家曹操以及他的相关经典谋略事例进行阐述。《孙子兵法》在商业、中医学、体育等方面的应用都颇有成就,影响深远,促进了商业兵法核心的浓缩,“用药如用兵论”思想的提出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理论的运用。如王国巍教授所说:“谋略,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们将在探索谋略学问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提问环节,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3班的牟慧同学向王教授请教了“《孙子兵法》对我们普通大众的作用与启发,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价值。”王教授以我们学生为例,指导大家可以运用谋略学中的主动性、目的性等特点,从宏观的角度去具体化自身的行动。

晚上八点四十分,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锦彩文传


图片 | 韩渝 田旭

文字 | 牟慧 史艾桐

排版 |卓钰

审核校对丨陈珍珍

邮箱:wcnews@163.com

夸父网:http://lm.scujcc.com.cn/

抖音号:文传青年

文学与传媒学院全媒体中心


锦彩文传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