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锦彩播报】曾穷石老师为你讲授修建报恩寺背后的故事

锦彩文传 2023-01-17

修建报恩寺背后的故事

关于十五世纪龙州土司的交际与应酬


5月27晚7点,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年春季“文化之旅”系列讲座《修建报恩寺——十五世纪龙州土司的交际与应酬》在我校忠孝大楼A207学术报告厅准时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管员曾穷石老师主讲。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毛建华教授、副院长傅仕彬教授、马秋穗副教授、谢天开教授、聂鑫鑫老师与数百名文传学院学生出席了本次讲座。

 曾穷石老师以报恩寺建筑精美图片作为引子,从该寺建筑特色引出了今日讲解的主要内容——报恩寺修建者王玺及其家族的交际和应酬历史、报恩寺的修建缘起以及修建报恩寺的意义。接着,曾老师以诗歌、图片、特殊人物以及史书记载作为例子来讲述发源于十五世纪宋元年代龙州土司的历史沿革。讲座尤其针对报恩寺修建者王玺及该建筑进行了主要介绍,通过对修建者的通婚圈、关系链、该寺传说及生产、明初对佛教的管控、修建时间线等系统的阐述了王玺父子二人修建该寺的关系网络与缘起。其中,王氏土司家族与朝中官僚多有交情,并通过婚姻关系拓展土司家族的交际范围。除了婚姻关系,王玺子孙后代除了世袭土官金事外,还通过科举出仕,进入帝国官僚政治核心。通过这这两种方式,王玺获得了超越土司之外的活动范围和权力。

曾穷石老师又简要地介绍了修建报恩寺的缘由。宣德十年,王玺想自洪武以来,王氏家族代代承爵,为了向朝廷表达报恩之意,加之寺南观音庙的古藏经无处安放,因此想要建修一座寺庙。于是王玺亲自去到京师,上表向皇帝奏请允许修建报恩寺宇。天子看在他们土司家族的功劳便允许了,还赐名“敕修大报恩寺”。

然后,曾穷石老师详细为我们介绍了修建报恩寺的意义。报恩寺位于平武城的东边,是文明进入龙州的首要之地,而寺庙名称为“敕修大报恩寺”是以感恩帝国对土司在边地的恩福,以远离龙州的皇权作为象征,为龙州王司在龙州的政治实践寻找合法性。而明英宗圣旨中准许修建报恩寺的一个原因,即是由于佛经无处安放,这是出于对文字的尊崇这同样与土司的士大夫政治情怀相契合。实际上在王氏子孙眼里,报恩寺是王家的家庙,龙州土司用“报皇恩”涵盖寺庙的宗族性,实际上是用帝国的话语体系书写土司家族的历史。

报恩寺修成后,作为公共机构代替文庙成为平武宣讲儒学的场所。明代以来,龙州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报恩寺的修建者王玺亦是如此。他发愿修建了报恩寺,身后的葬仪也是既有佛教的因素,也有道教的形制。因此,援佛入儒、援道入儒,在龙州这样的边地则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文化的复合性。

    因此,报恩寺具备着复合型的政治、文化教义,在龙州地方,报恩寺既是帝国文明的象征,又是龙州文明教化的核心。也就是说,报恩寺修成后成为了龙州的公共空间,也成为合理化土司政治的表现。这也是修建报恩寺背后的意义。

讲座接近尾声,曾穷石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晚20点30分,曾穷石老师此次《修建报恩寺——十五世纪龙州土司的交际与应酬》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END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锦彩文传


文字丨李佳欣 康怀忠

图片丨赵萌诗 戴显静

 图文排版丨吴治文

 审核校对丨贾童童

邮箱:wcnews@163.com

夸父网:http://Im.scujcc.com.cn/

抖音号:文传青年 

文学与传媒学院全媒体中心


锦彩文传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