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锦彩讲座】戴路博士解读苏东坡的宦游轨迹和文学世界

陪你听讲座的 锦彩文传 2023-01-17

送江入海,身行万里半天下

戴路博士解读苏东坡的宦游轨迹和文学世界


12月28日晚19点,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年秋季文化之旅系列讲座之“送江入海—苏东坡的宦游轨迹与文学世界”讲座在锦城大礼堂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戴路担任主讲人。成都锦城学院副校长白俊峰教授,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仕彬教授,副院长马秋穗副教授,王晓燕教授,谢天开教授,郑伟副教授,毛欣然副教授,秦蓁副教授,聂鑫鑫老师、郭恒老师与1000余名学子共同参加了本场讲座。

本次讲座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戴路博士分别从“出发与反思”、“水月之喻”、“江心炬火”及“沧海何曾断地脉”四个方面来让同学们感受苏东坡宦游轨迹和文学世界的魅力。

讲座伊始,戴路博士深度讲解了苏东坡的《游金山寺》,并将其中“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作为本次讲座的主题。以岷江作为苏东坡宦游轨迹及文学世界的原点,将苏东坡歌颂岷江的诗句作为延伸,深切表达了苏轼江行书写与故乡回忆。让同学们更清晰地理解苏东坡对家乡四川的自豪之感,及其离开巴蜀大地到大海之南途中对故乡的追思之情。

戴路博士讲解苏东坡宦游路途中极为重要且知名度极广的赤壁之游,在此留下前后《赤壁赋》的名篇。并且引起朝鲜及后世诸多文人的广泛效仿,成为古代文人行旅的必去之处。他引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来表明流水进德修业德高尚境界,告诫同学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补充自己知识内容,才能保证自己能从容的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磨难。

戴路博士随后引用“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作为其第三部分的切入点,表明此时期苏轼虽在仕途上并不如意,但却仍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戴路博士将其分析为苏东坡“对短暂性的超越。”让同学们明白知其难,守其难。

在分析苏东坡的晚年生活时,戴路博士称其为“沧海何曾断地脉”。苏东坡仕途受阻,被贬至海南,在此期间苏东坡培养出海南的第一名进士。这不仅表明苏东坡虽多次被贬,但仍能不负自己,对生活仍充满希望。而且以“朱崖端合破天荒”的典故告诫同学们当坚持不懈,努力读书学习,成为一名词意兼美的“佳士”。

 提问环节,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熊佳丽同学提出问题:苏东坡无论处在何种艰难境地,读者总能在他的诗句中找到快乐,是什么让这位士人面对困难处境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戴路博士表示,苏东坡的命运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在多次被贬,多次在仕途中遇到苦难后,苏东坡已经能做到“短暂性的超越”,才保证了无论什么处境,苏东坡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欣兰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世家出身的苏东坡尽管颠沛流离,仍然不选择远离官场?戴路博士回答道;苏东坡多次被贬,因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出中原,其本身对朝廷是十分失望的。但后续宋神宗去世,苏东坡的人生发生转折,再次获得朝廷的任命,其本身仍是虽对朝廷的任命不再在意,但仍对此抱有期望。戴路博士感叹道:“苏轼,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也还有许多值得同学们去探索的地方。”

晚上8点50分,戴路博士的“送江入海—苏东坡的宦游轨迹与文学世界”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锦彩文传


总编辑 | 特木热

执行总编辑 | 陈珍珍

责任编辑 | 贺杨 侯皓文 戴思琪

图片来源丨贺雨婷

邮箱:wcnews@163.com

夸父网:http://lm.scujcc.edu.cn/

抖音号:61420594

文学与传媒学院全媒体中心


锦彩文传

全媒体中心抖音号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