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逆袭日本的中国稻米油,见证中国制造的崛起

2018-01-16 关注我吧▷ 环球移民

来源:综合自新周刊


中国游客在日本购物。


一窝蜂地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保温杯、电饭煲的中国人,大概没想到日本人也正在东京抢购中国产稻米油。

 

日本作为稻米油消费大国,在米油的研究上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因此本国的稻米油市场基本被其国产品牌占据,根本没有国外品牌的一席之地。但最近,日本高端进口超市上架了中国的金龙鱼稻米油后,吸引了不少东京市民排队抢购。

 

那么,为何来自中国的稻米油能进入日本市场,并获得日本市民的青睐和抢购?


金龙鱼稻米油在日本进口超市第一天上市,引起东京市民排队购买。

 

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

 

其实,日本人早就离不开中国制造了。

 

前不久,日本一档综艺节目就做了一个试验:如果把日本人生活里的中国制造全部拿掉,会变成什么样?

 

经过3位精通中国制造的日本专家4小时的彻底搜查后,参与试验的日本男子家里涉及中国制造的物品多达619件,包括手机、家电、衣物、鞋子、玩具,甚至连他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中国制造。

 

搬走了家里所有的中国制造后,本来一应俱全的家变得十分“宽敞”。只剩下大部分产自东南亚的木质家具和空运费用较高的日本产冰箱。


参与试验的日本男子家里涉及中国制造的物品数量为619件。


另一档日本综艺节目则选择走上街头,通过采访日本民众,了解中国制造对日本的影响。不少受访者嘴上说接受不了中国制造,但翻开衣服标签一看,全是中国制造。

 

还有一位日本老奶奶表示自己不吃中国产的食物,却被记者告知:日本拉面中放的干笋,90%都产自中国。


该节目称,日本拉面中放的干笋,绝大多数产自中国。


以上两档节目,尽管可能有一定的综艺效果,但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的确是不争的事实。美国作家萨拉·邦焦尔尼早在2005年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并将这一生活“大冒险”写进了书里——《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带着“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的疑问,萨拉开始了这场有趣却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要为4岁的儿子购买68美元的意大利鞋、没有工具修理抽屉、电器等物品,连该用中国制造的人道捕鼠器或美国制造的非人道捕鼠器都成为了不小的烦恼。幸好,萨拉终于在2006年结束了这一场实验,兴奋地再次投入“中国制造”的怀抱。

 

尽管萨拉在书中描述的都是自己琐碎但有趣的生活经历,但无不透露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


经济全球化往纵深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走出国门。


与其认准“某国制造”,不如认准好的产品

 

诚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依然把“某国制造”挂在嘴边、奉为标准,多少有点狭隘。与其认准“某国制造”,倒不如认准好的品牌、好的产品。

 

陈冠希在纽约大学以“中国制造”为主题进行的演讲,就讲述了自己创立潮流品牌的经历。15年前,当陈冠希说自己的产品是在中国制造时,外国人的反应都是:“天啊,这太糟糕了。在美国,很多中国的商品都被召回了。”但此后,陈冠希更多地在产品中使用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他希望如果有人从国际标准来审视他的产品、创意和设计理念,他能很自豪地回答:“对,这是中国制造。”

 

陈冠希认为,工作的质量标准,不应因为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好的产品自己就会畅销,不必说它产自哪里。


2017年9月30日,陈冠希在纽约大学发表以“中国制造”为主题的演讲。


曾经口碑极佳的“日本制造”,就经历了一个难熬的2017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曾是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召回数百万台汽车;8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在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的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造假对象约占铝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

 

时间倒退回十九世纪,“德国制造”也曾背负价格低、质量差的污名。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则带有歧视性的商标法条款: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都必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区分优质的英国产品和低劣的德国货。而到了今天,谁敢说德国制造不是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表?

 

再反观我们的中国制造,尽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打上山寨、廉价等差评标签,但近年来,不少中国品牌、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都让中国制造逐渐“挺直了腰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好评。


逆袭的中国制造

 

当“工匠精神”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制造2025》指出了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定下了中国制造的战略计划,中国制造就走上了“逆袭”之路。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成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树立了高铁最高时速的新标杆;让外国人啧啧称奇、羡慕不已的移动支付和网购服务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共享单车打破了“Copy to China”(将国外成熟的创业模式复制到中国)的套路,从模仿者成为了创新者。

 

中国制造的逆袭,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品牌、中国企业的努力。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日本人抢购中国稻米油事件,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中国制造的实力见证。


金龙鱼稻米油获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


10年前,金龙鱼就开始聚焦到稻米油的研发领域,并投入300多人的顶尖研发团队日夜攻坚,最终找到了稻米油营养保留与精炼品质的最佳结合点,技术和品质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金龙鱼成功击败日本品牌,获得了堪称稻米油界的“诺贝尔”奖项——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也才有了开头日本人疯抢中国稻米油的一幕。

 

作为消费者,希望用合理的价格,换取高质量的商品,本就无可指摘。希望有一天我们无须再将“中国制造”挂在嘴边,也不会被爱国情怀绑架。每个人都能用上更好的产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足矣。


更多精彩移民留学资讯

勾搭球球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后台直接回复“姓名+城市+电话”专人为您服务!欢迎添加环球小编个人微信(globevisa015),解读移民留学政策、陪聊天


   了解更多移民留学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