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设计观︱徐梓铭:他是中国室内设计界的“一线设计师”

2017-05-09 广州设计周

yi

xian

线

she

ji

shi



徐梓铭,南昌梓铭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这是一位自诩中国室内设计界眼睛最小的有趣大叔,他是中国设计星舞台上的“一线设计师”,他说,因为眼睛总是保持一条线的形态,朋友们便送了这样一个别号。有别于大多数设计师的内敛,他爱好广泛、性格开朗,而旅行与阅读是他的个人最爱,诸如滑雪之类的极限运动,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一并为他连接着设计之外的整个有趣世界。


“服务于人的设计就是好设计”是徐梓铭的设计态度,而“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则是他始终秉持着的设计主张,十余年对设计之道的不断求索,他感悟到了文化内涵之于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挖掘到了属于自己的设计源。



我感恩于能够从事设计这个伟大的职业,不知不觉已经有12年,她总能带给我愉悦,让我可以用自己所学为他人构建美好。


眼睛虽小,徐梓铭的视界却很大,他深知设计灵感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和生活有互动和触摸,这样得到的东西会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气质,而不仅仅是一个外形。而旅行恰恰能让我们在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入行设计至今,徐梓铭已经走到了第12个年头,也是他在旅途上的第12个年头,12年来,他马不停蹄地开拓自己的眼界、砥砺自己的设计技艺。


▲赣南围屋——徐梓铭于旅途中拍录


起初,徐梓铭喜欢在国内各个省会城市行走。他总会拍海量照片留作纪念,可直到寄放在朋友家的电脑坏掉,所有照片丢失,他才发现自己走过的那么多地方,看过的那么多风景,没有照片竟然全都想不起来。这仿佛是噩梦,又让他猛然惊醒,反思旅行的意义:“行走的意义不应该是拍照,而应该能收获感悟并有所习得。”他感慨道。


而设计同样是一条既漫长、又寂寞的旅途,设计师也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在适当的时候,必须走出去享受生活。“设计实际上是个创作情感的问题,一个好的作品并不是照着某个造型去仿制,它是个享受的过程。尤其是在与客户协调沟通中,客户并不仅仅是为你画的几张图纸买单。”徐梓铭说:“如果连自己都不会生活、不懂生活、不体验生活的话,又怎能帮助客户设计生活、改善生活,甚至创造生活?”这是徐梓铭在旅途中领会到的,有关设计的感悟。



▲徐梓铭成立工作室之初


“每一个设计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需要经过这三个过程的。首先,‘形式阶段’,只能机械地表达出自己客户的想法,模仿照搬,为了工作而做设计;第二,‘博弈阶段’,开始学会自我思考,在互动沟通和设计创作中自己的思想和客户的思想交杂并进;第三,就是成为空间的导演者,让每一个空间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什么是好的作品?这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感性的东西无法像数理化一样,拥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如徐梓铭所言,设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在设计中,按照自己的内心情感诉求,顺其自然地运用自然元素,文化元素和天然色彩来塑造简洁质朴的造型,才是最舒服的设计、最合适的设计。


当然,每一个设计师都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仅需要时间和个人阅历的积淀,还必须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增强对生活和设计的感悟。“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让人看到空间故事的表情,通过我的设计,可以给人的生活方式一些引导,让人回忆过去,畅想未来。”



江西有灿烂的文化,这些是我们这些在设计从业者的财富,我们不仅要运用,发扬,而且要共享出去。让江西设计真正走出去。2017年,江西青年设计师论坛会形成江西设计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与团结。


设计师的世界是否只有设计?徐梓铭也渐渐开始觉得不满足,他是江西人,江西有着灿烂悠久的铜、瓷、书院、禅道、文学、艺术、哲学等文化,如今却日渐被掩去了光芒。“与其在国外的文化上进行加工,为何不根据自己的地方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呢?”徐梓铭不希望自己的设计只停留在模仿学习国外设计的阶段,而是想在自己故乡的文化上进行挖掘,做出自己独特的设计,让江西的地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


在江西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设计师,他们不仅是备受关注的中国设计新势力、创意的践行者,还是江西青年设计师论坛的发起人,在做好设计的同时,不忘为江西设计发声。徐梓铭也是其中一员,在设计之外,他一直致力于打造江西青年设计名片,以期形成江西设计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与团结。


为此,徐梓铭开启了故乡的深度行走之旅。金星砚、漆器、婺源三雕、陶瓷、赣南围屋、夏布绣、竹编,每一次的行走,都能让他感到震撼。“这些发现与感受将是我未来创作的源泉。能透过我的作品推广江西文化,是我最大的欣慰。”徐梓铭说。


设计是满足使用者需求,解决空间问题的方式过程。所以我认为好的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而尊重自然,尊重人性也是我在设计时一直主张的观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设计是带有强烈主观意志的事物。正如歌者在唱自己的心,笔者在写自己的意,设计师也在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也由此,更需要设计师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沉着的态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事业的快速发展,我自己也开始浮躁起来,被动地受困于琐事中,更无暇顾及设计。最近反省时才发现,自己竟在渐渐背离入行时的初心,忘掉自己喜欢的设计。”徐梓铭仔细斟酌现状,做出了取舍,他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有计划地为自己规划、调配时间,回归专注于设计的状态,一步步找回了险些丢失的‘设计心’“我想回归到最初做最合适、喜欢的设计,这也能让我自己活得更从容,更淡定。”他坦然地说道。


▲徐梓铭于中国设计星·托斯卡纳之旅途中


回顾多年的设计生涯,徐梓铭因接受舅舅的建议进入设计行业,后来因为参观了贝聿铭先生的美秀美术馆,被其中的精致、简练造型而震撼,从此彻底爱上设计。“设计带给我愉悦,让我可以用自己所学为他人构建美好。”徐梓铭感叹。入行时,他还是一个因不专业而错用防火材料的设计师。而如今,徐梓铭不仅能做出专业的设计,还能体贴地用设计满足使用者的所有需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徐梓铭以虔诚的态度对待设计,致力于将设计做得自然而兼具人性化。



尊重自然、尊重人性


“尊重自然、尊重人性”是徐梓一直以来的设计主张,他说,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道路上认真地生活、认真地找寻自我,将生活最本真的美好发掘并展现出来。在中国设计星的舞台上,徐梓铭凭借自己率性乐观的个性与由此而来的独特个人魅力,征服了一众导师,以尊重自然与人性的设计理念与对“故乡与乡村”的无比热忱,凭借一座完美的“三宝家”,一举进入全国十二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55qx45c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总竞选赛场上的徐梓铭


在结束了2016中国设计星的所有活动后,徐梓铭搭档同为全国12强的凌芸,主持了2017中国设计星于深圳的启动礼,成为设计星之后的徐梓铭,在谈及对更年轻的设计师的建议时说道:“设计是一门手艺,作为设计从业者,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着工匠精神,用一颗孜孜以求、永不停息的工匠之心对待设计。而设计也没有捷径,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博闻广记,夯实基础,从点滴起步。”



代表作

// 丰和都会 //

.


本项目原建筑使用规划为单身公寓,所以顶部梁位,管道,柱体错综复杂且大小高度不一。这些条件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现有空间概念打碎之后再重新根据需求整合,我们必须精准的算好梁的位置和高度,在合适的尺度空间构建各自独立的空间感。在空间布局上整个空间分为两大块:办公区域和接待区域;两个相对独立却又联通的空间我们在材质和灯光运用上也作出了比较明显的区分。


▲平面图

▲建筑原始结构图


每个设计者都是空间的导演,接到这个项目委托的时候,甲方业主已经有了一稿成型设计脚本,只是不满意。业主热爱中式家具,喜欢具象的中式元素,日常也常常着一身茶人服,禅味十足。项目面积不大,却要承载甲方的四家不同类别的公司。可是每个空间都有着自己的属性,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巧妙的表达。于是,就有了独立与兼容、具象与抽象、粗犷与细腻的冲撞,我们试图以写意的方式表达中国,表达业主的那份情感。


▲门头

▲前台

▲办公区过道

▲办公区隔断

▲公共办公区

▲过厅

▲接待区过道

▲会议室

▲接待区

▲茶室

▲会议室门景

▲综合部

▲门厅月洞


// 红土地之歌 //

.


该项目是江西籍企业在首都的接待空间。在繁华无比的京城,谈奢华,谈高端都难以发声。于是我们决定了做自己,江西有非常灿烂的文化,这些灿烂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学习与萃取。


▲平面图


这次我们选择以红土地为表皮,以建筑体构为核心的方式诠释东方文化。抽取传统元素中的瓷器,水墨,屏风等进行重组,融入金属,烤漆,玻璃等现代材质。既保留了经典分割与构图,又能体现时尚品味,给空间带进了一股时代气息。将传统换用另一种语言方式进行表达。把元素更为立体地传递,让过去的记忆所带来的情感和温度继续延展。


▲大门设计

▲过道设计

▲品茶区

▲会客区

▲大包厢

▲茶室

▲洗浴间



本文为广州设计周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DESIGN SPEECH MORE


青年设计观︱凌芸:“我不是主持人,我是设计师。”


青年设计观︱方飞:从“一无是处”,到“一本正经”


青年设计观︱王帅:他用“真善美”征服中国设计界的半壁江山,总冠军只是他命运交响曲的序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