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张登洋和他的金桥吹打队

2017-12-20 万盛黑山论坛 万盛黑山论坛


万盛报讯----

 “上山踏歌声,进村闻吹打。”自古以来,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开业乔迁,在万盛处处可见金桥吹打的身影。张登洋作为金桥吹打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开始学艺,此后几十年如一日,倾心竭力,执着前行。他的梦想是:让金桥吹打永不失传。

  拜师学艺逐梦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金桥吹打活动在万盛乃至周边区县很是活跃,当时的人们流行拜师学艺,特别是农村人,都希望自己会一门手艺,为谋生找出路。

  张登洋也不例外,从6岁时开始,他就接触唢呐,8岁正式拜师学艺,系统学习金桥吹打。

  “那时候,我每天跟随吹打队四处吹吹打打,能挣一些钱,补贴家用。”张登洋说,在他小的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听人家吹唢呐,看吹打队敲锣打鼓。因此,他童年时期最大的爱好,就是学吹打。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他“让金桥吹打永不失传”的梦萌了芽。

  一有时间,张登洋就练习吹打,勤学苦研,12岁时,他成了金桥镇吹打队的一把好手,20岁出头,他成了万盛吹打界中名气不小的一枝新秀。

  重拾吹打振雄风

  随着时代前进,金桥吹打这门传统艺术遭到重创,很多金桥吹打艺人赶着“下海经商”的潮流,一个个离开吹打队。面对养家的重担,张登洋也无奈地选择了先暂时放下吹打,在村里开了一家预制厂,做起了建筑材料生意

  1995年,吹打门派中的“马风派”第五代传承人翁庆华看到吹打原班人马分散,吹打事业日渐凋零,心中不忍,便3次到张登洋家,请他协助重建吹打队伍。

  面对刚有起色的生意,张登洋深知自己分身乏术,不能将吹打事业和生意两者兼顾,最后他毅 51 29597 51 15263 0 0 1126 0 0:00:26 0:00:13 0:00:13 3251答应了翁庆华,重建金桥吹打队伍。

 “当时还有其他队员,我们都是怀着重振金桥吹打那个念头去的,那时候我想的是,既然自己那么喜欢吹打,而且又有能力做好,就该出这份力。”张登洋说,下了决心后,他把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牵头召集镇上近20名吹打能手,重建吹打队伍。

  创业艰难“百战”多

  场地选在哪?经费从哪来?……重建吹打队伍面临重重困难。“当时大家都是凭着对吹打的热爱聚在一起的,口袋里都没有钱。”张登洋告诉记者,经过大家商议后,最终他们决定以“转转会”的形式练习吹打。

  所谓“转转会”便是所有队员轮流来做排练的负责人、安排排练场地和伙食。以这种方式,每个队员都成了这支新兴吹打队的主人,这让大家都很振奋。半年时间,他们将吹打的传统曲牌搜集整理完毕,并重新编排节目,让20人能够同时登台演出。

  但是,20人长期同台演出基本不可能,只适合少数大型演出,而一般的小演出只需要七八个人。这样一来,重建的金桥吹打队又出现很多队员“无事可做”的困境。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张登洋决定采用“集中培训,化整为零”的方式管理队伍,即把队员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地联系业务,但还是属于金桥吹打的大队伍,集中培训的时候,大家必须归队。采用这种方式之后,勉强解决了当时的困难。

  1998年,张登洋带领金桥吹打队员,代表万盛参加了首届重庆民间吹打比赛,以20人的强大阵容参赛,吹打队以精湛的技艺、别开生面的表演荣获三等奖,这是金桥吹打重建队伍之后的开门红。

  “现在,我们金桥吹打的名气越来越大,出场费也随之上涨了不少,小型演出上千元,大型演出有1万多元。”张登洋说,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活也较少,现在基本上一个月有接近20场小型演出、1场大型演出。

  广收学徒传文化

  在创业过程中,张登洋逐渐意识到,金桥吹打毕竟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想要继续传承下去,在队伍建设上必须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2002年,金桥吹打得到政府高度重视,拨款10万元组建金桥吹打艺术团,张登洋再一次挑起组建艺术团的重任,并借此机会招纳学员。同时,张登洋还常常到多所学校给孩子们免费上吹打课,传播金桥吹打文化。

  2008年,张登洋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他带领的金桥吹打队伍两次受邀参加央视民歌类节目录制。从此,金桥吹打名声大噪,从小镇走到了全国人民面前。

  “青山不改,吹打长鸣,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将吹打这份艺术传承下去。”说到这句话时,张登洋眼里闪烁出坚定的光芒。


猜您喜欢



 关坝足球场投用

【搞笑】今日串烧搞笑集锦

【MV】泰国歌曲《爱了痛了不要了》中字

你还在这样吃火锅?out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