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万盛】万盛天池文庙的变迁

2018-04-01 万盛黑山论坛

王春生,原重庆市万盛区(现万盛经开区)司法局退休干部



万盛天池文庙的变迁



《南川县志》(民国版)记载:“南川、綦江、桐梓三县间,唐时有荣懿、扶欢二县,统以溱州,而荣懿为州治所……而吾邑万盛场外大石坝傅氏宅,旧称荣懿镇。距青羊市仅四十里,或即当日县治所在,未可知也。又场侧最近地名,犹有大堂坝(坝有石梯、石狮),有南门桥(九龙桥旧名),过桥里许,有武庙,有东岳庙,稍远山岭上有文庙废址,一切规模形迹,俱乡市所无。”


这乡市所无的文庙废址在哪?这“稍远山岭”在哪?2002年版的《南桐矿区志》只一句:“万盛乡榜上村,有文庙。”其它未有记载。20141124日《万盛报》刊文《万盛的寺庙》,只简约叙述:文昌宫,又名文庙,俗称孔子庙,在今万东镇榜上村天池。


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曾组织人员到榜上村天池社采风,考察过文庙遗址,但未见文字留下。



01

“文庙顶”的线索

天池文昌宫几经变迁,几度兴废。民间对重建孔庙热情高,筹款塑身,现更名为孔圣庙,办会祭祀。又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将更名的孔圣庙列于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派员了解,解释道:遗迹拆除的,不宜重建,重建不能算文物,不能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孔圣庙任由民间自行筹办,自行管理,自行开展祭祀活动。


据万东镇莲池村联盟社村民张兴化、何德孝介绍,马鞍山公园有“文庙顶”,那儿有废文庙,还有磉礅(柱础)。并说他们两家相邻,一直住在“文庙顶”的山脚。张兴化说:“很小的时候就晓得山顶叫‘文庙顶’,经常到山顶割草。”何德孝说:“我们以前到‘文庙顶’附近种庄稼,后来退耕还林,就没去了。”当地村民都知道,山上“文庙顶”有庙,庙子破烂了,菩萨就飞到对面榜上天池去了。现在“文庙顶”还有青砂石磉礅在。与众多村民交谈都是同一说法。

                           文庙遗址


根据这一说法,原来的文庙是在马鞍山“文庙顶”,早于榜上村天池“文庙山”的文昌宫。要找寻这“稍远山岭上的文庙废址”及变迁,必须要亲自去看看。


02“文庙顶”的明代文庙

在张兴化、何德孝的带领下,我们到马鞍山公园“文庙顶”山岭去考察文庙废址。“文庙顶”位于马鞍山公园南端,污水处理厂西面山顶。就是汪家沟北面山顶,紧靠孝子河右畔,与在孝子河左岸的“播州界”碑刻相对。

我们沿马鞍山公园步道往南走,到最远一根电线杆处,那里有一块东西长16.7米,南北长11.3米的平坝,平坝高1米多,长满杂树、杂草,尤以马耳笙为多。走上平坝,就是“文庙顶”,据说是明代建文庙的地方。


平坝北面距坝沿三米处,有一个圆形青砂石磉礅(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其上部圆柱高10厘米,下部正方体高20厘米),两个方形青砂石磉礅(3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还有一长方体青砂石料埋入土中。距此西面七米处,有一个圆形青砂石磉礅(4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其上部圆柱高10厘米,下部正方体高20厘米)。距此南面四米处,还有一个方形青砂石磉礅(3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坝中有无字的石灰岩石板(60厘米、厚10厘米,露出地面50厘米)埋入土中,疑为测量标志石,附近电杆的拉线埋入土中。这些磉礅,据介绍是文庙房屋建筑遗物。除磉礅外无其它遗物。据张永燕讲,可能地下还埋有砖、瓦、磉礅。推测原文庙是坐西朝东,有路通汪家沟渡口。

区地方文史研究会会员考察文庙顶


“文庙顶”平坝的四周,土坎以下形成梯土,这是文庙废弃后,改土所致,故无路与平坝相通。


03

“文庙山”的清代文庙

我们在榜上村天池社访问了当地老人,有当年入住文昌宫的王正其老人,有当年筹款重修文昌宫的组织者何启余、王天怀、王昌文、傅庚奎、谢光淑()老人,并到天池文昌庙遗址查看,到孔圣庙现场调查,查看文昌宫遗迹拆除后,遗留的长条石料,了解文昌宫的变迁历史。

他们讲,文昌宫始建于明,清中后期,由当地王家、张家、傅家等筹资修建,传承至民国末年。因文昌宫主要供奉孔子,又名文庙、孔子庙。

文昌宫遗址在万东镇榜上村天池社塘湾后山,它与东面新华村胡家沟农业社相邻,此山因建有文庙又叫“文庙山”。塘湾后山文庙因采石被废,现重建于该社峁老(帽脑)山(距塘湾西北方约500),更名为孔圣庙。


民国三十六年(1947)文昌宫未烧毀前,前殿名大成殿,主要供奉儒家之祖——孔子,泥塑金身,高约二米。后殿名文昌殿,供奉神话传说中主宰文脉的神灵——文昌帝君,据传文昌主管人间功名利禄,求取功名的学子,常到此许愿,求功名。上殿供奉手持朱笔的魁星神像,脚踩鰲头,似魁星点斗。整个文昌宫为弘扬文风,鼓励乡人读书应试入仕。相传道人丁道亨任住持时,押题很灵,往往与考试命题相似,故到文昌宫祭拜求签者众多,远近闻名,香火旺盛。


文昌宫建于塘湾后山山顶,坐南朝北,俯瞰东、西、北三方,万盛、东林、榜上、天池等一望无遗,古东乡坝全在眼底。占地约两亩,主殿长11米,宽10米,长条石地基,石礅木柱,土木结构,灰墙青瓦。屋高4米,2层,斜面屋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脊顶园球装饰。主门宽2米,左右有侧门,石料门框,气势轩昂。前面四级石梯下庭院,庭院长20米,宽15米,置石狮,设香炉,三面矮墙护拦。庭院下12级石梯到大道,东面通天堂寺,西面经由塘湾山往下,通大路,可往各地(万盛、鱼田堡),亦到榜上天池。庙西北面有一观音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村民王元发住在文昌宫,系当地叫花子头,靠手下一群叫花子化缘为生,其人娶两房。一日,前门失火,波及整殿,将文昌宫烧毁,残墙断壁。

同年,由当地王家、张家、傅家等筹资,在原址将毁损部分补修。寺内塑孔子、文昌帝君、魁星神等三尊木身菩萨,每尊高1.71.8米,置神柜、神台,到1949年时整个庙宇未完工。


解放后,政府将文昌宫分给当地村民王炳春家居住。王炳春一家六口,妻、儿媳和三个孙子,王正其是幺孙子。王炳春入住时,将三尊木身菩萨,移入附近观音堂。

1964年,王炳春迁榜上村丁家湾,房屋空置。以后无人居住,屋漏梁断,杂草丛生,残墙断壁,遂荒废。


04现在的孔圣庙

1986年,胡昌秀(王正其妻)化缘筹资,在天池清文庙遗址简易盖庙,约4平方米。


1988年,榜上村何启余、王天怀、王光亮、王丙华、王银光等20余人倡导重修文昌宫。由天堂寺筹资在原文昌宫遗址重修,塑1.2米孔子石身像,仍为文昌宫。1994年文昌宫又重塑孔子泥身像,2001年、2009年两度重塑孔子金身泥像。2006年按人民日报载文,全国文庙更名为孔圣庙,故改名孔圣庙。


2014年,因需开采石灰岩石,天池清文庙处的孔圣庙不保,经万东镇政府协调,报区政府,由丰功建材公司出资(当地众多村民也捐款)搬迁至峁老(帽脑)山顶现址。

                  现在的孔圣庙



孔圣庙立于峁老山顶,仍坐南朝北,黄墙红瓦,占地四亩。“孔圣庙”3字由原景星中学校长冷德魁题。分三殿,正殿为大成殿,在“万世师表”下,塑孔子金身泥像,高2.2米,两侧书“三千徒众子”“七十二贤人”,置香炉,拜垫,供人祭拜。左殿是大雄宝殿,塑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普贤、文殊、地藏王菩萨,设佛台,拜垫,供念佛祭拜。右殿是道家殿,塑玉皇、药王、灵宝天尊、元始天尊、道德天尊供人祭拜。左右殿侧前有厢房,设保管室、香烛房。


孔圣庙右侧30米路边,设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纪念碑》(2012)、《重塑孔子遗像碑志》(2009)、《孔圣像功德碑》(2009)、《文庙后更孔圣庙搬迁功德碑》(2015)。路边一侧有从原文庙遗址移过来的长条石料8条,其中大门两侧石料2条,有门洞孔和纹线;上门框横担石4条。


孔圣庙水电全通,有大道与公路相连,可通汽车,左侧有独立厨房,右侧有独立厕所,可举行四百人祭奠孔子大会及用餐。2015年、2016年曾在此举办两届祭奠孔子诞辰大会。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一批老人一直念念不忘,多次筹款修复文庙,只因他们心中装着传统文化,不忘万代师表——孔子的功德。


马鞍山公园“文庙顶”遗址和清文庙遗址,是万盛悠久历史的见证。如今,榜上村已列入城市改造,将发生很大变化;马鞍山公园建设加快,如不重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保护文庙遗址以及原文庙遗址留下的长条石料、磉礅等遗迹、遗物,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文化损失。

                                 

                                      

                                              


主办:万盛经开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

主编:简云斌

编辑:曾庆福   吴凤鸣

来源:万盛史苑

猜您喜欢

 【万盛动态】巡河

【神评亮了】他,才是国家队真正需要的人才!

【写真】林宜增《一部哈雷 一路向东》

【人生】生一次气,八个器官受伤!看你还敢生气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