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站发布年度五大科学焦点,凭什么?

IT之家 IT之家 2023-12-12
2023 年 10 月 28 日,B 站举办了首届科学盛事“bilibili 超级科学晚”,不仅有稚晖君、毕导 THU、影视飓风等头部 UP 主现场演示创意实验,甚至请来了包括两院院士、诺奖得主在内的 9 位科学界大拿到场演讲,引起海量网友围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科普隐身材料)         

 

而在这场“超级科学晚”的最后一个环节,B 站还首次发布了“哔哩哔哩 2023 年度五大科学焦点”,入选的分别是:AIGC、室温超导、脑机接口、黑洞、可控核聚变。
作为一个平台内科学和知识品类排在用户搜索量第 2 位、常被称为“学习网站”的内容社区,这份基于过去一年 B 站所有用户在知识和科技品类的播放、投稿、互动综合数据而成的榜单,展示的不仅仅是五个科学热词,更多是透视出了当下年轻人最关注的科学事件和趋势。
为什么这五个词,成了今年的年度科学焦点?
科技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日新月异,而在浩如烟海的成果和话题中,上面这五项能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自然有其独一无二的理由和价值。
让我们透过这五大科学焦点,逐一探寻答案。
1、AIGC    
说到当前全球科技圈最热的话题,相信非 AIGC 莫属,甚至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已经突破科技圈层,成为影响很多普通人工作生活的社会事件。
而在 B 站,今年与 AIGC 相关的视频全年播放量达到 90 亿,播放时长更是有 140 亿分钟,全 B 站 UP 主围绕 ChatGPT、文心一言、盘古气象等多个 AIGC 大模型发布动向,共投稿了 330 万支视频。它成为今年热度最高的科学技术领域,当之无愧。
今年年初,ChatGPT 几次来势汹汹的迭代,使人类对 AI 应用的好奇与想象被抬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自然也有大量惶恐与不安。很多人都在讨论自己所在的行业会不会被 AI 取代,急需了解 AIGC 的来龙去脉,试图把握未来的风口。而在 B 站上,立刻就有一批专业科学家、研究员制作系列视频,为大众提供了非常硬核的 AIGC 科普讲解。
比如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斯坦福讲师李沐,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在 B 站开设了一系列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课程,很多相关专业学生和业内人士会在他精讲论文的视频里,集体探讨 AI 技术的最近进展。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大家了解 AIGC 的角度,相信更多还是在应用层面。比如 B 站 UP 主三月与阿狗曾上传过一支视频《和 ChatGPT 说“我 7 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你能当我的妈妈吗?”》,UP 主让 ChatGPT 扮演已经去世的妈妈,与之对话聊天,在看哭很多网友的同时,大家也对 ChatGPT 思考和表达的方式,有了直观认识。   
与此同时,B 站用户爱整活的传统艺能也在 AIGC 浪潮下得到了发扬光大。在《弱智吧为何成为 AI 头号公敌》这个热门视频中,UP 主用弱智吧的经典问题来测试 AI 反应,弹幕则用“出院”“入院”给出自己对 AIGC 大模型水平的审判。
此后,每一代 AIGC 大模型的更新,都逃不过“挑战弱智吧经典问题”这一固定环节,B 站也成了一个超大型图灵测试聚集地。   
2、室温超导
除了 AIGC,今年还有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话题度可与之并肩的科学焦点,就是“室温超导”。
首先是在今年 3 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 Ranga Dias 团队宣称发现了一种新的超导材料,可以在比较低的压强下实现室温超导。这一成果在线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很快引发了学界和社会公众的热烈讨论。
到了 7 月底,韩国一家初创公司在其未经同行评审的预印本论文中称,一种名为“LK-99”的铜、铅、磷和氧的化合物可以实现室温超导。此消息一出,立时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议,全球科研人员争相测试“室温超导突破”真伪。   
面对这样现象级的科学热点,活跃在 B 站的头部科普 UP 主们,率先赶来为大家解惑。
身为清华化工系博士的 UP 主“毕导 THU”,就通过他的矩阵科普号“毕的二阶导”上传了《室温超导被韩国团队正式实现了???》,第一时间分享他对韩国团队室温超导事件的看法。   
此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内的一批专家和机构,全程跟进争议材料的验证进展。一时间,B 站上呈现出的科学讨论浓度和深度,放之整个中文互联网,都是稀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物理所早在 B 站深耕科普视频多年,并且非常接地气,这一点从他们 B 站官方账号的 ID 就可见一斑 ——“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后来更是被 B 站用户亲切地简称为“中二所”。就在去年,“中二所”还在 B 站与中科院合作举办的首届格致科学传播奖中,被评选为年度创作组织。   
不得不说,B 站已经成为专业科研人士和权威科研机构们,深度参与科学热点事件讨论、并与普通大众直接交流的最佳阵地。
3、脑机接口
如果说室温超导可以变革我们的生产工具,那么接下来脑机接口这个焦点话题,可能改变的就是人类本身。
今年,脑机接口领域也不断取得前沿进展,比如 4 月,上海瑞金医院公布了“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最新成果;9 月,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官宣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一系列成果引起了大众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关注。  
基于此,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UP 主蒲慕明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工作者,在 B 站掀起了一波科普热潮。
同时像 CGTN 英语记者兼 UP 主的“街森”则在 B 站分享了亲身体验脑机接口技术之后的感想,进一步加深了大众对脑机接口的理解。   
对于这种前沿科学动向来说,“体验”无疑远比简单的原理讲解更直观,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也会在消费内容的时候更注重“体验感”和“代入感”。
而不仅是脑机接口,B 站上一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大佬级人物会带大家分享普通人难以接触到的前沿科技或产品。知识区和科技区的 UP 主们,也被公认为是全网内容创作者里最“卷”的一群人。   
4、黑洞
接下来的这个科学焦点是和天文有关的。
宇宙天文一直是自然科学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今年 9 月,黑洞研究又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科学家联合国际合作者,历经 20 多年,探察到 M87 黑洞喷流进动呈现周期性摆动,首次为黑洞自旋理论提供了最有力观测证据。
而“黑洞”一直以来都 B 站最热门的科学话题之一,诞生过数百个百万级爆款稿件。像是 UP 主吟游诗人基德所做的《一定要看完!颠覆你认知的宇宙生死观》、还有 UP 主奥德修斯号 Odyssey《坠入黑洞会看见什么?》…… 已经成了很多人认知黑洞的通俗科普教材。   
5、可控核聚变
最后,“可控核聚变”也是今年最受关注的科学焦点议题之一,它一直被视为人类实现能源自由的终极梦想。去年年末,人类首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加上今年日本核废水排海、电影《奥本海默》热映等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核聚变”的关注度。可控核聚变成为最受关注的科学焦点之一,也有其充足的理由。
今年 8 月,我国宣布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后,UP 主“酷玩实验室”所做的一支名为《核聚变商用曙光初现,“永远的五十年”成为历史了?》的视频,就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和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中核集团官方随即亲自下场评论了这支视频,“说的没错”这短短的四个字,让上万网友沸腾。   

科学知识,会成为 B 站新的增长曲线吗?
有些朋友可能还摸不着头脑,作为一个内容平台,B 站为什么会像科研机构一样,整出个“超级科学晚”,还发布“2023 年度五大科学焦点”。
但其实,以下几组数据或许可以解释这些:
过去一年有 2.43 亿用户在 B 站学习;
科学和知识品类占用户搜索排名第 2 位;
科学和知识品类内容占 B 站播放量 41%;
早在 2020 年 6 月,B 站就正式上线了一级分区“知识区”,并打出“学习平台”的宣传口号,三年以来,这个由平台生态自发形成的分区俨然已经成为主流,目前泛知识内容在该平台占比已经高达 41%,足以构成 B 站的半壁江山,“B 站是个学习软件”也成为用户之间口口相传的梗。
而在站稳知识品类大盘后,B 站又在不断吸纳前沿科研领域专业学者入驻。B 站董事长兼 CEO 陈睿曾公开介绍,很多 UP 主是真正的科学家以及科技工作者,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两院院士以及各行各业的学者。据公开数据显示,B 站累计入驻知识类 UP 主的总量,已达 300 余万人。
不夸张地说,B 站这次在超级科学晚上发布年度五大科学焦点的底气,就是知识区和科技区这几年沉淀下来的海量科普内容和源源不断的创作者们给的。
也许,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知识内容生态的构建是否能够真正成为 B 站新的增长曲线。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广泛的中文互联网社区中,能够有这样一个“学霸”与“小白”亲切交流、鲜花掌声与质疑板砖和谐共存的知识型平台,无论对 B 站,还是对广大用户,都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