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能独尊,医学需要人文!
患者接受治疗后没有痊愈或好转,医院是否能退回一部分诊疗费用?
医院宣传的时候都是在说能治好什么病,导致患者的期望值过高,怎么预防风险?
医学生更应该关注个体,还是群体?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该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所有这些疑问,在3月18日《人文与医学》课程的见面课上,都有精彩解答。
本次见面课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著名健康教育学家杨秉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著名解剖学家彭裕文教授担任互动嘉宾、上海医学院杨玲副教授担任主持嘉宾。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对临床医学的人文因素、对现实中的医患关系是如何思考的?
20年的老院长,年近八十,耕耘讲坛
图:杨秉辉教授在直播授课
杨秉辉教授是我国肝肿瘤内科的知名专家,曾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20年(1984-2003),做临床医生40余年。
很多普通民众知道杨教授可能是通过他的健康教育,杨秉辉教授是医学科普、健康教育的积极倡导者,自己也身体力行,40余年来他撰写科普文章近千篇,走进社区开设讲座600余场,曾在上海广播电台开办了一趟健康科普类节目近20年,并出版过多本科普书,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播医学知识,曾获得上海市“科普杰出人物奖”。
直到现在,年近八十,年轻医生把握不准的病症,杨教授也会亲自指导。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这么忙碌,还有业余时间吗,会不会压力很大?杨秉辉教授表示:“确实没什么闲暇时间了,任何事都是有得必有失嘛。因为工作放弃了一些兴趣爱好,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我只能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做。”就在3月18日,杨秉辉教授就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事:与全国数万年轻学子分享“临床医学的人文思考”。
临床医学不搞“技术独尊”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感到科技似乎无所不能,使科技走向了“唯科学主义”和“技术独尊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这种思潮产生了对人的漠视、对人性的漠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直接把科技凌驾于人、人性之上。
这种思潮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就是,医生们过分专注于医疗科技发展和疾病本身,却忽视了病人作为“人”的存在。在部分医生的眼里,病人似乎只是“疾病的载体”、“药物反应的试管”,他们只从疾病的角度、甚至只从化验数据的角度来审视病人,诊疗的过程甚至进入流水线的作业程式。病人的感受、病人的疾苦便在不经意间被疏忽。
这种状况,让本来充满人文精神的临床医学脱离了人文的轨道,也成为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学似乎已经不懂得对人的关怀了”
图:直播现场
杨秉辉教授说,受 “技术至上”思潮的影响,医生的兴趣只在技术上,“医学似乎已经不懂得对人的关怀了”。
他说,人生病了,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如果我们不考虑患者本身,只关注生物学疾病的话,是不能满足临床医学的。
毕竟,病人来医院是来寻求帮助的,不只是看病,他还希望被尊重、被理解,他还希望花最少的钱治好自己的病,在病人眼里,医生看病的时候是天使,等到收费的时候就变成魔鬼,这都是人的正常心理状态,医生即使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也应该理解病人的这种心情。
当医师表现出亲切、关怀、真诚、理解与负责时,便容易取得病人的信赖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医生的同情心、同理心,即“将心比心”,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医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医本仁术,临床医学应该是医学人文精神最丰满的学科。医学人文精神应该渗透到临床医疗的各个方面。
医生应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健康权,明确“一切为了病人”,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医学为人服务,离开了人、医学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同时,病人也应该对医师信任,对纯技术性的问题应尊重医师的决策,并应该理解这样做并不影响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
医生是医学的实践者,也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跨校互动,权威解答
图:跨校互动
在直播中,全国各高校的很多学生都跨校参与互动,向嘉宾提问,在场老师也都做了回答。
图:彭裕文教授回答学生提问
问:医学生更应该关注个体,还是群体?(华中科技大学男生)
彭裕文教授:医学不仅是救死扶伤,更多的是为大家提供健康、帮助预防疾病,从医学教育来讲,公关卫生和预防医学是上游,临床医学是下游。鼓励大家更多地从事上游的医学工作!
问:患者接受治疗后没有痊愈或好转,医院是否能退回一部分诊疗费用?(复旦上海医学院男生)
杨秉辉教授:医生治病不是买卖,不是一般的商品交易,不退货的。不应该把医学等同于商品买卖。
问:医院宣传的时候都是在说能治好什么病,导致患者的期望值过高,能不能也讲一下医疗风险?(桂林医学院学生)
杨秉辉教授:正规医院是不允许做广告的,做了广告的都不是正规医院。但是这个医疗风险是应该普及的。
在课程结束后,杨秉辉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现在医学所面临的很多都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或者跟年龄相关的疾病,我们门诊更重要的是做一些医学科普,宣传健康知识,不但包括对疾病诊疗知识的普及,还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生活行为的普及。
我国古代称医术为“仁术”,医生除了爱医学、爱医术外,还应该爱人、爱人文。
本文参考:智慧树《人文与医学》见面课 编辑: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