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践 |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黟县助力乡村振兴

小木羊&王小花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 2021-01-17






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帮助研究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进行国情认知。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于2019年7月25日-7月30日赴安徽黟县开展为期6天的学习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加强科学研究,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通过参加座谈交流会、探访革命遗迹、诵读革命诗篇、设立科研基地、录制红色视频等形式重温革命故事,了解祖国乡村建设情况,用理论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调研中提升科研水平。





走乡访镇,探索质量兴农之路

本次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专业特色,服务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践团在调研期间,走乡访镇,参加了当地一系列的座谈会议。从黟县县政府到星火村,从办公大楼到民居乡宅,六天五夜收获满满。黟县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有着世代承袭的淳朴民风,十分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但在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宣传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瓶颈。针对这些瓶颈,实践团从知识理论出发,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贤资本援助、跨区域联合、流媒体网络宣传、分层次打造特色品牌等建议,来帮助柯村镇实现乡村发展。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座谈,同学们对安徽黟县的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红色文化,触动乡村兴盛脉搏

除了绿色生态资源,红色文化等在乡村振兴中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青年的品格塑造和精神提升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乡镇政府的带领下,实践团在调研期间参观了柯村暴动革命根据地、方志敏纪念馆、革命烈士纪碑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山路蜿蜒,拾级而上,重走革命道路;听事迹,品传奇,接受精神洗礼。在根据地重温皖南革命回忆,在纪念馆朗诵《可爱的中国》,在纪念碑前聆听英雄事迹,在不同文化的液态中唯一不变的是铮铮铁骨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黟县人,同时也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到访者。站在乡村振兴的十字路口,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是黟县政府振兴地方的独特优势。经历几天的考察学习,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希望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立科研基地,智库支持基础建设

调研虽然是阶段性的,但是乡村振兴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为了更好地助力黟县乡村振兴,实践团在美溪乡和星火村设立科研基地,并举行华东社会发展研究所科研基地挂牌仪式。学生培养需要依托乡村实践的土壤,让理论在实践中生根发芽,让实践的土壤上长出理论之花;同时,乡村振兴也同样需要高校马院的智力支持。

体会&感悟

高海波

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2019年7月25日至30日,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在安徽黟县的实地调研活动圆满结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美溪乡乡长告诉我们,青年没有为国、为民、为农村发展的奉献精神,没用扎根实地的吃苦斗志,没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激情,没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前瞻性思维,最终将一事无成。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不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在此次实地调研中,考察团成员提出的“原生态内涵式全域旅游”概念模型,提出的“绿色美溪,让你体验美好生活的诗意栖居”的宣传标语,提出的“跨区域红色旅游联盟”方案、现代化“特产网络营销”路径等,都引起了黟县各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将进一步推进黟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可爱的中国,向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通过参观黟县境内的众多红色革命遗址,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革命英烈的理想信念,树立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丹

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乡村振兴 青年学生能做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开始了皖南山区六天五夜的实践探访。通过与县、乡(镇)、村等一线工作人员的会谈交流,三镇四村的走访,同学们对黟县从陌生到熟悉和了解。我们感叹于大山深处的人们为了家乡的振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付出的努力和行动,这里有热爱家乡的有为年轻人,有用汗水筑造上山的每一级台阶、致力于摆脱贫困,想要改变生活面貌的乡村人民群众,他们用山区人民最朴实、简单的性情服务每一位远到而来的游客,他们用双手辛勤的打造自己的家园,撸起袖子加油干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青年学子更要了解乡村,熟悉乡村;乡村不应该仅仅在书里,在画面里,更应该在我们的脚下,乡村振兴,青年学子与您一路同行!


顾晓彤

2018级哲学专业研究生

6天5夜,安徽黟县乡村振兴一行,让我收获颇深,仿佛经历了一场文化历史之旅,也让我对乡村振兴有更近一步的思考和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到访黟县县政府,与县政府各个部门领导对目前黟县的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交流,并且去参观了柯村暴动革命根据地和方志敏纪念馆。发现这里有文化、有历史、也有故事。正如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四面环山,PM2.5常年居全国前列,这里有很好的红色文化传承,这里有很淳朴的民风,这里更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里的故事讲出去,都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要想振兴乡村,就要以文化铸魂。让来的人看到绿水青山历史文化,让走的人带着回忆与感慨。此次调研,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方志敏纪念馆,我们怀着对革命烈士的无比崇敬之情,朗读了方志敏先生在狱中写下的壮丽诗篇,当我读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面前”时,我不禁暗自低喃,我们做到了,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真的无愧色的立在了人类的面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以青春之名,应时代号召。为了促进黟县地区以及更多乡村的振兴,为了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在美溪乡以及碧阳镇星火村,设立科研基地,并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以及之后的跟踪调研,可以为它们带来更多先进的理念以及解决方案,并可以使这里的文化历史生态走出去,让更多有理想有才干的年轻人走进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改革同行,与振兴为伍,与发展为伴,与复兴为友。我们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为可爱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王易茗

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提及乡村振兴,我一直觉得不是一件难事,然而通过这几天的暑期实践,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新的认识。在黟县,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璀璨夜空,听到了热血的革命事迹,尝到了独具风味的农家乐,认识了一些负责的地方官。在这个山清水秀、人命勤劳的地方,经济却不怎么发达。但并非这个地方的政府不积极、不上进,而是他们在落实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当地的特色。我们走访了柯村暴动纪念馆和方志敏故居,聆听了老一辈讲解的历史传奇,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除了参观,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录制了《可爱的中国》朗诵视频,这个曾经星星之火点亮之地,如此安静地坐落在皖南,它的可爱也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的过程是有困难的,但一定是走得通的。振兴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模仿,而是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美好生活不再只是人民的向往!


王天艳

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几天的社会实践转眼就结束了,除了翠绿的山峦和璀璨的星空,收获更多的是青年的那份使命与担当。此次红色之旅先后开展了黟县政府座谈会、瞻仰方志敏旧居和柯村暴动纪念馆、瞻仰美溪乡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活动。我们在座谈会了解黟县的当前的建设情况,在柯村暴动遗址倾听革命前辈的英勇故事,在方志敏旧居朗诵致敬可爱的中国,学习激情岁月里先烈们的理想与信念,感受先烈们的勇气、智慧与崇高。如果说乡村振兴的路是不可避免有荆棘顽石,那青年人才就是披荆斩棘的利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将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膀,运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建设,脚踏实地,响应国家号召,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文字/小木羊

图片/小木羊

排版/王小花


点击在看为华理点赞

点击留言与我们互动

点击转发与好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