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始丰街道中心幼儿园:精心打造“和合幼教” 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天台是和合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如何将和合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始丰街道中心幼儿园提出了“和而不同,合乎自然”的办园理念,设立了“亲自然、融社会、扬自我”的培养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尊重、倾听、理解孩子,因势利导,润物无声,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为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始丰幼儿园独特的魅力,花草树木都与人建立了亲密联系。
“这棵大枣树,是今年一位保育阿姨的。她妈家住玉湖雇村,征迁后就把院子里的枣树送给了幼儿园。”“这棵柿子树是我舅妈家的,搬到这已经四年,今年开始结柿子了。”“这个游戏区的用料来自于家长征迁后废弃的木楼梯”……园区里的每棵树、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凝聚着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园区的关爱,许燕平如数家珍。
每个班级都开辟了一块自耕地,孩子们参与劳动,小菜园里绿意盎然;养殖区可爱的小羊、小鸭、小鹅和孩子们已然成为好友,扫一扫栅栏前的二维码,还能欣赏孩子们为小羊讲故事的视频。为了给孩子开辟更多活动空间,园区将一处灌木丛改造为草坪,还搭建了葡萄架。“这个葡萄架可是多功能的,可以当作爬梯,等两旁的枇杷树成熟了,孩子们可以爬上去摘枇杷吃,这是他们觉得最幸福的事情了。”
园区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在每个细节上都花了心思,连廊式的建筑设计,开放式的活动场域,多功能的区角体验,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尽情游戏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空间。
园区的教学楼名为“乡野小院”,园本课程名为“乡野课程”,为何都与“乡野”有关?许燕平介绍,这不仅是因为园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园区注重自然、亲历、成长的教学理念。
教学楼设计采用了椭圆形的“围合”结构,有利于打通班级之间的空间,一楼中心区域设置了玩沙、玩水空间,还有 “小戏台”,供孩子们展示自我。在课程设置上,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探索类、实践类、小组讨论式活动,引导孩子主动发展,自主探索环境、融入社会、收获成长。
在学校的展示墙上,随处可见孩子创作的作品;在教学楼的公共区域,是孩子们参与创作的主题作品展示。在“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地参观、调查,了解到许多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和背后的文化意韵,创作了“和合小镇”。孩子们用积木搭建了国清寺的隋塔,用手撕纸描绘了古民居与美丽的油菜花田,还重现了和合二仙对弈的情景。
在中1班教室的入口,几幅孩子们自己创作的画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孩子们在‘我上中班啦’主题活动中生发的,老师引导孩子用图画的形式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班级变化画下来,并记录下孩子的感想。”陈俏维老师介绍。孩子们观察力敏锐,发现水杯架形状不同了、窗户大小变化了、自己的学号变了等等一系列细节的变化。不仅如此,老师还拓展主题活动,把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寄语收集并制作成图,将家长的希望和爱反馈给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家校互动,加深了孩子对成长的认知。
教学楼内侧,摆放了孩子们自己种植的小植物。“这是孩子们从小班开始坚持观察植物生长的记录本,其中记录了植物的变化,孩子的认知和想象,充满童趣,非常有意思。”中6班的石红霞老师拿出孩子们的植物成长记录本和手机里满满的记录照片展示给记者。每位孩子都已记录了厚厚的一本,翻开一看,里面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孩子们从一粒小种子开始,坚持每天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并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所见所想,由老师和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发现与探索。
据石老师介绍,这个主题为“早上好小植物”的园本课程分为两条线开展,一条线是每位孩子在幼儿园种植、观察植物,另一条线是亲子共分享,家长把孩子的心得、体会制作成海报、宣传片来园分享。“该主题课的开展一直在以孩子的兴趣、需求为导向在不断调整、拓展。我们希望以植物为媒,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加强家校互动,这是更深远的意义所在。”石老师说,课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孩子们各方面的成长很明显。
家园共建,更好呵护孩子成长,这也是园区一直在做的。每天中午的午睡前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广播里会播放家长给孩子的“亲子云故事”,以此陪伴孩子温馨入眠。此外,家长读书会定期举行,一起分享亲子教育中的好书、好方法,大家共同提高育儿经验。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汲取和合文化的营养,打响和合幼教品牌,让文化融入环境、融入课程,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许燕平说。
往期 · 推荐
● 杨玲玲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调研: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天台发布官方号
✄ 编辑:陈佳佳
✄ 审核:范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