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了腰包暖了心 天台这种“工坊”已有95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天台县委县政府以“五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构建“一带六谷、一环三片”共富布局,推动农业农村从“发展型”向“共富型”跃升,为建设天台现代化和合之城、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奠定基础。
点击下方图片
开启“共富工坊”
↓↓↓
党建引领“共富工坊”
鼓了腰包暖了心
近日,平桥镇屯桥村45岁的徐海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位于家附近的“红滤辉映•共富工坊”开始忙碌地缝制滤布袋,动作娴熟麻利。
徐海珍是一位听力言语残障人士,丈夫因伤病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2017年,徐海珍在家门口的“红滤辉映•共富工坊”找到了一份缝纫工作,按件计工,工作时间灵活机动,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来源。
平桥镇屯桥村“红滤辉映•共富工坊”占地700平方米,引入优质企业和专业经理人,将村集体屋租赁,用于代加工皓天、三友、华宇等滤布企业的下游产业链产品,有效破解了村内“人才外流、劳力闲置、产业限制、资产沉睡”等问题,吸引了屯桥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党建引领下,“红滤辉映•共富工坊”搭建了“1+3+N+S”组织架构,“1”为工坊坊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3”为监督专员、专业经理人和工坊指导员;“N”为 工坊内员工,“S”为服务体系,引入联建服务团、技术服务团、暖心服务团,为员工提供各种技术指导和暖心服务。
“红滤辉映•共富工坊”的临时党支部,担当起了“红色帮帮团”的角色。“‘共富工坊’成立后,我们首先想到了徐海珍,她家庭困难,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如果能在家附近就业,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临时党支部书记邢敏翠第一时间来到徐海珍家中,向她抛去了“橄榄枝”,做起了“动员”工作。
初来乍到的徐海珍没技术,也无法和工友正常交流,一时间因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而默默流泪。“我建议大家一起学手语,多陪她聊天,缓解她的压力。”在邢敏翠的提议下,工友们利用休息时间,围坐在一起学习手语言课程,久而久之,手语成了工坊内的“第二语言”。
今年以来,“红滤辉映•共富工坊”更搭建起了暖心小屋,其中书籍、玩具、茶饮等一应俱全,为员工的孩子在暑期或者闲暇时提供“托管”之处,让工友们无后顾之忧。
“目前,‘红滤辉映•共富工坊’固定就业人数为30人,其中党员5人,低收入农户2人,带动农户每户年增收3万元,村集体租金年收入4.5万元。” 屯桥村党支部书记夏平祥说。
眼下,来料加工式、农旅融合式、电商直播式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正在天台遍地开花。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共富工坊”,今年6月,天台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工坊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等,并对创办工坊且达标的村集体、市场主体、低收入农户等分别给予2万元、50%租金、30%加工费的资金补助。
“‘共富工坊’是扩中提低的关键抓手,我们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灵活就业’的方式,带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科学配置和集约利用。”天台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95家“共富工坊”,吸纳灵活就业人员3960余人次,今年累计发放工资超1.48亿元。
记者 钱青
GIF制作 陈佳佳
往期 · 推荐
✄ 编辑:陈佳佳 ✄ 审核:许群芬
喜欢我别忘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