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历史趣味冷知识,只有1%的历史大神知道!


现如今许多冷知识都人尽皆知了

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还有许多的冷知识

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十大中国冷知识

历史课本中没有  读来饶有趣味

足以颠覆你的三观



张飞其实是才华出众的帅哥

1



《三国演义》等一系列的小说和野史中描写的张飞是一个五大三粗,凶神恶煞般的勇将,但是真实历史上的张飞却是个温柔多才的帅哥。



历史上的张飞精通书法,他的书法造诣已经可以说是远超常人的境界,真是不耍“丈二蛇矛”而耍笔杆子了。除了精通书法外,张飞还会作美人图,他所绘的美人都是温柔细腻、端庄大方,看后让人痴迷。如此多才多艺、而且容颜出众的张飞,真是和传统认知大相径庭。


衣冠禽兽在古代是达官贵人的尊称

2



大家一说起来衣冠禽兽这个词来就会想到的是社会上风气不好,作风不正的那些人。但是你知道古代的衣冠禽兽指的是什么吗?它原来是指当官的达官贵族显赫人士,是属于褒义词一类的。



明代时官员的官服上绣着飞禽走兽,其中文官官服按照品级绣着各种禽类,而武官官服上按照品级绣着各类猛兽。



    到了明朝中后,政治黑暗,官场贪污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百姓对仗着自己官权而欺压自己的官员更加痛恨,所以百姓口中“衣冠禽兽”的含义也逐渐变成贬义,最终演变为现在的意思。


明代:骂人有可能被判死刑

3



明代骂人触犯《大明律》,最严重的可以处以死刑。

举个例子,一般朋友、陌生人关系,骂人判处笞10。也即任何人骂人,如果被告,就最起码要受笞10,这可能会导致皮开肉绽。再如以亲属家庭关系为例,最严重的是骂自己父母、祖父母,也即骂直系长辈,只要长辈一告,就可以处以死刑,但长辈也可以央求从轻处罚。



如果是骂自己直系长辈以外的尊长则处罚比较轻,但也十分严厉:骂外祖父母、伯、叔、姑母之类,可以处罚1年徒刑加杖60;骂亲哥哥、亲姐姐的,要杖100;百姓骂官吏也要最高处以杖100的刑罚。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4



      春秋末年齐国的权臣田成子,为了更大限度的掌握国家的政权,曾想出了这样一个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办法来拉拢手下人。

  他挑选齐国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为姬妾,使后宫姬妾达上百人,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直接开放整个后宫,让门客侍从随意出入。到他死的时候,有儿子七十多人。



  后世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说的就是这位大哥。


老公在古代是指太监

5



太监在古代很早便成为了宫内办事的人员了,他们也有着各种称号,如叫寺人、内官、太监等。而在民间,百姓把太监称为老公。



    《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集大成之作,对当时的的风俗民情做出了细致的描写,其中就描写道“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这里的老公和内相都是太监的称号。



为什么要带冕

6



在古代,皇帝戴的皇冠叫做“冕,长方形的,前后各缀珍珠12串。



这12串珍珠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它们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让人看着就特别不舒服。

其实整那么多珠子不只是为了嘚瑟,它还有特殊的目的,就是提醒皇帝,要时刻注意端庄自己的仪态,不能轻浮造次。



圣旨不一定是金黄色

7



在明清时,对五品及以上的官员用诰命授予圣旨,五品以下则用敕命。官衔级别不同,圣旨的颜色也不同。



五品及以上官员所得到的圣旨,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绫分段织成(级别越高,颜色越多);五品以下的官员接到的圣旨,一般就是纯白绫制成。

而圣旨上所写的字,更是有红色、黑色、蓝色、绿色等很多种颜色。(《中国史》)


秦朝法律和身高有关

8



秦朝用法家治国,秦法严苛刻,但是也很奇特,据发掘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甲盗牛,盗牛时身高六尺,系一岁,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当为城旦。



原来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中记载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秦朝法律规定,那就是身高不过6尺的人犯罪之后不用坐牢,并且其中还列出经典案例:第一个案例,甲农民由于没有看管好自己的马匹,导致其他人的专家被踩踏,但是秦朝法律认为,由于甲农民的身高不足6次,因此被当庭释放,不予追究责任。

秦简中法律判刑基本都是涉及身高,说明秦律是以身高作为执法的一项重要的标准。



诸葛亮发明了馒头

9



西晋卢谌所著作《祭法》中记载:“春祠用头”。这里的“头”又叫曼头,到了宋朝,“曼头”才正式改为了“馒头”,但是从文献中可知,馒头这种食物在西晋便已经有了,而且还主要在祭祀时使用。



诸葛亮在七擒七纵收服南蛮洞主孟获的战役中,由于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俘虏,用他们的头颅祭奠河神。诸葛亮当然不答应,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面粉加水捏成人头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因“蛮头”太吓人,后来人们就用“馒头”取代了。


一日三餐起源于宋朝

10



一日三餐对今人而言,是寻常事,但在唐宋之前平民多吃不起三餐,所以那是实行的是二餐制度。



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

宋代开始经济繁荣,开了专门的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所以才加一顿晚饭。




看完了这些冷知识

大家有没有

想争做历史课代表呢

有兴趣的小伙伴

也可以查阅资料

获取更多小知识哦



往期精选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听说宅在家里的你们,是这样的

什么?这里可以免费领卡?刷爆它!

课表出炉 | 课表千万种,你是哪一种?


排版设计:吴思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