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外海街道点赞!涓涓爱心汇成“首善街道” 爱心小镇

2017-07-20 江门高新



说到外海,

你会想到什么呢?

外海面,龙溪诗社,还有陈少白。

如果让你用一个形容外海,你会用哪个字呢?

小编的答案是——

一字曰,爱。









(向上滑动启阅)

致你:


外海地居崖门上游,广东西南之水乃注崖海而出,因此得名。“福因慈善得”,外海历来就有乐善好施的慈善美德,民主革命元勋陈少白辞官归里,热心家乡建设,兴建学校,开通公路的事迹体现了慈善大家的高风亮节;启蒙教育家陈子褒弃政从教,立志改良家乡小学教育的故事在民间传为美谈……


时至今日,外海街道在现代公益的路上不辍前行。2012年外海慈善会正式成立,随后各村级慈善联谊会相继成立。近年来,街道高度重视公益慈善事业,逐步完善慈善组织,广泛募集慈善资金,大力开展慈善救助。


抗洪救灾、扶贫助学“种子计划、“千叟宴”以及外海街道慈善会开展的助学、访贫、助弱、助残、助医等等,为外海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活水。


外海街道还涌现了一批富有爱心、积极投身慈善公益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许多爱心人士尽自己的所能修路架桥、捐资助学、解人苦难,济人之困,一个人的善举虽渺小平凡,却如草偃风从,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点点善行,汇聚成河,播撒了爱的种子,点燃孤寂的心灯。颐养院里,老人们欢欣多了,留守儿童学校,孩子们的笑容多了……


因为爱,这个街道很温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21xlj0w5&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时长1分49秒,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慈善联谊会年底覆盖各村(居)

外海慈善会于2012年成立,募集善款1020多元,五年来覆盖惠及辖区困难学生和重大疾病335人次。


目前,外海街道共筹集善款2167.6万元,支出803万元,受惠人员达8853人。


2012年5月29日,外海街道慈善会的成立标志着外海成为了江门首创成立镇(街)一级慈善会的街道。


“街道从自觉自发筹建外海慈善会开始到正式成立仅仅用时3个月,街道主要领导发起倡议后得到了外海各界慈善家的热烈响应。”外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淑娴回忆道。


▲外海举办“关爱母亲 温暖儿童”慈善义卖活动,现场的小朋友也在义工的感召下捐款。


短短三个月,外海慈善会就筹款650多万元,同年的慈善文艺晚会上,1000多名善长仁翁到场,现场收到捐款300万元。慈善会成立后,又先后为四川、云南地震灾区募集捐款25000元,为烧伤的全慧子筹款100多万元……外海慈善会迅速家喻户晓。


传统的慈善模式为外海街道的慈善事业开了好局。2014年,高新区(江海区)首次公开提出要将外海街道打造为辖区“首善街道”,以慈善救助品牌效应带动其他街道。


▲村级慈善组织活动


随后,街道的慈善水平不断升级。据何淑娴介绍,近年来,结合外海的本地、实际情况,街道领导班子发起了各村(居)成立村级慈善联谊会的倡议,并以奖励金的形式激发各村(居)积极性,现全街道已成立12个村级慈善联谊会。今年年底前,慈善联谊会将覆盖外海街道各村(居)。


构筑“大慈善”工作新格局


慈善事业到底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民间主导?在外海街道慈善会会长李中看来,“由民间主导,政府提供支持”的慈善模式,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在外海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是一只强有力的推手。在历届街道领导班子的重视下,外海街道成为高新区(江海区)较早探索组织基层化、层次化的镇(街)。


除了街道、村(居)两级慈善机构,外海街道还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支持、资金资助等方式,对公益组织进行培育扶持。2016年,外海街道拿出100万元参与市公益创投,引进天健和同善社工服务机构的专业社工服务,以加强街道养老服务的专业性。


▲外海社工机构组织社工服务居民。


“街道通过引进社工服务机构,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外海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陈锡鹏告诉记者。


今年6月,为响应全区“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扶贫工程,外海街道在全区率先开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结对爱心帮扶启动仪式,创新性地开展“4+1”模式,即“党工+社工+义工+爱心企业”参与,帮扶“1”户家庭,对在读儿童户、空巢老人户、纯残疾人户等5类人群,实施对应帮扶模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6月23日上午,外海街道举办“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结对爱心帮扶活动。


据悉,为打造“大慈善”格局,外海街道成立了慈善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一把手担任组长。同时,街道坚持多方联助的方针,发动社会各方力量,联手推进慈善救助工作,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合力,共同做大慈善“蛋糕”。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568.3768万元,这是定格在2012年外海街道慈善晚会上的善款总额。数字背后,隐藏着让外海人引以为傲的慈善“外海模式”。


在社会大众的潜意识中,慈善好像是少数人的事情,但真正的慈善是全民参与。为此,外海一直在探索中。


回忆起外海慈善会成立之初的场景,时任外海慈善会会长的李中感触良多,数十家企业、近千名爱心人士无偿募捐,撬动外海街道的慈善事业。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外海街道慈善募捐收入1021.5万多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35人次。志愿服务更是遍地开花,街道现有注册志愿者(义工)2286人,志愿服务24)支,其中成立于2015年的龙溪爱心桥互助会在短短两年内,已发展队伍56人,服务时间近2720小时,服务对象累计近1560人次。


▲ 一年一度的外海千叟宴上,义工们搀扶着老人步入会场。


与此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外海企业的共识,他们的善举为外海慈善事业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江门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支持和参与外海街道各类慈善活动,2015年—2016年间,该公司向外海街道中东村捐款3万元,并设立冠名基金“江海区慈善会崇达公益基金”,同年12月,向江海区慈善会再捐助资金300万元,用于外海街道中路小学4号教学楼的兴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外海街道“大慈善”格局下,社会形成了人人知善、向善、行善的全民慈善新局面。生活在其中的居民都能切身感受到街道的温情与善意。


● 典型代表

外海龙溪爱心桥互助会:践行一条新的民间公益慈善之路


外海龙溪爱心桥互助会是由一群爱心企业家自发成立的社会公益团体,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为宗旨,积极筹集救助资金和物资,让更多贫困失学儿童以及受害家庭早日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互助会的发起人外海乡亲珍姐表示,2015年初,在“众人拾柴”之下,互助会有了成立的基础。除了爱心人士的善款汇集外,外海街道妇联也给予最大扶持和帮助。民政机构也会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出来,让互助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此外,互助会还创新公益思路,聘请社工入驻,成为江门第一家聘请专业社工进行管理的民间慈善机构。通过政府、民间慈善组织、社工机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实践一条新的民间公益慈善之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19aovcxc&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互助会先后举办四次颁发会,共派逾47万元,惠及500多人次,并力求将有限的慈善资源用在刀刃上。据珍姐介绍,现在互助会定下了量入为出、理性帮扶和定向帮扶三大资助原则,重点帮助贫困家庭儿童完成学业及为在灾难中受到重大伤害的家庭提供公益帮扶。“我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是有健康、有饭吃才有机会去实现梦想。但可惜,我们身边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家庭不幸的原因失去追逐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想通过助学这种方式帮助他们,不至于一代影响下一代。”


如今,互助会的品牌在外海乃至江门名声鹊起。越来越多善长仁翁也会慕名而来找到互助会献上爱心,目前互助会已有17位会员,接纳了60多位爱心人士的捐款。


● 书记谈

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方君:

低保户结对帮扶 工作已全部完成


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要全面覆盖开展扶贫工作,高新区(江海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此列为书记工程。外海街道行动迅速,经过几个月的细致工作,目前全部完成了低保户结对帮扶工作。


今年,街道还创新开展“党工+社工+义工+爱心企业”结对的“4+1”外海模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帮助每一个帮扶对象尽力脱贫、政府兜底的目标,营造“外海大慈善”氛围。


▲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方君


此外,近年来外海街道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中间离不开江海慈善会、外海慈善会、热心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践行“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慈善宗旨,扎实深入开展各项扶贫济困工作,在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的慈善道路上,希望广大热心企业家、社会组织负责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街道机关干部及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村(居)干部,发光发热,出钱出力,形成“党以扶贫为先、政以扶贫为重、干以扶贫为责、企以扶贫为业、民以脱贫为荣”的大格局,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共赴小康路!


● 百姓说


帮扶对象谭颖仪:

努力学习 传承爱心


谭颖仪是外海街道墟镇社区居民,也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的精准扶贫对象。2016年9月,受惠于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贫困户谭颖仪步入了大学校园,通过扶贫责任领导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外海街道办事处及外海街道慈善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谭颖仪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更增值了自我,实现上大学的梦想。目前,该户贫困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已达至37000元,达到脱贫标准。谭颖仪是受惠于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7年1月13日下午,彭章瑞书记走访慰问帮扶对象谭颖仪。


据谭颖仪介绍,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她在去年度过了人生中较为“黑暗”的一段时光。“去年4月,母亲供职的工厂搬迁,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眼看着9月就要到成人学院进修了,我又出了车祸要住院治疗,一时之间我和母亲陷入了困境……有一天,区里的彭书记来到家中慰问,鼓励我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阳光生活,街道也为我们申请了补助资金,我们一家人的困难迎刃而解。随后彭书记和街道爱心人士也一直关注我的情况,我真的很感动,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可能无法渡过困境,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工作回报社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星级义工冯静:

服务他人 温暖自己


江海区亲子义工队队长冯静今年41岁,是外海中学的一名教师,也是一位资深义工,“服务他人,温暖自己”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6年,冯静(右二)获江门市优秀家庭(亲子)义工。


冯静告诉记者,她做义工的初衷是希望能给儿子做好榜样,让他从小学会爱己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去年,冯静家庭被江门市义工联评为江门优秀亲子家庭。“每周末我和先生都会带着儿子参加义工活动,主要是爱心义卖、助学活动,现在他已经是一名星级义工了。”据冯静介绍,经过两年的发展,江海区亲子义工服务队已拥有300名义工队员,服务2000多人次,并将继续发光发热。


(感谢张茂盛、李雨溪、黎彩娟供稿,部分内容来自外海街道(微信ID:jh_whjd))


随手点ZAN

温暖你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