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有多可怕?

2017-02-21 财经工场

导语 :如果你想活得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就必须保持狼性,对自己、企业、行业的发展态势多看几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人脉。


这两天,一个深圳中年男子的生存危机,在朋友圈刷了屏。


我那么努力 有两套房 却不得不离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2001年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上的研究生,然后到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到现在将近十年。老婆和我都是农村出身,家里没钱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攒点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是120万,每个月房贷6000元。2011年生了个儿子。


2016年政策放开,响应国家号召,又生个女儿,因为我要经常出差,还在国外研究所待过两年,家里父母孩子没人照顾,老婆不得不辞职照顾家里。


2015年底深圳房价大涨,手里正好有小几十万余款,考虑孩子以后要上学,大家也认为房价有国家托着,只会涨不会跌,又在关内买了套五六十平米学位房,总价300多万。首付不够,第一套房找人抵押弄了70万,凑在一起付了首付,贷款260万,月供17000。70万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七八千。


全家就我一个人在挣钱,拿到手的工资钱两万多,不包括奖金和分红,因为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就三万了,奖金就用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想到自己深圳有两套房,心里也会安慰很多。一般分红大部分用来购买股票了,现在持有十,几万股票。


前段时间公司要安排出国,当时考虑家庭条件去不了,后来HR就找我谈话希望主动离职,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公司总有理由让你离职,不行打个C就末尾淘汰了。


与其闹来闹去的离职,不如舒舒服服的好聚好散,而且至今也没发现谁闹着就不被离职的。其实我绩效还不错的,也得过多次A,因为我深知,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努力就更没出路,我能走到今天,是公司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最近也在网上投过简历,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我们在大公司,自我感觉水平不错,视野开阔,但和人家一交流,明显有很大不同,人家小公司我们这年龄的,即使不是高管,基本产品从前到后啥都懂,软硬件,结构啥都能做,我们则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真正让我们做出产品需要很多配置协助,小公司也养不起我们这样复杂的玩法。


目前看只能把学位房卖掉了,但眼下比较麻烦的事情,现在深圳二手房交易十分低迷,学位房也不好卖,急着卖的话350万可能只能卖300万,还了贷款杂七杂八的刚好没有了。


最后就十几万股票离职可以换几十万,离职补偿已经在前年兑现了。这几十万只能凑活偿还一套房的抵押贷款。就算把学位房300万卖掉,幸运地找个税前两万税后一万多的工作,剩下6000的房贷,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养家,完全入不敷出,何况税前两万的工作也不好找。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夜晚也辗转难眠。


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怪公司,十年来在公司获得的收益已经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很多,企业成本压力同样很大。我们农村出身,能在深圳生儿育女有房有家已经不错,当然还有个标志307。


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不努力么,是企业给我的待遇不好么,还是房价带来太高生活成本?


公众号财经韬略认为,这位“深圳中年IT男”的财务危机,源自三大错误:

 

第一,他在牛市末期加杠杆买了房子,总月供达到3万元,远远超过安全线。一般来说,月供的安全线是“月稳定收入的50%”,如果超过就存在风险。而且,他的首付部分可能使用了民间借贷,利率至少是12%。虽然他有年终奖和分红,但波动性很大。

 

第二,“二孩”对于“一线城市”凤凰男、凤凰女组建的家庭来说,绝对是奢侈品。这至少会占用女方的很多时间,基本上需要她放弃事业。如果在三四线城市,压力还没有那么大,一线城市完全不同。

 

第三,他不应该让妻子做全职太太,全职太太更是奢侈品,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拥有的。太太辞职之前,家庭的安全绳是两根(夫妻两个人工作)。有了二孩、二房之后,太太辞职,负担由一套房、一个孩子,变成了两套房、一个大人加两个孩子。这等于自己砍断了一根安全绳,剩下这跟安全绳需要负担的重量陡增了一倍都不止。且不说他可能面临失业,就连生病和出点意外都不敢。

 

当然,如果说他还有第四个错误的话,应该是缺乏职业规划。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生活得非常盲目,得过且过。尤其是过上一段好日子之后,就觉得这种日子是理所当然的,是可以无限期延续的。但事实上,现代社会变化节奏越来越快,没有一个职业、一个企业可以托付你的一生。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活得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就必须保持狼性,对自己、企业、行业的发展态势多看几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人脉。

 

中年、中层,这是最危险时段和岗位。你弄不好,就会成为企业最想抛弃的人。因为你的待遇太高,而冲劲不足了、技术落后了。中年,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人脉,到人力市场上重新开始的时候,基本上只有劣势。


中产阶级面临破产危机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是众多中产阶级缩影。


中国中产阶级表面风光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支出:子女的教育,医疗的准备,养老金的储备,子女的结婚,个人职业生涯的培训,以及可能存在的大宗开支(如购车,房屋置换)等等。

 

这每一笔开支都不会低,有人测算过如果要在一般水平满足中产阶级未来的这些开支的话,那么一个过的压力不大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还完房贷、车贷等一系列贷款之后,必须要有现金存款在550-650万之间,而这个标准对于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而言恐怕并不轻松。

 

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他们好像“病了”,得了财富焦虑症。

 

有人曾这么说:

 

每天都在担心我今天从事的工作,明天会不会被辞?今天身体很健康,明天会不会因为一场大病而致贫?今天的职位明天还有多少上升空间?今天疲于奔命,明天老人谁来赡养?一次大规模裁员,一场可能存在的降薪,股票的波动,税率的调整,甚至是住房公积金的调整,都能让我从睡梦中惊醒。

 

中国中产阶级仿佛行走于独木桥之上,每天为了家庭、工作尽心尽力,却没法给自己降低一丝一毫的担忧,因为大部分中产阶级都只能用“别无选择”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处境。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产阶级,始终觉得不安心不安稳,危机四伏的原因——职业生涯和生活水平要想保持现有水平不下滑好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有钱却不富有: 中国中产阶级焦虑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刚刚发展起来,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的公共社会福利尚未建立,在中国除了最基础的低保以外,大部分的日常支出都是需要家庭来自己承担的。


因此,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往往因为一场大病,或者其他什么意外就会轻易的返贫。而除了医疗之外,子女教育,子女结婚,养老储备也往往耗费了大量的金钱,这让中国的中产阶级们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表面上生活不错,收入不低,但是翻来覆去依然为钱发愁,每天拼命工作,努力加班的原因是不敢停下,因为表面赚的不少,实际上存下的有限,满怀生活的梦想,其实却是社会的脆弱群体。


不敢去做风险类的投资,因为担心一旦市场出现风险波动,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经费,可能的疾病储备。更不敢因为加班为了情怀而辞职,因为一旦收入不稳定房贷、车贷都会成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陷阱。


对于中国而言,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是中国能否启动消费,稳定社会的关键,但是中国需要的不是现在这样的夹心阶层,而是在完善了社会保障之后,真正可以有钱有闲,享受生活,敢于消费的一群人,他们才是中国发展的脊梁与支柱。


给我们的启示




以上种种问题,给身处危机的中产阶级带来什么启示?新浪财经的专栏作家向小田给我们进行了分析:

 

1、若没有提前预备,在职业生涯行进到某个高度,则时刻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

 

比如一些金融机构的高管,动辄百万年薪,这样的人,一旦离开目前的平台,要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非常难。机构就这么多,位子的数量是固定的。外来的人才要想在别的机构里面一进去就当高管,始终没有那么容易。

 

时刻保持警惕和危机感,经常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挑战自己所未想到的局面,是职业生涯中许多人不容易做到的一点。

 

2、除了职业规划之外,中产阶级最大的难关就是财务规划。

 

对于现在许多中产阶级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对未来风险的认知。第一是认为自己的收入会持续增长,第二是对经济大势不分析,比如看到房价涨就认为会一直涨,当前行业不错就认为会一直不错,目前资产价格的估值水平就认为若干年后依然是这个水平。

 

简直大错特错!

 

贷款30年买了大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到了三四十岁失业了,贷款怎样还有人考虑过吗?加杠杆买房赚过钱,继续加杠杆就一定能成功吗?听别人说要投资股权致富,结果买了新三板股票套牢了根本出不来这些事情也不是一两例了吧?


别用“房抵贷”借来的钱再买房,当你以为真的多赚银行钱的时候,其实把自己陷入了破产困局。

 

3、到底该怎么做?

 

许多人到了中年都身陷囹圄无法自拔,想升职,竞争激烈;想跳槽,没有合适的;想单干,离开了大平台,好像啥也不会。

 

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定要想好,假如我现在离开了,我能做什么养活自己?需要什么资源储备?

 

埋头工作,很容易错过对外界世界的跟踪,对“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区域完全一片空白。然而,当你跳出这一切,你反而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机会。事实结果往往如此。上学时学习不好的,被迫到社会上做生意也好创业也好,竟然有些人混得比当年成绩好的更好。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送大家一段话: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实在太少;失败的路上最拥挤,因为许多人都被淘汰挤到了这条路上。如果你感到有很多人在跟你竞争,也许你正走在失败的路上。


财经工场综合整理自ipo观察(ID:ipo2012)、财经韬略(tttmoney8)作者:韬略哥、向小田(ID:xiangxt1984,作者:向小田)、中金在线(ID:cnfol-com)、经济观察报、江瀚视野观察(ID: jianghanview)、理财实验室(ID:MoneyLab)、网络等


近3000只基金,到底哪家基金好?如何挑好基金,只需要看这一点就够了!关注爱财之家后,阿财告诉你秘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刚刚,又一个千亿帝国危险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