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检察官的精选书单
今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颜值与实力并存的检察官们喜爱的可不仅仅是法条与案例,检察官小姐姐精选出的十本佳作,你值得一读!
世界图书日
— 推荐人:汪玫瑰 —
1.《最好的告别》
阿图·葛文德
葛文德是一个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善于表达、乐于倾听的调查者和写作者,这本书基于大量的医学治疗原型和真实案例,他思考治疗背后医生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什么方案对临终患者是最合理的,从技术之思到哲理之思,葛文德医生写下了自己的理解,启示我们思索。
无论什么时候身患重病或者受伤,身体或者心智因此垮掉,最重要的问题都是同样的:你怎么理解当前情况及其潜在后果?你有哪些恐惧,哪些希望?你愿意做哪些交易,不愿意做哪些妥协?有助于实现这一想法的行动方案是什么?
感谢葛文德医生,让我认识并思考这些问题。
2. 《美的历程》
李泽厚
真的是一本极好极美的书。个人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本美学入门书籍,不如说是一本基础美学教程。全书一共十个章节,从远古图腾开始书写,青铜时代、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与佛陀世容、盛唐之音与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和明清文艺思潮,历史的脉络与文艺的脉络相结合,梳理遍历中国古典文艺,鸟瞰又颇具细节,实为美的巡礼。
正如作者在结语中写的“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这样细致又客观的一本书,对于我们普通读者领会和学习历史与美,是很好的指引。
3. 《二手时间》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关于纪念俄国历史或推翻历史的各种报道眼花缭乱,而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一种复调式的记录方式,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它的一个角度。
书中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讲述苏联解体后二十年里,普通人们的生活和想法。采访对象有八十七岁的老共产主义者,激动回忆自己参与红色革命的热情;有七十七岁的前线老兵,对拯救祖国参与战争有着炙热的信仰;有五十九岁的建筑师,回忆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家人分离的痛苦,苦难的童年;有新时代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认为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更残酷的世界,比生活在苏联的世界还要难,因为贫穷不能去高档的地方,生活不属于他们这样的人们;有三十五岁的广告经理,适应变化,适应社会转型,勇敢追求新的生活和新的世界,喜欢呼吸自由的空气,喜欢孤独……
他们的讲述,有的读起来沉重可怕让人发憷;有的感觉经历了太多不幸以至于人格偏执;有的极力表达极力申斥,梦想破碎,却看不到前方……但所有的事件,都是厚重有力的。
他们的讲述,多角度的再现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化;而他们每个人也都在这变动中寻找自己,寻找生活的意义。
每种声音都反映了某种真实。这是《二手时间》这本书让人最为动容的地方。感谢阿列克谢耶维奇,让我了解了那段历史和那些人们。
4.《发现孩子》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丰富,书中认真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稳定的注意力、对儿童进行意志教育、儿童智力的开发、儿童想象力的培养等具体内容,因为都是结合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经验而谈,所以读起来并不空洞,也很有启发性。
这确实是一本经典早教书籍,推荐给所有家长和老师。
5.《文化苦旅》
余秋雨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的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不讨论余秋雨这个人如何,仅仅觉得他的文章写得确实蛮好。文化散文这种题材真的是很难写,但余秋雨写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内容和形式都是情真意切的,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关怀让所有文字都有了生命力,都或多或少引起了关注并带来了改变,中华文化的价值被重新展现,这是文学作品少有的社会之用。
他的文字带有很强的世界文化意识,字里行间的大情怀大气度是很多现当代作家所不具有的,他所关注的经历的在意的很多已经超出俗世,他研究的修行之道尽管我只能浅显理解一些但也让我充满敬意。
名家之作、经典作品往往更用心,他们的文化责任感很强烈,他们的文字往往更简单有意义,作为普通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而直接的去了解与感受,其实是一件很赚的事。
6. 《无缘社会》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合著 日本
这是一本源于真实电视录制节目的纪实类文学作品。讲述的是日本现存的一种应当引起关注的“无缘社会”现象,记录了广泛存在的孤独终老和无缘死去的问题,探讨在失去地缘、血缘、职场缘连接之后的人们深感孤独无助的想象,透过节目寻求能否构筑起新型关联方法,挖掘帮助无缘群体的方法。
录制组把尸体无人认领的孤独终老称为“无缘死”,在调查全国市镇村公费火葬和埋葬的尸体总数的同时,对“无缘死”发生的数量和原因进行了全面的现场采访,根据死亡现场遗留的极为细微的线索去探寻一个个死者的人生轨迹。
虽然没有看过这个节目,但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仍然能感受到每个录制对象背后的一生,真的很可怕很残酷:他们有的已经离世留下腐烂在住处的尸体无人知晓,有的猝死在某处没有家人愿意接收骨灰只能被政府处理埋葬在公墓或寺庙,有的在大城市离群索居失去与亲人朋友的关联而艰难独处面临无缘死的境况……在我们老去的年代可能也会出现这种问题,日本的现象并不特殊,细思极恐。
在我们的社会渐渐变成“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社会”的今天,尽管回归以往是不可能的,但我仍衷心祈愿我们是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
7.《蝴蝶梦》(英)
达芙妮·杜穆里埃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这部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80年前的作品读起来并没有很多年代感,故事从回忆的角度来引入,情节推进很紧凑,大师级作家的构思和文采真的值得敬佩。
小说被导演希区柯克拍成了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是经典。
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对女主的大段心里描写,精心刻画了一个小心翼翼的爱着的女性内心。
8.《钟鼓楼》
刘心武
真心叹服作者讲故事写人物谈社会的能力。以1982年12月12日北京钟鼓楼附近的某条胡同中的一个四合院里薛家人办喜事为主线,以一天中的24小时为横轴,纵向展开叙写了生活在这里的40余人的日常和困惑,透过这些人事物勾勒出当时北京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图景,引导阐述某种牵引人们思考的因子。
合上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回到那一天,好像一一见过院里的那些人儿,甚至有种与他们亲身接近、交谈过的感觉,所有的故事人物都“栩栩如生”。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又忍不住和作者一起,自然的再回望他们、默然的思考他们的当下和未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大概就是“代入感”吧。
9. 《永恒的终结》
艾萨克•阿西莫夫
《永恒的终结》是阿西莫夫于1955年完成的一部极富远见的、关于时间旅行的长篇小说,厘清了关于时间旅行的终极奥秘和恢宏构想。问世60年来,这部作品被全球科幻迷们一致奉为阿西莫夫的最高杰作。
这本书的主题其实是很宏大的,关于永恒时空的创造,关于未知的探索,作者跨越几万个世纪俯瞰人类进化史的气魄与想象力,带来强烈的想象冲击也伴随着深深的虚无。“永恒时空已经终结。人类的无限时空,就此开启。”真的值得一读,也推荐所有像我一样不是科幻迷的人儿阅读。
10.《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
杨渡
温情动人,又理性深刻的一本书。
33万余字,一个家族的自传式的叙写,70年几个时代的变迁,杨渡以父母亲的一生为主线,文字小而大之又粗而细之,小到家乡的稻田变迁大到台湾民主革命演进,内容充满细微感人的亲情又满怀大历史的思考。
杨渡在后记里说到,想要叙述的不只是一个平凡的台湾人家族在政权改变、经济转型、社会巨变之际所遭遇的故事,更多的是希望透过故事去呈现台湾社会从农村转型到工业社会,再到商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化历程。可以作为阅读此书的两条脉络。
浏览完上述十佳,是不是发现检察官的视野也很开阔呢,各种题材各种类型均有涉猎。你想好最先读哪本书了吗?
(微信编辑 王璇)
历史回顾链接
长
按
关
注
通州检察公众号
微信号 : bjtzj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