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信仰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能力水平

通州检察 2022-08-14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能力水平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进展与成效


7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并与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回答了记者提问。




把学习贯彻《意见》

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在建党百年前夕,中共中央专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童建明介绍,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始终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动落实,细化实化落实举措,携手其他政法单位共同解决法律监督难题,聚焦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夯实基层基础。


据悉,30个省级党委出台实施意见,为检察履职提供了强有力领导和支持。最高检制定54项分工任务、222项具体工作举措,每两个月专题研究解决落实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2021年,最高检在全国确定129个相对薄弱基层检察院,以抓脱贫攻坚的韧劲推动“脱薄争先”。最高检和省、市检察院班子成员定点帮扶、“靶向治疗”,已有82个检察院由弱变强、面貌焕然一新。


“最高检始终把建设高素质过硬检察队伍作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体推动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童建明还介绍,检察机关把专业能力作为落实监督办案“从政治上看”的基本能力,推进检察官与法官、警官等同堂培训近2000期38万余人次,共同更新司法理念,提升业务素养。


诉前羁押率从20年前

91.4%下降至32.7%


新时代,“平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发展,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也更高。


张晓津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定的违法犯罪,多措并举防范和化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隐患。


据介绍,各级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大力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建设,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通过一体推进规范执法、公正司法,今年上半年,检察机关监督立案率87.1%,监督撤案率95.9%,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采纳率97.3%。


此外,围绕平安建设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新要求,重视发挥案例的办案指导、引领作用。从2019年至2021年,最高检发布刑事检察类指导性案例11批44件,比前一个三年分别上升120%和183%,发布典型案例81批490件。


“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内生稳定。”张晓津表示。



“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判处不满三年有期徒刑及以下刑罚的轻罪案件和不起诉案件已达90%左右。”张晓津介绍,实践中,检察机关注重一体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已近90%,诉前羁押率从20年前的91.4%、2年前的59.3%下降至今年6月的32.7%。


截至6月底

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2382件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检察机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积极落实民营经济平等保护。


据了解,2018年11月,最高检梳理了规范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的11条执法司法标准,强调对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的,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


发布会披露,针对一些涉企案件长期被“挂案”,该结不结、该撤不撤,2019年起会同公安部持续专项清理出9815件,对证据不足、促查无果的,坚决落实疑罪从无,督促办结8707件,企业活力得以释放。


据介绍,自2020年起,检察机关陆续在10个省市创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依法可不捕、不诉的,责成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切实整改,做实既“厚爱”又“严管”。今年4月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改革试点。为防止企业搞“纸面合规”、虚假整改,最高检与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多部门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成立独立第三方机制管理委员会,对涉案企业合规承诺、整改进行客观、公正、有效的监督评估,司法、执法、行业监管携手促进“严管”制度化、防止“厚爱”被滥用。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2382件,其中适用第三方机制案件1584件,对整改合规的606家企业、1159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五年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


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部署的重大司法改革举措。2017年7月1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最高检提出双赢多赢共赢监督理念,引领公益诉讼检察全面开展。


胡卫列介绍,五年来,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损毁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约786万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4584万余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93.5亿元;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约182万千克,查处、回收假药和走私药品约6万千克;督促保护、挽回国家所有财产和权益的价值约159.5亿元,追缴国有土地出让金约337.2亿元,收回被非法占用国有土地5.8万亩。


据介绍,最高检和各省级检察院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针对一些涉及面广、危害大的典型公益诉讼案件直接立案,2021年两级检察院共办案110件,直接办理了万峰湖案、南四湖案等一批跨区域和影响性案件。最高检专案组针对南四湖流域各类污染处理标准及各地河段治理节奏不统一等根源问题集中发力,专项立案205件,督促全流域协力扭转治污困局。


“从五年来的发展看,公益诉讼检察鲜明体现了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本制度特点。”胡卫列表示,办案中,检察机关坚持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梯次以磋商、诉前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责,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同时,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同协作,形成公益保护的强大合力。


把“大灰狼”挡在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之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高景峰介绍,2018年以来,最高检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围绕校园安全、司法公告送达、金融监管、窨井盖治理、虚假诉讼、网络整治、快递安全、安全生产等社会治理领域突出问题,先后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一号至八号检察建议。各级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驰而不息推动建议落实,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童建明介绍,“一号检察建议”发出后,最高检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建立的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制度实施以来,通过强制报告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2800余件,对未履行报告义务督促追责近300人,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740万余人次,解聘2900多名有前科劣迹人员,把一大批“大灰狼”挡在了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之外。


据介绍,检察机关全面推开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强化综合司法保护。最高检会同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推广督促监护令;与共青团中央联合部署在全国80个地区开展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工作;联合教育部出台《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以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让“1+5>6”,共同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得更实。


“新的征程上,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意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能力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童建明表示。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帅帅

历史链接

法治信仰 | 一路繁花满眼春

法治信仰丨“八号检察建议”:“安全生产月”里的检察热词

法治信仰丨检察高质量发展,这三者要有机融为一体!


通州检察公众号

微信号 : bjtzjc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